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与应对
2009-08-13李刚侯凤娟
李 刚 侯凤娟
次贷危机是源于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后扩展至其实体经济,再由全球金融一体化传导到其它国家,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一场经济危机。具体来讲,它是美国的贷款人向借款人出借后,由贷款人将贷款转给特殊目的的公司(SPV),随后SPV找到承销人把贷款打包并证券化后交予评级公司评级,之后该证券就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在这期间,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违约增加影响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流动性危机。
一、次贷危机的特点
从2007年5月贝尔斯登旗下的两支对冲基金濒临破产边缘,发展到后来美国5家投资银行破产,13家商业银行面临困境的局势,次贷危机给美国金融机构造成重创。在此期间,它迅速从美国的金融行业蔓延至其实体经济,又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延伸至其它国家,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此次次贷危机具有以下特点:
1传导的蝴蝶效应。此次次贷危机从美国的次债市场延伸至美国的房贷市场,进而影响美国的金融市场。由于2l世纪初美国采取的降息政策和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美元的流动性迅速增强,资产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在“9.11”事件发生后不到3年内,美联储担心市场进一步恶化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将美元的利息降低至1%。这项政策形成了购房者对住宅价格持续上升的预期,从此购房者不断增多,房贷市场呈现过快上涨趋势。在此期间,贷款机构为了收取手续费,在审核不高、监管不严、风险控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借款给资信不高的贷款人。在房地产市场景气和贷款利率低时,资金的流转能够维持正常。但在2005年至2006年的17次加息后,利率高达5.25%。利率的大幅提升使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受到制约,贷款违约率大大增加,楼市价格一路下跌,美国的金融机构也因所购得的次级贷款大幅缩水而出现流动性紧缩。随后,次贷危机又通过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引起美国消费市场萎缩。美国的消费在其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超过70%,是构成其国内GDP的主要成分。美国人的消费支出减少意味着其进口规模的缩小,世界其它国家受此影响,整体经济形势表现不佳。并且,在此期间,通过金融渠道,美国的次贷危机也传人其它国家,引起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动荡。
2复杂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是美国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后,以金融创新刺激经济,增强市场流动性所引发的危机。由于贷款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均有参与,因此其传导的链条也较长。从因果关系看,贷款人的贷款需求取决于住房贷款机构,住房贷款机构的资金状况又决定于住房抵押资产的转售,住房抵押资产的转售又取决于后续证券化产品的销售,后续证券化产品的销售反过来又取决于基础资产的价格和信用等级在次贷危机中,房地产价格的连续下跌使贷款人丧失偿还能力,违约率在短期内迅速上升,以出售次贷产品为其经营业务的金融机构也由于房地产的缩水而遭受损失。传导机制的复杂使经济中的各个因素相互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足制约投资和消费需求,又进一步影响美国的进口,从而拖累全球经济走入下行区间。
二、次贷危机对煤炭行业影响
受次贷危机影响最大的是金融行业,但是,由于各国实体经济遭受重创,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的能源行业局势也因此发生改变。煤炭在我国能源中处于主导地位,次贷对煤炭行业产生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次贷危机使能源需求放缓。IMF预测,受美国经济疲软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低于2007年的5%,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此次的次贷危机,它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对全球消费和投资的影响都是空前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优势,以借贷维持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投资带来的高收益和资产价格的上涨能支付借贷产生高额成本。然而,在经济运行至下行周期时,美国投资远超过储蓄的经济结构也使本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在美国的消费结构中,由于对石油、煤炭等大宗产品的消费具有较大弹性,因此在次贷危机发生后,消费者收入降低,对能源的消费也渐趋减弱,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和制造业的缩减,大大减小了对能源的需求。近年,随着GDP增长速度的放缓,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速度也逐渐减小,明显的是2004年以后,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速度均有所减慢。
2次贷影响能源价格。煤炭作为“工业的粮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视。作为石油的替代品,煤炭在前期石油价格大幅波动时呈现大起大落的走势。2008年石油价格较上年的的涨幅已超过90%。在这样的条件下,石油的替代能源——煤炭需求大增(就目前来看,吨石油发热值仅为吨煤的2倍左右,而价格却是煤炭价格的7倍左右)。一旦全球经济复苏,市场对油价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增强,替换的努力(比如煤变油的投入增加、煤化工的发展方式变化等)就一直会进行。另外,考虑到油价上涨会引起运输费用的增加,煤炭价格的上涨亦是必然。另外,欧佩克采取稳定产量的措施减轻市场恐慌,对稳定油价具有重要影响。在2008年9月,针对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范围内需求减弱和石油市场存在的供大于求的问题,欧佩克决定在40天内将石油日产量削减52万桶,从而缓和了能源市场的紧张局势,有利于石油价格持稳,从而也使煤炭价格的下跌幅度减缓。
3次贷危机作用于政府决策。国家在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的制定是影响产业发展的直接途径。我国虽然从年初的“双防”政策转为7月底的“一保一控”,但仍以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主。利率的提高使金融机构对信贷的监控更为严格,相关项目审核标准的苛刻使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破产风险。矿业是风险大、利润高的行业,其融资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在目前社会流动资金紧缺的前提下,对煤矿的投资也有压缩的迹象。另一方面,之前迫于国内投资需求旺盛且国际能源资源和有色产品上涨幅度大,CPI于高位运行并与PPI倒挂的现象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家对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受到搁浅。由于“煤电联动”的价格循环机制尚不完善,因此,计在煤炭价格中的电力成本被低估,煤炭行业利润高企。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1-5月,煤炭行业利润已达150%,而有70%的电力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国家的五大发电公司,除华能国际外,其它四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之后鉴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CPI已从2008年4月的8.5%降至8月的4.9%。经济的向好,使国家开始酝酿对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一旦实施,各种资源将逐步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定价,煤炭行业成本的提升将使其
