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旭阳 银行理财儒雅战将

2009-08-17孙晓宇

投资与理财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光大银行儒雅张旭

孙晓宇

张旭阳的办公室比我想象中的小很多,书架上排满了金融投资类的书籍,办公桌很整齐。但是与其他老总不同的是,他的办公桌对面没有“面谈椅”,或许他并不经常找人谈话吧。他坐的椅子旁边有一盆大绿萝,树干顶上挂了一顶西部牛仔帽。旁边是一个观赏鱼缸,可是里并没有鱼。

儒雅的转身

张旭阳1997年大学毕业就来到光大银行,一开始被分配到办公室工作。2002年,他被光大送到伦敦经济学院进修,之后的一年,便转行做了投资,自此开始了今天他引以为傲的事业。

国外的学习忙碌而充实,张旭阳每天奔波于图书馆和教室,汲取知识,他要让自己尽快融入到投资这一专业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行业。他这段学习,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敢于挑战的激情和勇气。

与专业做投资的人相比,张旭阳可谓“半路出家”。然而,就是这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却带领团队成就了光大银行的辉煌。

银行理财产品要分红,这对投资者来说挺新鲜。然而,这样的新鲜事却发生在光大银行。近期,光大银行宣布有两款理财产品将分红,将过去有期限的理财产品,变成了类似开放式基金的理财产品。这样在原有产品上的大胆创新,相信只有张旭阳做得出来。

这个看上去老实温和的人,总是会给人带来意外和惊喜。

张旭阳2003年开始做投行业务,负责光大银行资金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金融衍生品及结构性产品的开发、交易、管理与销售;自2004年以来,光大银行连续获得主流财经媒体理财评比大奖;2006年,光大银行成为国内最大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银行。

他说:“正因为我是半路出家,所以我比较敢闯,别人认为不可以的事,我敢于尝试。”这是他对自己成功秘诀的总结。

张旭阳成功转身,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为光大带来了更多的价值。

在他看来,银行的工作并不是一份符合人性的工作,“真正符合人性的工作是可以陶冶情操并且很自由的,比如摄影。”他朝我们的摄像师诙谐地笑了笑,“但是我喜欢创新,喜欢新事物带给我的成就感,所以我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张旭样喜欢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他说:“相对于刚毕业从事办公室工作,现在更是一个专业人士,是充实的快乐的。有喜欢的事业,有相爱的家人,我想我的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

儒雅的修炼

2008年的金融海啸风波未平,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资产波动越来越激烈。这样的经济环境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考验,对银行而言更是如此。而张旭阳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是从容,对于银行如何面临这次考验的问题,他回答:“‘酒香不怕巷子深,要把内功练好。”

为了适应经济环境,迎合投资者需要,当下银行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但真正能给投资者带来实惠的又有多少呢?面对诸多质疑,张旭阳认为这并非坏事,“这有助于大家全面理解银行理财产品,也是银行业自身对理财业务进行自省、加强自律的很好契机,是我们更好发展的外在动力。每家银行都应该从理财业务长远发展角度来重视媒体的批评和投资者的质疑。”

其实,银行理财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很早就被提了出来,很多客户要求银行公开资金资本的运作情况。张旭阳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很诚恳,他既认可了客户的要求,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能力建设,从2006年开始公布产品净值、投资报告等;银行网点用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播出产品净值信息;不断更新产品说明书,明确提示风险……有人说,中国的大众理财时代已经到来,张旭阳说:“这的确是个好时代,因为这个时代的理财产品极其丰富,再不是无米下炊了。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这也是个不好的时代,因为赶上了金融危机。”

“当然,我们也不是闭门修炼,而是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仿佛也被感染了一般,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儒雅的创新

“创新需要返璞归真。”

表达了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之后,张旭阳又透露了在危机下求发展的另一法宝,那就是产品创新,但是他的创新又有了新的概念,那就是“返璞归真”。

张旭阳曾是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创新奖”的获得者,这足以证明他曾在银行理财产品创新上表现卓越,立下过汗马功劳。他设计的阳光理财A计划、B计划、A+计划、E计划、C计划、T计划以及大同中国资产管理类系列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风向标。

提起自己设计过的银行理财产品,他如数家珍,仿佛这些产品都是他的孩子一样,说起来也是格外的骄傲和自豪。也正是这些产品铺设了光大银行一度在银行理财市场领舞的星光大道。

