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鉴赏中开拓思路 实现语文课育人功能

2009-08-17李玉华冯海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思路育人阅读

李玉华 冯海珍

〔关键词〕阅读;思路;育人

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与感染,理解中华民族与世界的多样的文化,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即“立人”为本。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不懂得尊重他人;心胸狭窄,不能宽容待人;认识问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弥补学生的这种人格缺失呢?

人格的塑造,关键是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见多识广,才能打开思路;打开思路,想问题处理事情,就容易理性,避免片面。我的主要做法是: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在分析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路,以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例如,以往在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重视知识,轻视人文文化,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古汉语知识的讲授上,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只是草草带过,对人物的分析鉴赏也只停留在简单分析表现手法和概括人物形象上。如写缪贤是侧面表现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写赵王在秦廷上的怯懦,来衬托蔺相如的有胆识。文章主要突出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宽宏大量和廉颇英勇善战、忠君爱国、勇于承认错误的品格。在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后再教授这篇文章,我们适当地淡化了古汉语知识,除上述从写作方法方面引导学生鉴赏外,还引导学生尽量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鉴赏,以提升学生的人文文化素养。

一、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理解鉴赏文本,感悟人生

廉颇英勇善战,但面对蔺相如位居自己之右,却耿耿于怀,到处扬恶言,实在有失大将风度;虽然在个人利益面前一时斤斤计较,但在国家危难之际,面对赵国的整体利益,他却忠心不二,识大局,顾整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蔺相如虽然出身低微,但机智勇敢,深谋远虑。赵王虽然在渑池会上面对秦王显得软弱无能,但在关键时刻他却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更为可贵的是,在讲究门第的封建社会,他能任人惟贤,不计较出身,重用蔺相如。缪贤虽是宦者令,却有一双伯乐识才的慧眼,尤为可贵的是荐贤举能以揭自己的伤疤为代价。

通过这样理解鉴赏文本,可使学生从中领悟到: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我们应宽容大度地待人;每个人都有各自撼人的人格魅力,每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特长,只有各种特长不同的人团结合作才能成就大业,正如廉颇和蔺相如一文一武精诚合作,“强秦才不敢加兵于赵”。如果廉颇一味地居功自傲、狂妄自大,那么赵国的前途将不堪设想,二人的美名也不可能流传千古。

人的高尚与否,有才能与否,不取决于出身的贵贱、地位的高低,而取决于他的人格、他的灵魂。蔺相如虽出身贫贱,但他的外交才能、宽容大度的品格,谁人能比?缪贤虽地位低下,但他那一双识才慧眼、推荐别人以揭自己伤疤为代价的高尚人格谁能与之相比?所以,人不论出身贵贱,不论地位高低,不论家境贫富,都应当自尊自强自信,同时也要给予别人同样的尊重,平等待人。以此塑造学生宽容大度的品格,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二、运用联系的观点理解鉴赏文本,感悟人生

在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情境,分析不同情境下人物的多侧面性格。如廉颇大敌当前,国家危难之际,忠君爱国,深谋远虑;面对蔺相如位居自己之右时,却斤斤计较,甚至恶言相向,当听到蔺相如对舍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后,主动负荆请罪。通过分析,使作品中的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是多侧面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判断或评价一个人不能忽视与之相联系的相关情境或环境,从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蔺相如虽然有胆有识,但如果没有缪贤的大力举荐、没有遇到开明的赵王,他的才华就很难得到施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功都要靠其他人的支撑,每当取得成绩的时候,首先应当感激支撑我们的人,心存感激,就会避免狂妄自大,抑制自我膨胀。

运用联系的观点对文章进行分析鉴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除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立体的人物形象外,同时还有一个凝聚力非常强的整体形象——赵国上下,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弃所有的私心杂念,摒弃世俗观念,各尽其才,从而使赵国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对秦国产生一种威慑力,使秦国对赵国不敢轻举妄动。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振兴的重要性。

