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哲学观探析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
2009-08-17李冬莲
摘要:隐喻是商务英语中常见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翻译哲学观的角度探析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指出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之间进行变化。
关键词:翻译哲学观;商务英语;隐喻;翻译
引言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隐喻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他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此后,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对隐喻进行了研究。20世纪末,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开始从认知意义上对隐喻展开研究。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美国学者莱考夫(George Lakoff )和约翰逊(Mike Johnson)。在他们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 We Live by)中,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说明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密切相关性,并明确指出隐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在语言上,而且也在思维和行动中”。隐喻无所不在,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受传统理论影响,很多人意识不到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更加意识不到商务语篇中也充满了隐喻。无论是专业词汇和术语、外来词或新词及多义词,隐喻都无所不在。尤其是多义词,其来源仍然是普通英语词汇,是由普通英语词汇引申而来,而引申的理据则是隐喻。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的新词通过隐喻的方式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用于指代不断涌现的经济活动和现象。如,关税和配额(Tariffs and quota)是贸易壁垒(trade barrier);现金转移(money transfers)构成现金流动(cash flow);公司可能崩溃(firms may collapse),等等。许多诸如“平衡”(equilibrium)、“萧条”(depression)、“滞胀”(stagflation)、“通货膨胀”(inflation)等先前用于修饰意义的词语,后来逐渐约定俗成,并构成商务领域中的行话。
正因为商务英语中存在大量的隐喻,所以,商务英语中的隐喻翻译就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研究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特征
关于隐喻的特征,王寅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总结了隐喻的十个特征:跨学科性与普遍性、体验性与无意识性、矛盾性与统一性、系统性与限制性、新奇性与生成性、创造性与开放性、程度性与模糊性、单向性与互动性、共时性与历时性、转换性与辩证性。这是目前为止对隐喻特征总结较为完整的一种。另外,蓝纯也总结了隐喻的三个主要特征:普遍性、认知性、系统性。
同时,隐喻也可分为多种类型。莱考夫将其分为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实体隐喻;中国学者束定芳将其分为根隐喻、派生隐喻。Newmark根据隐喻性的程度,从小到大,将隐喻分为五种:dead、cliché、stock、recent、original metaphor,并提出了本体(object 隐喻描述的对象)、喻体(image描述本体的项目)、喻底(sense本体和喻体相似的地方)的概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隐喻具有多类型、多功能的特点,商务英语文本中的隐喻也不例外。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具有修饰功能,又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具有认知功能。同时,还承载一定的文化功能。
翻译哲学观与隐喻的翻译
我们讨论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问题,必然涉及一个更为宽泛的命题,即隐喻的翻译。迄今关于隐喻的翻译研究十分深入,研究的角度也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跨文化的角度,现代翻译论角度(如翻译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等值理论及奈达理论等),语言交际理论角度(如关联理论、语境理论等),语言认知学角度,翻译美学与艺术角度等,分别从不同的理论出发,阐述了隐喻翻译的原则和策略。这些翻译原则和策略,既有彼此相通的成分,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如有的主张直译,有的主张意译;有的主张归化,有的主张异化,等等。这些纷争也存在于包括商务英语在内的特殊用途英语中隐喻翻译的研究上。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原则与策略、方法与技巧,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课题,有必要从翻译哲学观这一较高层面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证。
翻译观是研究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翻译观受世界观的制约,但又不同于哲学概念中的世界观。翻译观仅仅是针对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而言的,我们的翻译观就是翻译的哲学观、科学观、艺术观,或者说,是哲学、科学、艺术相统一的翻译观,主要涉及翻译哲学、翻译科学及翻译艺术这三个范畴。
显然,我们的翻译哲学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翻译哲学观。翻译中各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可以从哲学的描述性功能与规范性功能中求得解答。商务英语中的隐喻虽然有其特殊性,然而其翻译依然涉及翻译领域中一些普遍性问题,如,意译与直译的矛盾、全译与变译的矛盾、归化与异化的矛盾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得到求证;各种翻译理论之间的关系,也应该从翻译的哲学观这一最高层面加以解读,以解决商务英语隐喻翻译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得出科学辩证的翻译原则、策略、方法和技巧。
通过以上对翻译哲学观和商务英语隐喻的多样性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任何一种文本(包括商务英语中的隐喻)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绝不是在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或全译与变译中做出取舍的问题,也不是在“以译者及译语读者为中心的”原则或策略或者“以原语为中心”的原则或策略中做出选择的问题,而是如何将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全译与变译辩证地运用在文本的翻译中,使其达到统一的问题。这是因为翻译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翻译的主体、客体、翻译场组成(如图1所示),主体、客体统一在翻译场中。原语是翻译的客体,译者与译语读者是翻译的主体。翻译活动的具体场景是翻译场。因此,在研究翻译时,不仅要研究翻译的主体,也要研究翻译的客体,还要研究翻译场。