按张旭阳曾经的个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更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在银行理财市场上拔得头筹。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近来,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吧,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再不像从前那样激进,而是学会了冷静下来思考。”

观察最近各个银行推出的银行理财新品,可以发现,光大银行推出的银行理财新品更多的是对原有产品的升级或改变,而新开发的产品相对却少了很多。

“这正是我思考之后的答案。”他偷笑了一下,不过还是被我捕捉到了那份成功的喜悦。

现在,每在想要推新品之前,张旭阳都会给自己划几个问号:要推出这个新品的目的何在?可以给投资者带去多少收益?这样的收益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改良是否可以得到?获得投资收益将承担哪些风险?产品创新是否有很强的交易技术,提升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能力?

在逐一回答了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之后,张旭阳才会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有时候这些问题不会那么完美的全部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我会找到一个交点,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价值。”

张旭阳提醒投资者,存款实际上也是一种投资的选择,是一种变现成本最低的投资工具,“因为你知道变现这份资产将损失什么”。保持现金资产流动性也是一种投资选择,个人根据自己的资产进行判断,大致多少投资股票、多少存款,要把投资视野放长一些,理财需要为教育、退休、养老、购房、置业,包括旅行、娱乐等等积累财富,“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儒雅的抉择

“进则不成,退而求其次。”

2007年,中国银行首家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引得多家银行也纷纷效仿,期望分得一杯羹。但是,作为曾经的银行理财老大,光大银行却一直没有推出私人银行业务。

“虽然说是没见过猪跑也听过猪哼哼,但是我们还是没有能力服务于私人银行客户。”张旭阳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显得很谦虚,也很坦诚。

毫无疑问,中国的富裕人群需要有人来打理他们的财产,尤其是这种管理可以降低财产的损耗并帮助财富得以延续。富人们的要求可能仅仅简单到“有效就好”,但面对激烈的竞争,私人银行显然需要提供更多。

在张旭阳看来,要想做好私人银行,首先要做好三方面的能力建设,一是产品,二是团队,三是平台。“客户对你的产品应该是有信心的,对你的平台是有信赖的,对你的团队是有信任的。”

要想吸引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就应该有丰富的金融知识,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有感染人的情怀,还有广博的知识。这些对于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我们暂时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退而求其次,成立了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创造了‘阳光财富品牌。”

光大银行于2004年初推出了首只个人银行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截至2008年9月底,光大银行阳光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已接近5000亿元,理财资产余额超过1400亿元。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光大银行于2008年11月在原有“阳光理财”品牌基础上,面向资产额超过500万元的贵宾客户,推出升级后的高端品牌——阳光财富,以此为国内高收入人群量身打造更贴身的综合性理财服务。

“‘阳光财富是一个中间值,比私人银行层次稍微低一些,比传统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层次又高一些。这是我们力所能及,并且可以做得很好的选择。”他自信地说。

儒雅的领导

“活力创新对于团队来讲更重要。”

光大银行财富中心团队大约有20多人,平均年龄30多岁。海外留学的背景在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团队中有特别明显的体现,除了张旭阳本人,其他团队成员也均有类似经历。其中,产品设计组成员超过半数有国外教育或工作经历。

当被问及是否认为海外经验是一种优势时,张旭阳的回答是否定的,“活力创新对于团队来讲更重要”。

张旭阳的团队成员或许因为年轻的原因,本身就很有活力,或许是受到张旭阳的感染而变得创造力爆发,或许正如张旭阳所说的是被一种品牌归属感凝结着……总之,这支队伍的朝气蓬勃是毋庸置疑的。

张旭阳为光大银行贡献了现金流,贡献了中间业务收入,贡献了品牌,贡献了客户资源,还在一个侧面为光大进一步的业务创新和战略转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且锻炼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

“我上学的时候,有时会远足,虽然我并不喜欢冒险,但就是有种闯荡的喜悦。”

不知是否被感召了,我忽然也有种想要独自远足的冲动……

猜你喜欢

光大银行儒雅张旭
Magnetic-field-controlled spin valve and spin memory based on single-molecule magnets
光大银行
净心繪歲月 儒雅君子風
光大银行
The Three-Pion Decays of the a1(1260)∗
唐文宗恭俭儒雅
饿了么张旭豪:不成功无意义
李根有:草木为业 儒雅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