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师钢琴教学的深层特性
2009-08-14邓永业
邓永业
[摘 要]钢琴被称之为“乐器之王”,其演奏技巧、技能性很强,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术要求很高。在钢琴教学中对手形、指法、触键、踏板、视谱、完整演奏作品等一系列技能技巧进行系统而规范的教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个人实践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作了归纳,兹述如下,与大家共同切磋、探讨。
[关键词]钢琴教学 审美能力 技能 心理素质 全面发展
一、提高审美能力
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钢琴既是培养合格师资的基础课,又是提高弹奏水平的专业课,而在这多元的性质定位中,都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因为音乐是审美的艺术,离开了音乐美的表现和创造,离开了审美教育,钢琴将会沦为制造音响的工具,钢琴教学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强化审美意识和审美教育,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音乐审美观的高尚健康或庸俗低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思维方式。在钢琴教学中,起初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随着教学与创造过程的不断深入,教师更重要的是去把握创造过程中审美的主流方向,让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理解力、独特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健康、纯正、明朗、自然的高尚审美过程中自由发展。在教授莫扎特的作品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感受到莫扎特作品里的歌唱、流畅性的特点。
二、加强技能训练
钢琴技术的获得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它必须从基础训练和基本练习抓起,经过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达到技术要求与音乐要求的完美统一。从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部分学生“拔高”程度严重,在弹奏上亦存在一些毛病和缺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基本功抓起,多做五指练习、音阶等基本技术,扎扎实实地弹奏好初、中级钢琴教材,及时纠正弹奏中出现的毛病和缺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的弹奏方法。当然,对于少数程度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适度跳进,逐渐加大曲目的难度和练习量,使他们的钢琴技术和演奏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如何使技术知识与能力运用之间实现顺利转换,则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切点,也是每一个钢琴教师将要着力解决好的课题:一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把高师钢琴放在“应用”的范畴来思考,更强调对钢琴音乐语言的运用和实际应用能力;二是要围绕学习钢琴音乐语言、运用钢琴音乐语言为目标组织教学。比如,在技术训练中,加强基本技术练习,加大视奏练习和即兴弹奏训练,以及在教学中既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注重弹奏方法的和对音乐的积累,依靠对钢琴音乐语言的多层次体验、模仿和训练,强化学生运用钢琴音乐语言的能力;三是加强即兴伴奏教学。既把即兴伴奏课程纳入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又把即兴伴奏纳入系统的课堂教学中;既重视即兴伴奏的和声、键盘等基础训练,又把重点放在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指导学生在钢琴伴奏音乐语汇的帮助下,拓展运用于实际学习与工作之中的音乐能力;为了使学生掌握全面的弹奏技术技巧,按曲子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交替弹奏,因为同一首曲子不同的学生来弹奏,肯定不会完全相同,这样交替练习,使学生之间能相互听课,增加上课的兴趣,互有启发,还可以使学生通过相互观摩,受到不同于从老师那里得到的特殊启示,也会无形中增强相互间有意的竞争心,更能把所看到、想到、听到的体会与自我练习结合起来,达到更高更强的学习效果。
三、锻炼心理素质
任何一个习琴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演奏,钢琴演奏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平时的训练结果要在很短的瞬间中表现出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自然条件很好,较有乐感,训练也很正规,平时弹得很完整,但一到考试或音乐会演出就会紧张失常,甚至“抛锚”;有的学生演奏时稍有干扰,就不知所措,演奏水准大打折扣。这就是心理素质问题。因此,要想使学生学有所用,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1.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发育、成熟起来的,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演奏实践的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到一定的阶段,定期举办一些专业技能汇报、小组的观摩交流等,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在他人或公众面前表演的机会。
2.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临场表演的锻炼。一般来说,学生练琴都是关在小琴房里,而正式的演奏场合,环境和乐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演奏者要面对更多的听众(或考官),刺眼的灯光、陌生的钢琴、客观事物的变化必然会对演奏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演奏环境和乐器进行适当性的练习,但实际上这种机会和时间很有限。
四、全面发展
综合课程的观念是针对学科课程的分科设置传统及其缺陷而提出的。音乐同广泛的艺术、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正如钢琴大师李斯特所说“音乐、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依靠这种联系并运用这种联系,音乐便能达到人得思想感情、意志愿望所交织的一个焦点.”这使得音乐教学的综合成为了可能。从教学实践来看,高师钢琴和其他音乐学科知识往往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如在钢琴伴奏领域与高师声乐的衔接,在即兴伴奏方面与键盘和声的联系等。无论是从人才培养还是从钢琴教学本身来看,高师钢琴教学都必须走出传统的单一化、线条性模式,注重教学的层次性、综合性与系统性,建立起全面综合的钢琴教学新模式:在课程形式上,应建立包括钢琴小课、集体课、伴奏课、合奏课、实践课等在内的多层次、综合性课程形式;在教学目的上,既应重视钢琴艺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又要强调心灵、情感的熏陶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树立全方位、综合性、可持续性的“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上,既抓好基础技能训练,又重视简线谱伴奏的;既注重钢琴教材内容的纵向结合,又加强钢琴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环境上,要注重课内与课外、音乐与生活、教学与的结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试讲、实习、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环节,延伸艺术课堂、优化教育环境。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和掌握弹奏技术、技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法,充分认识钢琴弹奏技术、技巧形成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才能把钢琴教学搞得更好,进而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龚琪.周广仁谈钢琴教学.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上),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司徒壁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杜也萍.谈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