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与大学生创新培养研究
2009-08-17赖浩明卢建飞
赖浩明 卢建飞
20世纪以来,交叉学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纷纷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结构,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大学生创新培养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一、交叉学科的特性
所谓交叉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学科基础上,由不同学科领域、部门和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一类学科,是跨越单一学科性的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个性与共性、理论与方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交叉学科具有以下特性。
1. 交叉学科的跨学科性
跨学科性是交叉学科的突出特点,主要指交叉学科涉及学科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是前后相继的关系,而是横跨多门学科,在多门学科之间的科学研究。交叉学科往往横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学科的对象,探测个中独特的规律。如教育经济学就是横跨教育学和经济学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
2. 交叉学科的融合性
交叉学科由于研究对象上的跨越性,致使其内容和规律往往是融合两门或以上学科的内容和规律。这是多学科的高度综合、协同、交融而组合成的学科的显著特点。
3. 交叉学科的创造性
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的。交叉学科在这两方面都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有利于创造新知识。学科的交叉增强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分析,达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形成一种转化过程,这种转化过程是知识在学科交叉中不断从隐性到显性的过程,是新知识创造的过程。
4. 交叉学科的互补性
交叉学科是多学科和互补性学科融合发展而形成的,这就使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信息、工艺和方法均作用同一目标,而且参与科研的研究者要进行较长期的合作,在研究中形成一致的目标,并且兴趣相投,是有合作意识和群体性,这也促进了交叉学科群体的互补性。
二、交叉学科与大学生创新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有全新的创造教育思想,一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同时还要有一流的学科和学科发展机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
1. 从新的角度把握大学生创新培养
当今学科飞速发展,学科综合化趋势已取代分化趋势成为主流。交叉学科在当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发展交叉、边缘学科来推动大学生创新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大学生教育的创新不仅需要一流的师资,也需要一流的学科。没有一流的学科,没有学科的迅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大学生培养的创新。因此,大学生培养离不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也是大学生创新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2. 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是大学生创新培养的基础
发展多学科建设是大学生教育发展的核心。学科的交叉、融合极大地拓宽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因此,建设和发展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已成为实现大学生创新培养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新兴交叉、边缘学科是科研成果的滋生地,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因而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学科基础。
三、交叉学科在大学生创新培养中面临的困境
1. 管理体制限制学科交叉
我国的学科专业设置是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的。学科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专业目录,并要求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使得专业名称统一,课程设置大同小异。这种体制脱离了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不能及时反映新兴学科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根据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进行调整,无法适应各地区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特点,造成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跨学科专业的发展。
2. 理论研究的支持不足
把不同的学科综合起来,形成跨学科专业,需要对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性有深入的了解。相对于基础教育,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行政干预和条条框框过多,不少教学计划是行政规定、经验总结和院校间相互模仿的产物,大多停留在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对设置跨学科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跨学科设置专业的实践经验,对跨学科专业的内在发展机制没有把握,缺乏建立跨学科专业的理论指导和相应的操作技能。
3. 观念因素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研工作是一个个人性很强的工作,是科研工作者从随从阶段到自立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局部的科研群体和相应的学科带头人就产生了,他们的范围往往只涉及到某个学科,乃至更小的范围。在观念上他们往往形成一种学术屏蔽,不同的学科都只局限于本学科的研究,学科之间的交叉因为这种观念而被遗忘了。与此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术地位,不被他人学习和模仿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科研人员不愿参与学科交叉的研究。导致的结果是传统学科注重纵深发展,学科之间缺乏联络,甚至存在某种保护性壁垒;缺乏具备跨学科知识的高级人才,从而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科交叉和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鼓励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到位。
四、交叉学科在大学生创新培养中的作用
交叉学科是20世纪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新科学的生长点,在大学生创新培养中交叉学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交叉学科有利于培养创新性复合性人才
交叉学科是学科的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前沿,体现了学科的合理化、综合化、市场化、国际化。当今大学生的培养要紧跟学科的飞速发展,适应学科的“四化”,我们大学生教育才能培养复合性的创新人才。
2. 交叉学科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
交叉学科常是新科学的生长点,是边缘学科,大学生的培养中通过学习交叉学科,可以使知识互动、互补。在解决问题时提高了大学生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大学生可以从学科的交叉中学习到先进的、前沿的、实用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创造性。
3. 交叉学科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组合,构建新型的学科体系,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综合性人才的关键。发展跨学科专业不但适应了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跨学科设置专业有利于大学生奠定宽厚的基础,熟悉相邻的学科领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整体意识和从多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加强交叉学科交叉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培养的基本思路
1. 遵循学科自身规律,打破“条块分割”
学科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已成为当今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成为科学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学科的条块分割阻碍了学科间的交叉,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在大学生创新培养中,必须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2. 确立交叉、边缘学科的学术地位
交叉学科一般都是新兴学科,和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相比,交叉学科在学术地位上要低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上重视交叉学科,积极的支持交叉学科。要通过有效机制,培养一批有创新精神的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带头人,建立一批有特色、有发展前景的交叉、边缘学科,为大学生创新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科课程化和课程综合化,加速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开设一些交叉、边缘学科课程,使学科发展向课程建设渗透,向培养人才倾斜,赋予创新教育以新的内容和思路。开设各类综合课程,以促进各学科理论与知识的融合,使学科建设与创新教育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得到更为紧密的结合。
3. 合理、适度、持续的激励各学科之间的互动
合理、适度、持续的激励各学科之间的互动,可以形成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吸收精华的方式,集各学科的特长和精华,形成一种创新,从而构建新的学科体系,通过新的学科体系,促进大学生培养创新体系,现时要建立一系列立足于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概念、关系、方法以及评价标准,进而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的新知识体系。
4. 产学研相结合发展交叉学科
大学生创新培养的实现归根到底要来源于科研实践。交叉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科研实践。产学研相结合为两者之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产学研的实践中,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专业结构的合理性,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不仅仅只涉及一个学科,它是多学科的交叉发展的产物,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持续的推进学科的发展,推进知识创新,推进大学生创新培养。
总之,重视学科交叉,加强对基于学科交叉创新研究的支持是目前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措施,多学科的交叉、结合,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大学生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培养向更新的领域、更高的目标迈进,从而产出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研究成果,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创新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海岩. 建立学科创新机制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建设[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2).
[2]张英,董俊国,高成云. 交叉学科是培养优秀研究生的摇篮[J]. 学位与研究生,2001(2).
[3]王恩华. 大学学科建设—学科的交叉与融合[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3).
[4]李志平. 高等学校学科交叉渗透与学科发展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8(4).
[5]刘楚佳. 高校跨学科专业发展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2002(6).
[6]葛朝阳,夏文莉,杜尧舜关于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2(10).
[7]王则温,张君,陈智峰等. 跨学科培养博士生促进学科交叉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