三、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理解鉴赏文本,感悟人生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蔺相如起初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舍人,在国家危难、急需人才之际,被缪贤举荐,而后自荐出使秦国,把握机遇施展才华,由舍人“拜为上大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虽居功自傲计较位次高低,但后来听到蔺相如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幡然悔悟,主动负荆请罪。由此学生认识到:一个人不能因一时的不得志而灰心丧气,只要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有真才实学,总会有施展才华的机遇,这机遇需要别人提供,也需要自己创造和把握;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也会改正错误,我们不能永远用犯错误时的老眼光去看待人,而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他犯错误之后如何认识改正错误,给自己机会,也给别人机会。

四、从历史与现实、情与义、个人与国家、现象与本质等角度理解鉴赏文本,接受文本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在矛盾冲突中通过对比衬托得到彰显的,他们的人格魅力常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也正是这矛盾冲突使事情复杂化,而事情的复杂化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

如分析鉴赏《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情与义、个人与国家、现象与本质等角度生发开去,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思路格外开阔,从下面几名学生的鉴赏评议中可见一斑:

例一:信陵君身为贵族却能够礼贤下士,对别人仁义至上,无论多么卑贱,都给予足够的尊重。正是他的尊重,侯嬴才“士为知己者死”、朱亥挺身相助。这种礼贤下士,对人的尊重现今尤其值得提倡。身处高位,就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社会的风气,以一个仁义、谦和的形象影响社会,社会就会充满一种互相尊重的和谐局面。现今有些高官名角、有钱有势之人,到处摆架子,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总是用一种蔑视鄙夷的眼光看待无权无势无钱的社会弱势群体,造成了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敌视,从而导致了激情犯罪。蔑视的眼光、鄙夷的口吻迎来的不是别人的尊重与赞誉,却惹来了杀身之祸,四名大学生被马家爵所杀一案不是最好的明证吗?因此,要想营造和谐的社会,首先每个人要学会尊重,尊重别人的人格。人人渴望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无论贵贱。权势、金钱不是衡量人的贵贱的惟一标准,更不是衡量一个人高尚与卑鄙的标准。(李峥)

例二:信陵君是仁义之人。身为魏国公子的他,却能对一位看门人毕恭毕敬,即使是被刁难,也依旧能够处之泰然,温和如旧,足见其礼贤下士的一面。而后要与赵俱死,虽有些莽撞,但也足见其仁义的一面。以上都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评价。如果将信陵君放在当今社会,恐怕他这种仁义就不值得提倡了。因为他的仁义是建立在损害国家的利益之上的,而这种行为与最近两会提出的以“损害国家为耻”的主张恰恰相背离,这是当今社会所不齿的。倘若人人都像信陵君一味地我行我素,社会将会变得如何?还有安定、和谐可言吗?(常铭)

例三:信陵君礼贤下士,重情重义。他对待有才能的人,不因自己是皇族而高人一等,而是谦逊有礼,尊重有加。这从他对待侯嬴、朱亥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亲自迎侯嬴,当众等候。他不畏牺牲,不惜失去权利地位,窃符救赵,可谓重情重义。有人认为他过于重情义,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但我却不以为然。表面看他这样做为了挽救赵国,会惹怒了秦国,但弃赵依靠秦国又会如何?只是魏国晚些时被灭而已,秦国的野心是统一天下,不可能留下魏国而不灭。魏国救赵,合纵连横,这才是生存之道,所以信陵君看似救赵,实则救魏也。(韩哲)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矛盾中理解鉴赏人物,感悟人生,使学生变得冷静、变得理性,从而思考问题从简单化(单一性)走向复杂化(多层面、多角度)。

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必须通过思考、感悟来实现,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深浅不同、宽窄不同,那么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采取的行动也会不同,所以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实现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只有在阅读分析鉴赏中不断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其深入地思考、感受,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才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才能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中。电邮:liyuhua1216@126.com、cleverping

@sina.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猜你喜欢

思路育人阅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