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要点解析
2009-08-16赵守拙储国方
赵守拙 储国方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求掌握的内容。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等教材均选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为案例,并且在内容编排上均按照“发展条件一发展特点一存在问题一今后发展方向(或对策)”条理进行组织。但因三版本教材在“问题与对策”部分的表述各有差异,为了避免争议,各新课程地区的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均将重点放在了“发展条件”和“发展特点”部分。掌握这两部分内容的关键是理清几组要素之间的关系。
1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推动
理解这一对概念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工业化必然会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区域的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如图1所示。
2工业的区住因素与工业区的区住条件本质上相同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一般分成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四类。最主要的有水源、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政策等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即高级工业地域)的发展条件虽有点和面上的不同,但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某区域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九大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农副产品)、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人多地广,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为什么要选择珠江三角洲作为首个改革开放的实验田?说明珠江三角洲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但各区位条件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3珠三角各区住条件的影响不同
(1)优越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侨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人们自古以来就有“下南洋”和对外贸易的开放思想。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大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其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它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4)改革开放的政策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国家给予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优惠政策,使其优先于其它地区吸引外资。如果仍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闭关政策,所有优势均不能转化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所以,改革开放的政策才是珠三角得以发展的最关键区位因素,如图2所示。
4两个三角洲的比较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二者对比记忆,有助于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