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有毒资产与救市
2009-08-13张建平
张建平
金融出了问题,金融资产当中有了“有毒资产”,毒性发作导致危机爆发。藉此,从官员到学者,对如何处理“有毒”的金融资产问题开始各施己招,从货币政策到财政政策、从无限注资到“收购毒资”,但到目前为止似乎都还没有起到想象中的作用。
真正的解毒良药在哪里?想找药首先要了解有毒资产的毒性和药理机制,否则是急病乱投医。之所以推出的一系列救市措施没有起到药到病除的疗效,说明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和政治家们还不知道它的病根何在,当然,他们有推诿之词,说这是政策效应的滞后。
原则但不实际的泛泛之谈很容易,几乎有一点经济学感觉的人都会想到。故而,很早就有人对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有着许许多多的预言和理论分析,诸如泡沫太多、衍生工具泛滥、信用危机等等,但解决不了面前的实际问题。这种空泛的理论就如同所有赌徒都知道“久赌必输”“十赌九输”的道理一样,起不到阻止赌徒进赌场的作用。能对赌徒起到一点戒赌警示作用的,其实就是倾家荡产光腚走出赌场来的赌徒惨状。而今,欧美政府开始救济输光的金融业赌徒了,金融业变成了没有倒闭风险的部门并得到了政府的额外眷顾,这对赌徒的一点点警示作用都起不到了。
美国财长提出要动用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力量收购银行系统的“有毒资产”,这对银行业来说可谓天大的好消息。意味着银行业从此进入到一个安全的领地,可以随便经营,形成有毒资产之后由政府买单。成立一个专门收购毒资的新的投资机构,不过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做法,毒还在,不过是包装成为低毒或无毒,甚至有博弈价值的营养品重新出售。如同工业生产当中的毒垃圾一样,你就是把它用封闭容器沉入到大洋海沟里,它还在,只是暂且眼不见心不烦罢了。
政府怎么会用钱去购买这些有毒的资产?如果政府有钱,何不直接将之投入到救市之用?纳税人会同意政府用自己的纳税钱去购买金融业的有毒资产?金融业通过种种冠以衍生工具的骗术敛聚了纳税人的货币,变成死钱和毒资。然后,再让纳税人出钱把有毒资产买走,纳税人会不会同意这样做,那应该看投票箱里的情况了。这不是经济问题,纯粹是政治问题。
有一个观点是:刺激消费对经济增长没有效用。因为这要看用来刺激消费的钱从何而来。如果是来自财政,即现有的货币存量,那么被刺激起来的“增长”不过是政府的财政亏空而已,是把减少的财政收入当做经济增长,也是自欺欺人。如果刺激的钱来自新增货币,则又回到货币政策道路上了。
用直升机撒钱、无限注资其实可以算得上对症的解药,只是正应了“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医学上的解毒药对于健康肌体来说其自身就是一种“毒”,解毒的机理就是“以毒攻毒”。这无限注资、直升机撒钱的招数当属此列。可以解决流动性不足这个伪问题,与此同时埋下的是通货膨胀新问题的根源。
交换经济的运转本来没有一个“货币量”的问题,货币量问题是货币“拜物教”一手制造出来的,是一个不是问题的大问题。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还是要从这个问题入手。故而说,开动印钞机,这药是对了,但是服法不对。
这剂药正确的服法是按人发钱,这种从社会底层注入的策略,而不是从金融部门从上往下的注入。为何?举例来说,你把一块海绵放在一个盘子里,把一口水倒在盘子里,水会自动被海绵吸纳,而如果把这口水直接浇在海绵上,就会被直接吸纳在海绵里,不会穿过海绵流到盘子里。金融资本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货币吸纳器,而且是贪得无厌永无止境的货币敛聚者,希望注入到金融机构的货币仅仅是“路过”而流到下层去,这种“免费路过”岂是酿造金融危机的金融机构所期盼的?不说雁过拔毛,也得雨过地皮湿,岂有让它免费通过的道理?实际上,美国那些受到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的大佬们已经开始从注资这个过路雁身上拔毛,用以给自己补发工资和奖金了,难怪奥巴马也怒不可遏。
在金融危机时刻,我们常听到“货币战争”这个词。经济,本质也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而任何战争,不论以何种方式展开进行,受伤最重的永远是最底层的民众。
(作者为高级工程师、实证派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