利润受到挤压。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煤炭的价格会逐步回落。除此之外,炼焦煤出口税从5%到10%的提高和对其出口配额减少的财政政策也对保证内需、稳定煤价有引导作用,平抑了国内市场煤炭产品的价格。分析上述诸多因素,国际和国内煤炭价格受多种条件制约。在下一阶段美国经济走势不明朗之时,国际煤炭价格会出现一定回落,然后在美国经济平稳时结束下跌,小幅震荡。考虑到CPI上行的空间不大,能源价格机制改革或将推行,国内煤炭价格也将在逐步回落中寻找支撑点位。
三、煤炭行业应对次贷危机策略
当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宏观调控的难度在加大。面对这场危机,能源行业,尤其是煤炭行业要从以下几点人手推进改革,以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1渐趋完善能源价格的改革机制。能源价格改革使我国能源定价机制逐步市场化。改革中,能源价格在渐趋合理的同时,市场会向供给均衡的方向发展,能源行业的利润因此趋向平稳,国家的补贴在此期间也会逐步取消。对煤炭行业而言,在能源价格体制的改革中,电价的提高和计人煤炭价格的环境成本虽然压缩了行业利润,但是,价格信号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维持行业利润均衡、防止经济运行风险的前提。
2建立能源战略储备。我国在20世纪,为鼓励国民经济的发展,采取以出口为导向的GDP增长策略,体现在煤炭行业则是煤炭出口退税的政策。但是,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紧张和内需的增强,国家取消了对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的规定。同样,在一些新兴国家,如印度、俄罗斯,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限制出口。在世界经济走势难以预测、国际能源更趋紧张之时,中国也应制定能源储备的战略规划,以防经济形势好转、全球需求回升而引起的能源价格走高。另外,建立能源储备,不仅是适应当前形势的一种积极策略,更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决策。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本保持了煤炭供需的平衡,且随着GDP增长速度的不断提高,对煤炭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但在一些铁路运力受限的地区,出现结构性紧缺的局面,煤炭价格受此影响持续上扬。煤炭是国民经济正常稳定发展的基础原料,储备的缺乏会使市场作用削弱、投机因素增强而浪费社会资源,增加市场波动性。2008年春季,受自然因素影响,煤炭供应出现短期紧张的局势,由于缺乏有效的储备体系,80%以上电厂的存煤量从原来的7天降至3-5天,市场短期投机现象严重,部分地区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储备体系,从而缓解短期生产能力的不足,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资源是能源发展战略的一大重点。和国外相比,我国70%以上的煤炭用于发电,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低得多,在美国只有50%,并且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和主要矿产品消耗近年呈现增长趋势,万元GDP消耗石油从2001年的0.21吨标准煤,增长到2006年的0.24吨标准煤,5年增长14.3%。万元GDP消耗煤炭从2001年的0.82吨标准煤,增长到2006年的1.33吨标准煤,5年增长62.2%。由此看来,我国节能降耗的任务依旧艰巨。科技水平的差异使我国在寻找可再生清洁能源方面的进程明显慢于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我国政府在意识到能源发展方面的问题时,大力提倡清洁能源的使用,相继扶持以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和太阳能为主的项目开发,并在“十一五”规划中,将节能减排列为政府的长远目标,在生产中对水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进行严格限制。政策的实施对减少煤炭、石油的需求,加大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具有显著效果。
4规范行业发展。规范煤炭行业发展,是针对目前我国煤炭市场发展的内在环境而提出的改进措施,它在提高行业整合度、加快相关法规出台和净化交易环境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要从根本上改善煤炭行业的发展环境,就要从以下几点做起。①加快资源税改革进度。资源税是以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对象所课征的税。开征资源税,旨在使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级差收入归国家所有,排除因资源优劣造成企业利润分配上不合理状况。我国目前采用从量征收的措施,对于市场价格变动引起的资源价格上调并未予以考虑。另外,对于获得探矿权但没有采矿权的矿业主体,国家不征收资源税。矿主随着煤价的上涨,在二级市场卖掉探矿权的举动使矿业市场投机气氛浓厚。考虑现行资源税征收的不合理因素,国家推行相关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对资源税的改革,应更多强调反映资源稀缺性的要求,对不同赋存条件的矿产资源按层级征税将是改革方向,同时,也要将资源的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提高税率基准,最终达到调节产品利润、改善产品结构的目的,以此来影响价格水平,最终使煤炭产业的结构趋于合理。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特点是分布不均、品味较低、伴生矿多,以上特点决定了矿产资源开采难度大。虽然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万元GDP能耗自1993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的效率依然有待提高。在我国,部分矿产资源集中地采富弃贫现象严重,对伴生矿开采效率低也存在很多问题。有资料显示,中国矿产资源浪费严重,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只有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并且大中型矿山中有43%没有开展综合利用。③增进行业整合力度。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不够,地方政府单一追求经济效益使生产水平低的小矿有了生存空间,技术方面的制约和法律监管的缺失使他们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程度巨大,如若不规范小矿的生产与运营,加快行业内部整合,那么资源的浪费将使行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国家应对资源集中地区的矿业开采进行规范,从规模、设备和产能方面限制小矿的发展。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矿山,出台惩戒措施能够限制小矿的发展,加快行业整合速度。
次贷危机通过影响流动性威胁全球经济的发展,受其影响,我国的能源局势也日益紧张。为抵御从美国传来的金融风暴;我国煤炭行业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通过完善价格体制改革、增加战略储备、开发新能源、规范行业发展等方法来增加煤炭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维持煤炭价格的平稳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