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辅导员人格塑造的必要性

2009-08-17尹一鸣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格辅导员原则

尹一鸣

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理想和追求的外部表现,是一个人的灵魂的折射。何为人格魅力?人格是人的角色特征,而魅力是一种能吸引人的力量。也就是说,人的角色特征特别能吸引人,就是“人格魅力”。作为人的文化心态和社会行为的集合,人格魅力凝聚着个人自身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现象等条件因素。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辅导员,其人格魅力不仅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也能深刻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校园内的大学生们,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创新精神等人格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辅导员的人格塑造对学生的认知导向作用

人格塑造其实是一种目的教育,是对于人在社会的人际交往或者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人的自身品质和价值的一种引导和教育。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辅导员的人格价值首先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域。精神分析学强调缔结健全自我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充分发展的自我,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才能缓和本能的冲动,协调自我与超我的关系,使人格得到统一。同时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种按着阶段性的、可预测的模式连续进行的发展,并且在这些发展的阶段性中,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任务是各不相同的,而在每一个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些重要的转折点。

在我国,传统儒家的人格教育强调后天教育在促进人的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大教育家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则在道德层面对人格进行定义,他认为:“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儒家讲究的人格教育是以维系家族群体的宗法关系,即“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虽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毕竟是作为人格教育的一个开始。而道家则从审美层次讨论人的艺术人格的形成,提倡超迈旷达的人生态度,高迈凌越、舒畅自适的人格形态,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倡导高洁的人性,保持心灵的虚静淡泊。可见,道家强调的是一种清净无为的人格塑造,填补了儒家思想中的精神性的内容,易于使人形成坚忍的人格。对于当代中国的人格教育而言,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

人格教育的取向是当代教育的必走之路,教育的目标不是要发展学生的某一种能力,而是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不能仅仅通过知识的传授,还必须通过后天的人格教育才能实现。精神分析理论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使得人格教育不再停留在强制性训练和单纯的道德说教上,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高品质的美好精神去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实现教育者进行人格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建设的生力军,高校作为生力军成长的摇篮,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跨世纪人才,不应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情商的开发和人格的塑造。因此,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变得尤其重要。传统教育往往把对学生的严历和爱结合到一起,视为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实际则不然。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工作;给予成功的经验和机会,也应是学校教师的工作。学校应该成为给学生提供成功的经验和机会,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活动中,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的场所。从而在学生心里,使学校这一人格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健康人格的摇篮。

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当人的自我逐渐形成后,自我对人格结构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从人格教育的角度考察,不仅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更要通过其个人的自我教育来实现调控和建构人格结构,把外控引向内控,引向自尊、自爱、自强、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可见,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只有让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于统一的标准下互相协调,其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并通过这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判断能力和心理情感的控制能力进行的指导和培养,使当代大学生真正具备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对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格教育在其生命历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高校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人格教育中所应遵循的原则

在当前形势下,人格教育已趋向系统化,这是由人格发展的终身持续性和重点阶段性所决定的。人格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始终在发生变化,并且在每一具体阶段,人格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这便要求人格教育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每一阶段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措施,使之形成一个特定的体系。在人格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是人格的培养过程本身,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必须要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人格教育整体的成效。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人格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四者相统一的原则。从人格教育的角度来说,这四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后三者构成当代大学生所生存的空间,它们的影响不可抗拒,只有在这四者统一在一个标准下,互相协调、互相呼应,人格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其次是精神原则和现实原则的相统一。精神原则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快乐原则,它是人格结构中本我活动所遵循的原则,指人的行为受本能支配;而现实原则是自我所遵循的原则,是人的心理机构把自身和外界区分开来后通过了解和改变外界的对象或条件实现自身愿望的过程。在这种状态下,人格教育的关键则在于精神原则和显示原则下的一种协调统一,求得一种平衡,这样才能培养出个性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个体。再次是高校辅导员所给予的成功的机会和高品质的爱达到统一的原则。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中大多数人正处在叛逆的年龄和状态,自我受外界压抑、否定和打击后极易产生消极情绪。然而,紧张的情绪、焦躁的态度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度,也会对其日常的生活产生影响,对他们人格的损害是不可估计的。而爱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只有具有关心、责任、尊重、了解的爱才是容易被人接受的爱,爱的本质不是受纳和获取,而在于给予和无私。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同时,高校辅导员面对这些并没长大的成年人不妨多点爱心和耐心,才能对其有所触动。应该尽可能地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给以极大的热情和肯定,尽可能多地提供给他们一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自我的成就感。将成功的教育和爱的教育结合到一起才能推动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四、培养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素养的必要性

只有教师具备了自身的人格,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荣格认为“人格的训练由谁来进行呢?父母是首先和最重要的训练者。可他们大多自己尚未成熟,而且一生都是如此,怎么能期待这些普通的不能胜任的父母们是有‘人格的呢?由此,我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教师以及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身上。可谁又能断言他们都是有‘人格的呢?他们大体上也受过与他们所知道的那些不幸的儿童一样有缺陷的教育。我们整个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对儿童教育的片面性,而对教育工作者自身未曾接受过适当的教育这一状况却又同样片面地未予以重视。”荣格倡导教师和为人父母者要认识到无意识影响的一个结果是:他们的人格会在被教育者的人格形成方面产生比任何一种说教都要大的效果。“如果我们希望改变孩子身上某些东西,我们首先得看看它是否能在我们身上被改变。”可见一个教育者,只有他先具有了健康、健全的人格,然后才能给被教育者提供他所需的教育。所以,对于人格素养教育来说,教育者自身人格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不可取代的。

综上所述,若想使受教育者更好地接受人格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从自己做起,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的、正面的影响,进而更好地促成当代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荣格. 怎样完善你的个性[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2]曾红. 人格的自我防御与完善机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7).

[3]林碧烽. 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格教育模式[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1).

猜你喜欢

人格辅导员原则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漫画之页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