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特殊教育
2009-08-17索穷
索 穷
对于盲人来说,色彩是什么样的?无边的黑暗有颜色吗?西藏的失明儿童们说:“酸奶是蓝色的”、“苹果,特别是酸苹果,是银色的”、“游泳池的水是白色的”。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但他们用心来看,这群孩子就是拉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19岁的次旺玉娜来自日喀则地区,有着良好的绘画基础。在拉萨特殊教育学校,次旺玉娜已经完成了9年制义务教育,她的绘画老师叫格桑平措,是拉萨著名勉唐派画师丹巴饶旦先生的徒弟。我要了她刚刚完成的唐卡画《观音神阁》,说要在报纸上登,她连说“好”。
索朗卓玛,出生于西藏边境县——隆子县的一个贫困家庭,身体素质较好,经过系统训练,她代表中国参加了2007年在上海举办的特奥会,获得田径金牌。世界冠军的个人奖金有15万元,她把大部分寄回家,大大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在家乡传为美谈,和她一起获奖的还有来自波密的女孩嘎果、央金措姆等。
盲人边巴顿珠是按摩班上的语言天才,他拿起一本藏文盲文课本,一“摸”就读上了:“敬爱的周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每天勤奋地工作……”。课本中还有很多藏族格言诗歌,他们同样读得琅琅上口:“父母从小养我,父母的恩情很大,盲生自食其力,报答父母的恩情。”他有神奇的本领,听着收音机,走在盲道上,对面走来一个聋哑同学,他一摸就叫出名字:“扎西塔杰!”
这些孩子从特校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进入由自治区残联、欧盟联合作建立的手工技能培训中心,在绘画班、剪裁班、按摩班继续深造。剪裁班的墙壁上挂着学生自制的藏式门帘、“相布(藏式外窗檐彩布)”;绘画班的墙壁上挂着学生的作品,中间是汉族风格的《八仙》,两边是藏族风格的《吉祥八宝》;按摩班里贴的是人体经络图。学生们的课间交流极为活跃,听障学生用的是正规的中国统一手语,还可以使用自治区残联和国际助残(比利时)联合开发的藏语手语;盲童们则用上了德国盲女苏珊开发的藏文盲文。
31岁的斯勇是拉萨特校的按摩老师,最近他刚刚“当官”,是自治区残联的副主席和盲人协会的主要负责人。课堂上的斯勇满口“挤压类”、“摩擦类”、“叩击类”等专业名词,他用藏味浓郁的普通话教学,不时拍拍手、甩一个响指。斯勇在成都盲校学习七年,取得职业高中文凭,后来投资5万元在八廓街开办了一家按摩店,自负盈亏。他说:“现在对残疾人的政策是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只要有勇气和决心,我们完全可以闯出自己的生存之路!”
对西藏的残疾人的现状,天性乐观的斯勇也有烦恼,他说,残疾人保障体系尚未建全,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也不够规范,更重要的是,对残疾人的歧视和不公平依然存在。他举出桑布的例子,桑布是个导游,因车祸双目失明,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在特校担任英语老师,工作表现很出色。但桑布的身份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快40岁了还是个临时工。话语间,斯勇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虑。
我们在校园里见到一个孩子,大概十七、八岁,长的很精神,穿的也很漂亮。他的家在达孜县农村,据说曾经在这里学习过。这一天,他的母亲带着他找到学校,希望学校再次收留他。原来,这个孩子因为调皮捣蛋,破坏学校秩序,被老师们安排回家“反省”。她母亲带着他,向老师保证孩子以后“绝不乱来”,接连说“还是学校好,还是学校好”。强巴老师被他母亲缠得没有办法,表示“现在放假了,让他三月份来吧”。
目前,学校共设9个年级、13个教学班(12个聋班、1个视障复式班),分学前部、小学部和初中部、职教部,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学生人数也从建校时的6名发展到174名。李林校长是2006年6月来特校工作的,她说,仅拉萨一地的听障儿童就有600多人,学校现在招收的只是一小部分,在她看来,西藏的残疾人工作还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什么时候盲道上没有人摆摊了,我们的孩子才能放心地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