APP下载

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2009-08-18高梦祥严奉伟江洪波

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高梦祥 严奉伟 王 辰 江洪波

[摘要]介绍了长江大学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实践。包括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改革。特别是对学分制条件下,合理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4-0057-04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在于只注重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1]。因此,学生走向社会往往还需要1、2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够适应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的要求,才能够担当起企业赋予的责任[2]。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产学研合作教育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期间,就有机会和时间进入生产实际领域。通过“工-读结合”或“研-读结合”的途径,使学生在一定的岗位上进行劳动或承担、参加一定的科技项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边缘性和综合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包括从众多可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各种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以及食品的功能性、安全性、包装装潢、美学、市场营销及商品学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3~5]。这种学科特点需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来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基于上述原因,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1课程设置由单一主体转向多元主体

以往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很难使课程教学与实践需求很好的结合。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从单一的学校主体转向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笔者走访了食品行业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外聘食品行业的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为外聘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行业及企业成为课程设置的重要的主体之一。

1.2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笔者拓宽了过去以化学成分和加工手段为主的模式,打破传统的食品工艺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跨二级学科的综合性食品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如根据食品工程自动化的现状和趋势,在公共基础课中增设电工与电子技术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以补充加强学生的机械、电子方面的能力;食品卫生学单独设课并增加食品安全的内容融合了原来公共卫生与营养专业及环境卫生、转基因食品安全卫生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等,定名为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增设食品生物技术与食品高新技术;同时注重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工艺中的应用,注重了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配合。从学科的基础平台上保证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也为学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改革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能力

课程设置以实用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人才市场变化和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学生的职业定向性和择业应变等关系,采用以核心技能为基础的课程结构模式。其基本思路是:将从事食品行业所需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设置为专业核心课,将适用于各个具体职业的知识、能力设置为选修课。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的、学生必修的,体现专业特征。选修课是灵活多样的,供学生选择,体现就业方向特征。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为动态实现专业培养计划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1.4突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色在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由原来的12.1%提高到24.9%。如增加食品加工原理的教学时数,减少专门工艺的理论学时;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与分析学食品微生物学和仪器分析分别单独开设实验课,食品工艺学独立开设4周的课程实习,开设社会实践、工程实训、食品工厂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累积35周。彻底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态,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既强调动手能力又体现知识对能力的支撑和潜在的作用。

2培养目标的确定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产业,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从而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此,从食品行业的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长江大学的办学特色,制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其定位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食品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农产品转化成食品的深加工方法,具有对食品品质分析,安全卫生检测等方面的检测、分析,鉴定的综合能力,获得食品工程设计,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能够胜任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品质鉴定与控制、新产品研制与开发、市场营销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生物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②掌握食品品质分析、检测和品质控制的方法;③具备工艺设计、设备选型与操作、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④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具备独立获取科学技术信息及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能力;⑤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⑥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⑦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⑧了解食品加工、贮运、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课程体系遵循的原则是:加强基础理论、优化课程结构、拓宽知识口径、重视实践教学、增设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课程,建立系列相关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体系。

3.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共776学时,55.5学分,占总学分的 30.7 %,占理论教学学时的 31.2 %。其中必修部分包括: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形势与政策等;选修部分包括:人文素质、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信息检索、企业经营管理、食品营销学、中国饮食文化等。

3.2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共 752 学时,47学分,占总学分的 26 %,占理论教学学时的23.8 %。其中必修部分包括:工程制图、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食品化学、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选修部分包括:机械设计基础、食品生物技术基础、现代生化技术、现代食品高新技术、食品应用酶学、天然药物化学、现代仪器分析。

3.3专业课

专业课共344学时,22学分,占总学分的12.2%,占理论教学学时的 20%。其中必修部分为: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食品化学及分析实验、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上、食品工艺学中、食品工艺学下、农产品贮运学。

3.4选修课

选修课为素质拓展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共232 学时,11.5 学分,占总学分的 6.4%,占理论教学学时的 25 %。包括:食品标准与法规、分子生物学、软饮料工艺学、罐头工艺学、食品原料学、食品添加剂、食品毒理学、食品免疫学基础、食品分离重组技术、食品加工新技术专题、食品感官评定、食品保健原理与技术、食品包装学等。

3.5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共45学分,占总学分的 24.9%。包括:社会实践、工程实训、食品工厂认知实习、食品工艺学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和第二课堂活动等。

