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基本思路
2009-08-13胡志强
胡志强
一、榆林以能化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榆林市紧紧抓住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化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延长能化工业产业链,工业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29.34亿元,同比增长35.1%,实现增加值762.74亿元,占GDP的75.6%,同比增长26.3%,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速都位居全省第一。基本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油气为主导的能化产业体系,榆林、神府两个经济开发区,榆横、榆神、靖边等十多个工业园区“两区多园”的发展格局。2008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55亿吨,天然气87亿立方米,原油749万吨,原盐41万吨,精甲醇82万吨,焦炭786万吨,发电量238亿度,聚氯乙烯20万吨,玻璃711万重量箱,水泥97.5万吨。能化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5%,对全市GDP贡献率达到72%,对全市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6%。成为全国重要产能大市。
我们在发展能化产业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煤炭,以神府矿区南区、榆横矿区等为重点,加强现有中小煤矿整合重组,重点建设千万吨级大矿,目前已形成1.7亿吨的煤炭生产能力。煤化工,以神府、榆林两个经济开发区和榆神、榆横等工业园区为重点,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工艺,重点发展百万吨级的甲醇、烯烃、煤制油、兰炭生产装置,初步形成了煤液化、煤气化、煤焦化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电力,以榆横、府谷等工业园区和神府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建设60万千瓦和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坑口火电机组;以定边、靖边为重点,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目前,全市已形成火电装机容量620万千瓦,在建风电装机5万千瓦,拟建太阳能光伏电站5万千瓦。盐化工,以榆横、绥米佳等工业园区和神府经济开发区为重点,不断加快岩盆资源勘探和开发转化,已形成聚氯乙烯生产能力25万吨。油气,以定、靖油区为重点,按照稳定老区生产、加强新区勘探,提高油气储采比为目的,大力推广应用注水、注气等二次、三次采油新工艺和新技术,预计全市今年原油产量突破90万吨,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方。同时,不断加大资源深度转化力度,2008年,全市能源资源初级产品就地转化率约20%,初步形成了以原煤——发电、原煤——兰炭——电石或铁合金、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原煤——甲醇——低碳烯烃、原煤(天然气)——甲醇——醋酸或二甲醚等下游产品、原盐——烧碱、聚氯乙烯等循环型能源化工工业体系。
在大力发展能化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物流等配套产业。在榆林经济开发区开辟了能化装备制造园,规划了6个专业制造区,引进73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煤科总院煤机制造、宝钛集团化机制造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正在启动建设榆阳区组装中心和靖定、神府两个维修中心,力争到2010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装备制造企业。随着交通设施的极大改善和资源开发的快速推进,榆林物流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约35亿元,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专业物流企业74家,其中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正在成为物流行业龙头。在榆阳、神木等县区,还涌现出一批信息中介企业,神木县上百家信息中介企业一年中介业务量高达数十亿元。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榆林工业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经济一枝独秀,重工业比例高达99.25%,非能源化工产业被边缘化,装备制造业刚刚起步,毛纺、皮革等传统轻工业提升困难,已经影响到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予以解决。
二、榆林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基本思路
根据省上出台的12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纲要,我们结合榆林实际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榆林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基本思路是:以能化产业为主体,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两翼,大手笔规划、大区域布局、大项目策划、大集团引领、大集群推进,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计划从今年起到2012年,四年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总投资3000亿元,形成2.6亿吨原煤、1200万吨原油、140亿立方米天然气、280万吨原盐、600万吨甲醇、100万吨煤制油、160万吨聚氯乙烯、3000万吨兰炭的生产能力和15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原煤转化率提高到45%以上。规划未来十年投资1.5万亿元,建设1000个项目,构筑能化、农业、城镇、生态、交通、水利、资本、科教、平安十大体系。重点做好5大产业调整和振兴工作:
1能源产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煤炭、油气和电力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着力构建新型能源工业产业集群。一是适度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优先安排大型煤炭基地内的大中型煤矿项目;支持现有生产煤矿及选煤厂技术改造,建设节能、环保和安全高效矿井;适度加快商品煤产能建设。二是有序开发油气田。坚持油气并重、协调发展的方针,努力实现稳定老区生产、加强新区勘探,力争取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和产量稳定增长,提高油气储采比。积极推广采油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油气采收率。科学布设油气长输管道,降低运输成本。三是着力构建大型煤电基地。围绕煤炭资源开发。重点建设坑口电站、煤矸石电站项目,发展大型高效机组;在热负荷需求较大的城镇及化工园区,发展热电联产;加大关停小火电厂力度,提高电力技术装备水平,降低能源总消耗量。四是加大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加快鲁能靖边48MW风电场建设,争取再开工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风资源利用项目;加大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推广农村新能源应用推进多晶硅、单晶硅项目建设。
2石化产业。要积极发展煤化一体化、盐化一体化项目,依托骨干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一是以工业园区为依托,提高煤化工、盐化工产业承载能力。重点建设以神华陶氏煤化一体化项目为支柱的榆神煤化学工业区,以大唐集团MTP和兰炭、电石产业为主导的府谷煤电化工业区,以延长集团醋酸和榆天化二甲醚为支撑的榆横煤化学工业区,以延长集团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为特色的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区,以吴堡矿区焦煤、焦化产品、煤矸石发电为重点的吴堡焦化工业区,以金泰氯碱、浙江光宇纯碱为龙头绥米佳盐化工区。二是积极培育龙头企
业。支持神华、长庆、中煤等大企业新建转化项目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三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创新体系,在产业集群重大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的研发上取得突破;积极争取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努力拓展产业链条下游环节,把煤化工产业向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和化工产品制造延伸。四是加快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装备制造产业。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需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抓好装备制造业配套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促进龙头企业与集群内配套企业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提高内部配套率。围绕大型油气田开发,建设油气钻采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抓好矿山机械、化工设备等产业,重点发展煤炭装备、冶金轧制设备、通风设备等,形成煤炭冶金重型装备制造集聚地。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装备、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及零部件,加快发展多晶硅生产检测设备,单晶硅生产、加工专用设备,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构建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和硅产业专用设备生产基地。
4轻工业。上世纪后期,以毛纺、服装产业为龙头的轻工业曾是我市的支柱产业。重振榆林轻工业,对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统筹城乡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市县两级将联动制定一揽子扶持政策,调动民众力量,扩大招商引资,以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体,强力推进轻工业。在发展思路上,重点围绕能源化工产业,延伸应用材料产业链改造,大力发展水泥、玻璃、轻工制品等建材产业;提升毛纺、皮革、服装等传统轻工业;积极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粉条、红枣、海红果等食品工业,支持发展黄芪、甘草等现代中药材加工业。
5物流产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加强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一批与产业集聚密切结合、具有特色的专业化大市场,构建产业集群现代物流平台。加快榆林、绥德物流园区建设进度,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