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及其导入

2009-08-14姚庆玲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姚庆玲

[摘 要]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已成为一个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认知问题尚未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把语言形式的正确性与学生语言技能的形成置于首位,而潜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文化认知问题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语言使用的适当性与准确性。本文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问题,并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目的语文化知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方案,作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参考,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认知 跨文化交际 文化教学

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已成为一个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第四条教学原则中规定: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培养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郑立信(1993)先生曾在《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提到,“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经常会出现障碍,归结起来,原因或者是语言方面的,或者是文化方面的,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吴国华(1990)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不理解更为可怕。根据《大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外,还应当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把语言形式的讲授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例如,对某一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个地区的历史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对说英语的民族待人接物态度的熟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那个民族的整体特性。另外,英语中许多词汇都包含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为什么印度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英语名称都是Indians?为什么纽约叫New York?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这些词的来龙去脉,以便更好地掌握他们。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例如,有些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有不同的联想意义,“红色”使中国人联想到“革命”、“喜庆”、“成功”等,如“办红事”、“红色政权”、“又红又专”;而英美人却习惯用red表示“气愤”、“罪行”,如see red(发怒),red-handed(正在犯罪的)。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张占一先生(1990)认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其功能角度来看,应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交际文化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时就可能被他们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却将“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误译为“LoversDay”。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有意识地导入文化知识,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文化背景知识作为语言生存的土壤与空间,贯穿了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它与语言教学的每一个层面都息息相关,我们不妨从听、说、读、写、译五方面逐一分析一下:

1.在听力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抱怨用于听力训练的时间不少,可是进步并不明显。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自己听力过不了关,主要原因是词汇量太小,因而就萌发了背词汇手册,甚至背字典的笨想法,因为他们认为听力材料中的任何一个生词都是影响理解的障碍,必须逐一“消除”。有些听力材料非常简单,既没有太多的生词,也没有语法难度,可学生就是听不懂,其中的障碍就是背景知识。判断一个人的听力,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知识面、分析及联想能力的综合检查。再如,听到这样一句话:The path to November is uphill all the way.这里November指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to be held in November.(即在十一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如果听者不了解November:指“十一月举行的总统选举”这一背景,那么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听力教学的预听过程中,如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作为先导,学生可借助它跨越很多词汇障碍,顺藤摸瓜,弄清文段脉络,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2.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多年,从中学一直学到大学毕业,但他们在口语交际时仍沿用本民族的思维和文化习惯。例如,英语中的禁忌语多与“privacy”有关。许多个人情况如家庭、婚姻、信仰、年龄、薪水等都是个人隐私,因此,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时不要询问或者涉及有关他们的私人情况。而学生由于受母语文化的影响在交际中常犯这种错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对个人情况的询问体现了亲密、关怀。例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常听学生叫我Teacher Yao,而英语国家的人一般不会这样讲。常有人将“我是中国人”译成“I am a Chinese.”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I am Chinese”。还有,一提起“一群”学生们便不假思索地译成“a group”而不知“一群蚂蚁”要用“a colony of ants”才对。这些均是由于对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不够造成的“中式英语”。

3.阅读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接受性技能,它也需要读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读者的相关背景知识实际上起着极大的作用,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顾日国《跨文化交际》(1997)一书中介绍:国外专家曾对背景知识与词汇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做过实验。阅读材料是一段关于美国一年一度的“鬼节”(Halloween Festival)的故事。文段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学生们熟悉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学生们不熟悉的内容。学生们被分为四组并分别给予不同的实验前准备;第一组学生预读了生词表;第二组学生讨论了生词和概念;第三组学生没有接受预读准备,但是,这组学生的文段带有词汇注释;第四组学生在阅读前并没有学习生词,只是讨论了有关“鬼节”的一些传说。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文段之后,每人写了一个故事总结。通过分析发现,前三种词汇辅助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学生们对熟悉的文段普遍理解得好,对不熟悉的文段普遍理解得差;而第四组学生的阅读结果明显好于其它三组学生。实验结果表明,背景知识比词汇知识更有助于阅读理解。

4.写作是书面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输出”的过程(Morgan. C. 1993)。要“输出”,自然要有积累,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积累不仅仅指语言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汉语式作文现象,尽管写的是英文,但其选词、造句乃至布局谋篇都是汉语作文的模式。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关。大学英语课堂中往往教授的是孤立的词句,忽视了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教学,也很少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更少从思维差异的角度指导学生。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究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Ginsburg(1986)在谈到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时说,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如文章段落结构中所反映的那样,趋向于线性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东方人则倾向于间接的表达方式。邓炎昌,刘润清(1989)认为思维支配语言。许钧(1994)也明确指出:思维对语言起决定作用,许多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

5.从翻译的角度出发,望文生义的现象就更是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习语方面经常是错误百出,贻笑大方。再次不妨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1)He is a writer, if a day.

误:他总有一天会成为一名作家。

正:他确实是一位作家。

说明:“If a day”作“确实”(exactly)解。例如:

That day we walked 50 miles, if a yard.

那天,我们实实在在步行了50里。

(2)A: She was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at the age of 17.

B: You dont say so!

误:她十七岁就大学毕业。-你不要这样说吧!

正:她十七岁就大学毕业。-可未必吧!

说明:“You dont say so!”常用来表示说话者对某事感到不大相信或有所保留,其含义相当于“You really didnt mean that!或 that is incredible”。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家斯特恩(Stern, 1983 )《全方位外语教学大纲》中提出了一些基本方法:

1.课堂融入法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做一个练习,内容主要涉及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如在课文中遇到“Waterloo”(滑铁卢)一词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这是英国的一个地名,由于拿破仑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灭,从此一跃不振,从而赋予“Waterloo”一词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涵义,指沉痛的打击或致命的失败。如果有人说:“ I have come to my Waterloo.”意思是:“我己经彻底失败了。”

2.直接阐释法

这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即教师对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现象,尤其是那些含有丰富文化意义的词语、课文、典故、习俗等文化知识内容进行直接讲解(樊藏威,1999)。如fireplace,pudding,sandwich,hotdog,salad,pizza,hamburger等西方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对于这一类文化知识,采用直接讲解的方法效果更佳。

3.充分运用视听和直观教具,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阅读、旅游、音乐、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等都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它们可以提供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电影、电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手势、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方式。在文化教育方面,可由外籍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专门介绍英美文化的电视片段,然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就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之处进行比较,注意把视听和直观教具所反映的文化现实和语言内容结合起来。

此外,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重视传授语言文化对比的理论和方法;开设系统的文化知识选修课等,也不失为好的行之有效的文化导入手段。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必须明确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同时,努力探讨社会文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Ginsburg, B. E. Read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 In B. H. Wing (Ed.), 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ortheast Conference.1986.93-115.

[2]Morgan. C. Attitude Change and Foreign Language Culture [J].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6):63-75.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樊藏威.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田.武汉:高等教育研究,1999,(2).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顾日国.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7]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闭.外语学刊,1990,(3).

[8]许钧.论翻译的层次.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C].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90-402.

[9]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10]郑立信.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台北市:华东书局,1993.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