同时,根据合作教育特点对教学计划进行适时的调整,既保证整个教学计划的系统性、完整性,又注重整个教学环节对合作教育的针对性。①合作教育的本科生与高职生不同,他们必须既具备本科生所须掌握的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很强的实际运用操作能力,所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但不能削减,而且还要有更深刻的理解;②课程的安排有其严格的系统性。实施合作教育不能完全影响本科教学整体学科的合理性、科学性,但是同时必须考虑到合作教育的特点。笔者采取的开设后继课程专业知识讲座的方法,是实现课程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的较好措施。

4课程内容的改革

首先确定专业课程的内容及知识点,进而梳理专业基础课及基础课的支撑内容,编制各课程教学大纲。再根据大纲要求,一方面精选具有特色的教材,另一方面组织有关教师编写试用教材及讲义。

4.1理论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合作教育课程改革是个难点,选准突破口,集中优势全力突破,获得“点”上经验,以便今后“面”上推广,这是一条重要方法。由于“食品工艺学”是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课程,同时,在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选择这一课程进行改革比较容易取得课程改革的经验。笔者在这一课程的教改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改大纲、编讲义。首先,对“食品工艺学” 这门课程的大纲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大纲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对在实践中应用范围广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并安排相应的校内实践环节;其次,在“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的安排上,使其与合作教育分学期交叉安排,先讲授“食品工艺学概述”,使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并为第五学期后半学期及暑假学生的顶岗工作做准备。通过三个月实际锻炼,回校后,老师继续讲授“食品工艺学单元操作”这本教材时,将学生在工作学期中遇到的丰富多彩的实例作为生动的个案,使授课内容更丰富,理论教材更完善;第三,考核方法的改变。将原来呆板的书面考核改为学生自己创建的实际系统的演示并进行答辩。死记硬背的学生再也拿不到高分,而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一展身手。

引入“导师制”深化“协调员”职责的内涵。以往协调员的职责主要是在校学习的管理,而对学生的业务指导却显得无能为力。这与协调员队伍的构成有关,因为相当一部分协调员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担任的。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学院注意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协调员工作,模仿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引进“导师制”,这些导师在担任在校学习的协调员期间,给予学生积极的专业指导,使协调员在学生学习期间不仅具有管理功能,还有加深学生所学知识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点化功能。

4.2实践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将实训实习纳入课程体系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其内容设置如下:

1)实验课。实验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及专业一般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内容安排上尽量减少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2)实习。根据实习目的的不同,将实习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是使学生对职业岗位有全面认识与接触。生产实习包括粮油加工、乳制品加工、肉品加工,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生产技能,在第四学期末及暑假进行,共三个多月时间。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半学期,学生根据市场需求、个人特长及爱好,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前的就业顶岗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如对食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生产中的故障排除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设备的检修与调试能力,施工与组织、生产与管理能力、经营销售、协调与组织、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推广的能力等。

3)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个性发展的平台。第二课堂活动包括: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外语考试、全国英语口语考试、入学教育、科技活动、发明专利、学科竞赛、公开发表论文、公开发表宣传作品、资格证书考试、汽车驾驶培训、文、体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学生社团工作、学生干部工作、食品科学学术讲座、大学生科协食品分协会活动等内容。同时,鼓励学生申请实验室开放性课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要求学生毕业除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应至少获得10学分的课外学分。

4)设计。课程设计安排在相关课程完成后进行,是课程内容重点的重复。毕业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毕业设计的课题应具有综合性,涉及多门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要参与教师、企业、研究院所及政府组织(如卫生防疫站、卫生监督局、技术监督局、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科研课题,要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或来自于实际生产。毕业设计可采用一个大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既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重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同时,毕业设计与就业分配相结合。通过参加顶岗工作和在校的理论学习,这些得益于课程改革的合作教育使学生在食品新产品的开发方面的能力大为提高,许多单位要求这些学生在其单位从事品控和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工作。笔者有意识地将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后的就业与企业的要求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车振明,马力,张国栋,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19-21.

2程桂芬,张忠良,吕艳燕.高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 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5,(3):34-36.

3 樊建,赵天瑞,李永生,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80-93.

4蒋益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机化研究,2003,(3):245-246.

5 蔡华珍,汤志,郭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 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2):64-66.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combination of industry,academic

stud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GAO Meng-xiang,YAN Fen-wei,WANG Chen,JIANG Hong-bo

(College of Life 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434025,China)

AbstractTh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academic stud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as introduced in food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in Yangtze University.Including the basic ways of courses setting,the relocation of educational program goal,the build of curriculum system,the reform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s,the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focusing on practical teaching have been tentatively probed especially under current credit system.

Key wordsfood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academic stud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