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

2009-08-17白玉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数学素质习惯

白玉荣

〔关键词〕数学焦虑;数学素质;习惯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枯燥无味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数学课堂富有情趣,教师可结合数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黄金分割”到“优选法”,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会让学生沉浸在数学之美的情境之中,必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还可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与人的直觉相反的数学问题,故意设置悬念。例如,在讲“圆”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道题:“我们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假如我们在地球外面套了一个大球,它的大圆周长比赤道仅长1米。问地球和它的外面套的大球之间的空隙能不能钻过一只老鼠?”这样的问题学生凭直觉会说:不能。然后引导学生去计算,学生计算后才会发现居然能够钻过一只老鼠,从而让学生体味数学知识的妙用。

2.引导探索,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数学知识原自生活实践,不应该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模型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知识体系,这是教师教好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课,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吸引学生去解决活动课上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能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之中,通过独立探索激发求知欲。例如在讲到“利润”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作社会调查,获得利润的知识,自主探究利润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阅读习惯

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小学时期直观模仿的习惯和教学方法的误导,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数学习题集。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引导学生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并教会他们阅读方法,防止学生阅读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2.记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课本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初中生的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使学生约束精力分散;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组织笔记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

3.语言习惯

数学语言是由许多数学术语组成的,而数学术语是描述数学现象和过程的专用词语。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是开发思维、增进智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在平时讲课时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化、条理化,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反复比较、强调,通过训练、分组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习惯。

4.质疑习惯

不肯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究、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发现学习”的理念,倡导学生“敢猜、敢想、敢问”。对提出有深度、有创意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奖励,努力创造培养学生质疑间难、发展高层次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教学氛围。

5.交流讨论的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交流讨论,就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往往能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交流讨论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例题、习题,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先分组进行讨论,领悟例题(习题)中的研究对象,思考方向,然后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理清思路,再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养成讨论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养成交流讨论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是数学观念更新与时代发展赋予数学素质教育的新使命。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蒙县卧凤沟学校。电邮:baiyurong69@126.com)

编辑/何 妍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数学素质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养成书写好习惯
好习惯
高考全国卷背景下的数学复习策略刍议
寓素质教育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拉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如何提高高中生数学素质的探讨
数学概念变式教学设计研究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