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程考核改革要强调“三重”与“三结合”
2009-08-17刘润田
摘要:随着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程考核已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本文从“三重”与“三结合”论述了中职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应进行的改革。
关键词:中职课程;考核改革;三重;三结合
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能适应工作岗位,而且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国务院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方针。为满足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学校进行了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力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变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其中,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强调了考核的“三重”与“三结合”,通过实施灵活的考核方法,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生全面能力的目的。
重过程考核,将水平考核与进步考核相结合
传统的水平考核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收到积极效果,但过分强调分数的高低,导致学生常因为一两分的得失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如果成绩与各类评优挂钩,就会导致学生对分数很计较,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其结果是学生只注重考核结果,而不在乎平时的积累。一些多次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还会变得厌学,觉得就算平时表现好也得不到认可。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以此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注重学生平时进步的考核项目有很多种,包括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专业课实验与实习操作表现及课后表现等等。
课堂教学是师生配合进行的一项教学活动。各种教学措施,如课堂学习态度加分、课堂提问加分、课堂练习及小测验评价等,都可作为教师考核学生学习过程的途径。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提问加分,对个别知识点适时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归纳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就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实验证明,如果教师能每周或每阶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分情况及时公布,就会让学生感觉只有加强参与,才能使潜能激发出来。同时,适时地检查课后作业及学生笔记等也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实验和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样也应注重过程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设备设施的使用、安全操作及卫生清理及操作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这些都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及时做好记录,公平地评价学生。即使有些学生不能准确顺利地完成,在评价时教师根据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也要积极地看待学生进步,这样才能鼓励操作能力欠缺的学生在以后的操作中表现更加出色。如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课程中,常常要进行各种各样基本控制线路安装实验,某些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手忙脚乱。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检查,启发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确定故障可能产生的地方,并监督学生的检测过程,对正确的操作给予表扬,当学生能独立完成故障检修后就同样给予加分(因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进行故障检修)。学生在操作中也同样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于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差一概否定。学生考试成绩差并不一定是因其智力不如人,往往是因为学习方法和学习积极性欠缺所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学困生辅导记录,定期地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是因为学习时间少还是因为本身的厌学情绪,或是学习方法的不当导致了考试成绩不理想。鼓励学生通过写周记来反思自身的成长历程,并由此了解其心理发展历程。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发现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并积极表扬其所取得的进步。教师也可利用周记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些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便于和教师直接交流,通过周记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也应借此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对学生的消极思想及时给予纠正,只要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进步。
重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
传统考核主要以笔试为主,大多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但是,一味考核理论知识违背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课程教学在把握理论知识时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将知识讲授为主转移到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轨道上。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工人。因此,动手操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就业,但适当的理论知识也是必备的,较好的理论根基将为学生就业后的再提高打下基础。因此,在重点考核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需兼顾理论知识考核,理论考核可以贯穿在技能考核的过程之中。如在《电动机控制线路》基本控制线路的操作考核时,不但要考核学生对某个控制线路的安装,还要适当考核一些理论内容,如学生对各低压电器元件的认识、对其作用的理解及符号的辨别,控制线路各电器元件的工作过程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考核,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再结合技能考核,就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专业课教学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忽略不讲或删除,如在《电子技术基础》中介绍电子基本元器件往往都从结构组成开始逐步说明电子元器件的功能与作用。若教师在实施电子元器件内容考核时,还片面地采用笔试检查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掌握程度的话,除了能说明部分学生的记忆力强之外,别无作用,甚至会加深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对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考核时,教师要应力求从实际出发,考虑“适用、够用”的原则,开发出适合考核理论知识的实践内容。如电子元器件的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对各类电子元器件的认识、检测和使用上,因此,应注重实践操作的考核,可将各类电子元器件收集在一起,实际考核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并设计适当的电路图,让学生在安装过程中掌握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对技能要求较高课程,更应注重技能考核,如《电动机控制线路》课程,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控制线路有很多类型,包括电动机的自锁点动控制、正反转控制、行程控制等,据此可将技能分成不同的模块,通过每个项目的完成程度来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至于综合性的学科或课程,应注重综合技能的考核,考核内容以综合项目或复杂案例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在《可编程控制器》中,教师在考核学生对PLC基本指令掌握程度时,可结合实际列出不同的项目或案例,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任务的完成率来评价学生。
此外,还可通过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来考核学生,将技能竞赛作为相应课程的补充和延续。
重多样化综合能力考核,将单一能力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
单一的考核方式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核学生应采用多样化综合能力考核方法。
课堂教学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采用笔试考核时可加大考核范围,特别是教学中教师未曾讲过的内容。还可将闭卷笔试考核改为半开卷半闭卷或开卷考核,通过适当的开卷考核,可以考核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检索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一个学期的不同的时间,从不同角度,适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学生感觉不到教师在考试,同时教师又会有一定的参考,能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
考核的方式要多样化,扬长避短。根据学科特点的不同,可采用口试、实操考核,或多种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如《机床控制线路故障检修》内容,应重点考核学生检修机床控制线路故障,除根据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适当地利用笔试来考核学生对线路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外,还可通过学生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来考评其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当学生完成全部故障的考核后,教师可再对学生进行口试,如问某个故障的现象是什么,学生是如何判断的,让学生能在口试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考核的作用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应是考核的主体。因此,应改变单纯以教师为主、教师单边考核的状况,提倡学生参与考核。学生互考互评,在考评中会提高对知识的判断能力。如在《新型电冰箱与空调器原理与维修》中,铜管的扩口与焊接工艺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而这一内容的考核评价相对简单,学生在平时技能训练时很容易掌握标准的工艺要求,通过眼观目测的方法就可达到评价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参与本项目的考核,让学生从考核中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这是教师单向评价所不能达到的。
课程考核的“三重”及“三结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以能力为本位,采用动态考核;在考核中通过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潜能,综合考核学生的成绩,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亦亦,陆春元.PLC技术应用及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阮佩文.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3]苏文秀.《综合英语》课程评估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作者简介:
刘润田(1973—),男,广东顺德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电工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