首先,从翻译客体的角度分析隐喻的翻译。我们探讨了商务英语隐喻的类型和功能的特点,指出了商务英语隐喻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译者的翻译过程也就是文化移植过程,是用译语重构原语文化模式,将一种语言文化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译语或目的语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过程。语言是思维认知的载体,同时,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民族而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及哲学渊源,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认知方式以及表达这些思维认知方式的语言形式。因此,不同语言文化的商务隐喻既有同质性(homogeneity)的一面,又有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一面,于是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实践归根结底就是在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的程度上进行选择。换句话说,从直译到意译、从归化到异化,应视为一个连续体,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在这一连续体上选择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总之,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原则和策略应是一个变化的统一体,是在原语与译语之间的一个动态变化体。当然这里所说的平衡点,不一定是原语与译语之间的中点。如果我们将翻译视为原语与译语的一个连续体,那么,从理论上来说,这个平衡点可以是这个连续体上的任何一点。当涉及具体某一篇文本的翻译时,这个平衡点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化的,它会有一个动态变化区间(如图2所示)。
其次,从翻译主体的角度分析隐喻的翻译。从翻译的主体(译者与译语读者)来看,译者的风格、文化背景等要素会各不相同,因此,翻译的主体是一个变量。而译语读者(这里是指商务英语译文的读者)的组成也很复杂。有的译语读者不仅谙熟商务英语,而且还了解英美文化;有的译语读者对商务英语和英美文化仅略知一二;有的则完全不了解。而且,阅读这些商务文本的中国人有着不同的目的。因此,作为译者,必须结合译语读者的差异,对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做出变动的调整。可以推断,随着英语和英美文化的传播,商务隐喻的翻译在归化与异化这个区间的变化方向必然是逐渐向异化发展。
再次,从翻译场的角度分析隐喻的翻译。从翻译场来看,商务英语翻译的场合也是变化的,如,有口语化的场合,也有较为正式的招待会,还有商务函电等正式文的翻译。因此,译者必须根据场合的变化对商务隐喻的翻译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做出变动的调整。总之,不同的商务英语隐喻,甚至相同的商务英语隐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译语读者或听者,其翻译应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变动。
如何在翻译实践中根据翻译原则具体运用翻译策略
以上从翻译哲学观的角度探讨了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原则,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这些原则具体运用翻译策略。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其实涉及两大问题:一是文化差异问题,即隐喻所体现的认知方式差异问题;二是语言形式问题,即如何翻译喻体、本体及喻底。Newmark提出了翻译隐喻的七种策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大问题。这七种策略考虑了翻译要素的变化,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这是十分符合翻译哲学观的。魏平在《隐喻的翻译方式》一文中也谈到了这七种策略在普通英语隐喻翻译中的运用。同样,这七种翻译隐喻的策略都可用于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具体如下。
直译法在目的语中重现相同的喻体,即直译法。当两种语言之间在文化意象或认知方式上重叠时,可采用这种策略。如,trade barrier译为贸易壁垒,black market译为黑市,frozen account译为冻结的账户等。
换喻法用目的语中合适的喻体来代替原语中的喻体,即换喻法。两种语言之间经常存在文化意象空缺和错位,可丢掉商务英语隐喻的表层文化意象,而引入深层含义,其实质是偏向归化。如,blanket price译为一揽子价格(blanket原义为毛毯。此处喻底为 “总括”,意思是“像地毯那样包裹起来”,由于这里存在文化意象空缺,翻译时,丢掉其表层含义“地毯”,引入深层含义“总括”,翻译时,用喻体“一揽子”来代替原语中的喻体“地毯”)
明喻法用明喻来代替隐喻,保留喻体,即明喻法。隐喻比明喻具有更强烈的表达效果。在特定的场合下,为了淡化情感的强烈色彩,并使译语读者或听者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商务英语隐喻,可采用这种策略。如,Market is a war译为“市场如战场”。
明喻与喻底结合这是意译的一种,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综合了交际和语义翻译的方法,这样,不管是商务专业人士还是普通人都能够理解。如,Bulls go up the stairs and bears go out the window译为股价上涨如登楼,下跌如跳台(此例中,bulls译为“股价上涨”,bears译为“股票下跌”,是属于第五种情况,具体见下文。此处,将明喻与喻底结合起来,即使非专业人士,也能很快理解其含义)。
将隐喻转化为喻底这也是意译,当目的语中喻体所含的喻底过于宽泛时,可采用这种方法。如,ceiling price译为限价、最高价。(ceiling原义为“天花板”,此处喻底为“最高限度”)Bulls were very cautious译为看涨的一方非常小心。(bull原义为牛,此处喻底为“股市中看涨的一方”)strike price译为(期权的)执行价格(strike原义是“敲打”,喻底是“拍卖成交时的一锤定音”)。
省略属于意译。如果隐喻的功能在商务英语文本的其他地方得以实现,或者隐喻在商务文本中不太重要时,那么该隐喻连同喻底一起都是可以省略的。如,Dead cat bounces译为“跌多了必反弹”。as tight as a drum译为“非常不肯花钱”。be financially crippled译为“财政拮据”。
隐喻与喻底结合仍然属于意译。当译者想确定隐喻能够被人们所理解时,有时可以用加注的方式进行注释。如,Coke isnt crippled yet译为“可口可乐公司没有瘫痪,仍然正常运作”。
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务文本大量地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而隐喻是商务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大多蕴涵着英美国家的文化信息。因此,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并值得关注的问题。而翻译哲学观能很好地解决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原则和策略问题。翻译哲学观与商务英语隐喻的多样性及翻译的三个要素的变化,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应将“以译者及译语读者为中心的”原则或策略与“以原语为中心”的原则或策略辩证地统一起来,达到“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张泽乾.翻译经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5]吕旸,崔晓莉.认知视角下的隐喻翻译[J].科教文汇,2008,(5).
[6]魏平.隐喻的翻译方式[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作者简介:
李冬莲(1966—),女,广东龙门人,硕士,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