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天问》管窥商纣王衰亡之因

2009-08-17石柱君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3期
关键词:天问屈原

石柱君

摘要:屈原在《天问》中俯瞰春秋末叶之前的历代王朝兴亡之际,较多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本论文选取了商纣王这一历史人物,从有悖于儒家正统的角度切入,试图得出,对于商纣王衰亡之因,除了儒家正统的一家之言外,还存在着另外的说法。

关键词:商纣王 屈原 《天问》 有悖儒家正统

作为亡国之君,商纣王帝辛曾被泼了很多污水,屈原在《天问》中对他的看法却异于世俗,从怀疑天命论出发,对商纣王帝辛作了某种肯定,《天问》曰: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屈原把笔锋直指传统文化思想中被视为最神圣、最保守的内容——天命观,喟然喝问:皇天授商天下,难道因为他德放光华?殷纣盛极骤然崩垮,难道因为他罪孽大?从屈原的问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屈原并不认同传统的说法:商之得天下由“德”,而失天下由“罪”。

屈原认为殷商末代帝王是从事业的巅峰突然摔下悬崖的。“反成(及盛)乃亡”的“乃”,游国恩先生曾经说:“指纣言,非词语。”《左传·庄十一年》称商纣王“其亡也忽焉”(忽,快速)。这些记载都认为商纣王的败亡确实出人意料。最有权威的正史《史记·律书》言纣“百战克胜”。而且《史记·殷本纪》曰:“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可见商纣王实乃文武全才。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得商纣王帝辛猝然败亡?《左传·昭公十一年》的解释是:“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把对东夷的战争,说成商纣王失国身亡的原因。《左传·昭公四年》曾记载:“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韩非子·十过篇》也曾记载:“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商纣王对东夷的战争,使商王朝的实力消耗很大,而在被周武王乘虚攻击时,商纣王只能仓促调遣军队应战,结果国灭身亡。所以商纣王的衰亡并不是像《尚书·牧誓》所言的“败德”:“今商王受,唯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所以屈原在《天问》中对于妲己惑误于商纣的传统说法发出斥诘:“殷有惑妇,何所讥?”屈原问道:殷纣王身边是有个所谓惑妇,这究竟有什么好讥议的?言外之意,殷商败亡的主要原因,决不在妲己之惑,而在于周武王的突然袭击,从而否定了对妲己的传统偏见。况且即使妲己参政在当朝也是无罪的,因“作为武丁的妻子,妇好在当时非常活跃,不仅主持各种王室典礼,而且经常受命于王,统率军队征伐四方”。商代第23位国王商武王,他的妻子妇好就曾参政,难道商代最后国王商纣王的妻子就不能参政了吗?屈原对于妲己误国的诘问,表现出屈原可贵的求实精神,惑妇妲己不过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的借口而已。

尽管商纣王平定东夷,招致其国破身亡,但是商纣王平定东夷使商王朝的疆域得以扩大,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江山的基本轮廓,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纣王的覆灭,是一幕英雄末路的悲剧。

历史属于胜利者,所以商纣王帝辛被后世陋儒们的歪曲亦在所难免。他们不但极力否定纣王的历史功绩,而且为了把武王涂抹成后世“偶像”,竟篡改了武王灭商的史实,这就是一般历史教科书都要提到的“纣兵叛纣”、“前徒倒戈”,这种说法源于最有权威的正史《史记·周本纪》: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叛)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

《史记·周本纪》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基本上源于《逸周书》之《克殷》及《世俘》。比较它们的内容就会发现其中明显的源流关系。《逸周书·克殷》载:

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王既,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帝商辛奔内,登于鹿台上,屏遮而自燔于火。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诸侯,诸侯毕拜。遂揖之。商庶百姓咸俟于郊,群宾佥进曰“上天降休!”再拜稽首。武王答拜。

《逸周书·世俘》载:

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環身厚以自焚。

可以看出《史记·周本纪》基本上是译用了《逸周书·克殷》和《逸周书·世俘》的材料,然而《逸周书·克殷》和《逸周书·世俘》并没有“纣师虽众,皆无战心”和“纣师皆倒兵以战”及“纣兵皆崩,畔(叛)纣”。的记载。在《逸周书·克殷》里明确记载了武王“以虎贲(战士、勇士)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可见商师被“驰”(说文:“驰,大驱也,从鸟,也声。”)而败,并不是因为什么“纣兵叛纣”和“前徒倒戈”而亡,所以屈原不会苟同把商纣王帝辛贬损一无是处的偏颇,在《天问》中对于陋儒溜须拍马的附和之言给予强烈的斥诘。

如果真的如《史记·周本纪》所言,殷商因“纣兵叛纣”和“前徒倒戈”而败亡,那么屈原决不会对周武王以武力雄霸天下的行为提出异议:“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武王的暴戾凶狠,甚至连他的同胞弟弟周公旦都假惺惺地觉得过分。如果周武王征伐商纣帝辛确实如《史记·周本纪》所言,殷商“纣兵叛纣”和“前徒倒戈”,那因“血流漂杵”悲惨情景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又作何解释?使得孟圣人在《孟子·尽心下》中不得不为之辩解:

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替武王之辩护简直是掩耳盗铃似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然而史实决不会因为孟子的庇护而被推翻。《尚书·牧誓》记载的武王的誓师之词,要求士兵们“如虎如貔,如熊如貔于商郊”,同时恐吓士兵们“尔所(若)弗晶,其于尔躬有戮”。

武王可能预想到,对商纣王的征伐必是一场殊死血战,很明显与《逸周书·克殷》的“驰之”的说法比较一致。若纣兵真的“必欲武王亟入”,武王就不必兴师动众地誓师,亦不会出现《逸周书·世俘》所载:“武王灭商,凡馘魔亿有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即割死鬼左耳朵近十八万个。若殷商士兵“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就不应该出现“血流漂杵”的残忍屠杀。

原始史料没有“纣兵叛纣”、“前徒倒戈”的记载,我们根据《尚书》里“血流漂杵”的记载,可以推测亦不可能有“纣兵叛纣”、“前徒倒戈”的情景。看来“纣兵叛纣”、“前徒倒戈”纯属无稽之谈。屈原不循传统矩度的诘问,或许令周武王尴尬,却会让商纣王帝辛忍俊不禁,这亦算屈原为商纣王讨回了公道。

无独有偶,在众口将商纣王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的气氛下,孔子的大弟子——子贡亦觉得过意不去,为商纣王帝辛说了句公道话,他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论语·子张》中直言道:

纣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如果商纣王帝辛在天有灵,定会含笑九泉。

参考文献:

1.林庚:《天问论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游国恩主编:《天问纂义》,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3.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4.(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5.(清)王先慎:《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

6.(汉)孔安国:《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7.于茂世:《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系列之三妇好尊》,《大河报》,2007年11月30日。

8.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9年版。

9.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

10.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焦循撰:《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1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天问屈原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天问一号,火星来信了
揭秘“天问一号”火星车
梦见屈原
“天问一号”的绝招
端午思屈原
《读屈原〈天问〉之一》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诗·天问
屈原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