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生态:一个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话题

2009-08-12

中小学校长 2009年6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生态学校

[摘要]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只有着眼于人(教师、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和自身发展需求。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生;教师;学校;生态

学校特色建设不是一个新名词,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教育理念,对学校特色也有着特定的理解和指向。在中国基础教育正处在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强调学校文化生态的培育,这对强化人才培养意识,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将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期望

当今中国社会正在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推进,正面临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秩序重构的考验。社会的变革呼唤着人的主体精神、诚信品德与法律意识;呼唤着国际观念、合作与竞争意识、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呼唤着人的宽容精神、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及其精神生命的丰富性。所有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期望,这也正是今日孕育和营造全新的学校文化生态的基本土壤与内在驱力,所以,让学校参与社会新文化的构建中去,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精神构建新的学校文化,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使命。

营造积极和谐的学校文化生态的最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进步。面对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面临的课题的真正内涵,在各种经济形态并存、各种价值取向交融的今天的确也无法完全地“设计”出明天的模样。在实际的教育中,人们往往更多地把学生当作客体来对待,社会和学校往往设计好一流的环境让学生去感受,制定好一整套规划去让学生遵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要求更多地被现时的社会责任所替代。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的大潮冲击着我国传统教育的堡垒,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考试为评价方式的深刻反差,在学校、教师、学生的身上交织着极为矛盾的教育心态和教学行为。学生渴望更主动的学习,期望探究的意识日益萌发,但更强烈地体现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是依赖评价和等待评价:教师期望有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但仍更多地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教师希望发挥自己的个性,形成教学特色,但又摆脱不了对教材、教参甚至习题集的依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在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但仍迫于社会评价的压力,更多地关注高考的成绩。这些反差和矛盾,给当前的教育带来了两难的境地。这既有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也有社会自身在转型初期运作过程中无法形成可直接为学校所用的、体现中国社会发展和新世纪人类发展精神的新文化体系。

时代呼唤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社会已经把学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我们的唯一出路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走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面对多元发展的社会经济,我们实际能做的就是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用他们全新的理念去能动地创造新世纪。

二、学校文化生态;一个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话题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也只有着眼于人(教师、学生)的发展,构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和自身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关于学生发展

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已在理念上为教育人士和社会有识之士所广泛认同。笔者认为,学生的发展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必要的因素: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强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客观上讲,真正的自主学习,不仅仅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学生自我主导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关,它还有赖于课程的设置、社会评价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宽容程度。在现有的课程设置、社会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向。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程度的提高:教学中过多的传授和包办,则有可能扼杀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在传授和继承的教学环境下,不可能有发展性自主学习的行为外显:创造性自主学习的行为特征,也只有在创造性学习的环境中显示出来。

2关于教师发展

对一所学校而言,教师的发展不仅关系教育质量的产出,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和教师的生命质量。正因为教师职业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的塑造,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了爱、研究和创造,才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的工作又是平凡的,教师除了职业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外,更多的是对成功、自我实现和生命质量的追求。只要当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闪发生命光亮的时候,基于对生命价值深深的感悟,才能让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才能把教学当作艺术来孜孜以求,这才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取之不尽的巨大动力。

3关于学校发展

学校作为社会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须依存于社会的发展,又要超前于社会进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笔者认为,学校发展的因素至少应包括品牌(学校文化的积淀)、效率和对社会的贡献率。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基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学生阶段发展程度的评价)、教学特色(对教师发展程度的评价)来评价的。可以这样说,学校必须依靠教师的发展而发展,而教师则依靠学校的发展所提供的平台来施展才华,在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教育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概念也是发展的,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丰富其内涵。马克思也曾经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现实关系的全面性。”全面发展内涵的发展性,决定了人的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也将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在学校这个开放的子系统中,只有建立学生、教师、学校相互依存、互为发展基础的利益共同体,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所以,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的基本出发点。

三、学校文化生态:重视教育活动和参与者的生命价值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

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宁波中学百十年办学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学校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直发挥着特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尤其是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的传承和熏陶,推动着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学生、教师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它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和方向,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等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是成为学校教育现代人所具有的独特财富和资源。所以,建设积极和谐的学校文化生态,既要继往,更要开来;既要务实,更要创新,重视教育活动及参与者的生命价值。

1、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发展及其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理想的课堂文化生态应该是通过师生的互动努力和不断提炼,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开放的文化生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经历中一段具有生命意义的交往过程,以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内驱力为指向从而形成其学习人格,让课堂教学突破课堂时空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

基于对课堂教学的全新诠释,我们对学习的认识充入了更为鲜活的文化内涵。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客观存在的价值取向和学习方式的差异,可把学生的学习归纳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完成规定性学习任务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并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和坚持性是这一层次学习的最高境界。第二层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合作交互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自主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策略,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积极评价自己的学习,自主构建是这一层次学习的最高境界。第三层次是学生真正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里,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学习已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内需力,这既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学习与创造的共存与融通。

2、让教师的每一天充满爱、挑战和创造

社会的转型,使学校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教师的智慧、研究与创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学校管理理念的确立,使教师不再是也不应是教育的工具,而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创造办学特色的主体。社会文化的多元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今日的学生具有了更多的特质,这特别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对学生概念化的认识,把握今天学生的新特质。学校教育对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关注,既是从人文关爱的立场,对于教师职业生命质量的应有重视,又是对它与学校功能其他要项间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一个教师如果终身从教,那么他(她)的人生旅程是由一天天日常的教育职业生活连接起来的。如果教师对日常职业生活感受到的是痛苦,充满着平庸,那么其人生显然是暗淡无光的。让教学过程充满着工作的美丽,让教师的职业每一天都充满着爱、挑战与创造,并从中获得自我成长、内在尊严和职业生命的欢乐,这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和内涵所在。因为教师面对的不是个服务对象,而是具有充满着差异性的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情绪、注意力、精神状态、生理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所以要使全班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同时都能得到最适当的进步发展和充满学业生活的欢乐,这是一个太需要研究、太需要智慧去解决的难题了。

所以笔者认为,教师职业行为的本质特征是爱、研究和创造,而不是自我重复。还教师职业本质特征,使教师工作充满职业的美,这是学校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也只有实现了这个功能,才会有学校教育社会功能的和个体发展功能的高质量。因此,假如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那么教师和学校之间就像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如果一方不发展就会制约另一方的发展,最终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3、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促进学生按照社会理想的要求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人,使今日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需要,这无疑是学校的主体功能。但在实际的教育中,学校对学生个体发展定位往往是一种“未来时态”。它并不关注学生现时在校的生存状态,这恰恰和促进学生(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相违背的。

学校教育只有关注学生在校的生存状态,提高在校生活的生命质量,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使班级、学校真正成为学生自由而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关注学生在校生活的现时价值作为学校教育基本功能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只有在校生活的高质量,才会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学生作为一种人的自然存在,从降生之日起,就拥有作为一个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这就决定了师生关系最基本的层面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其次才是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爱,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懂得了爱是真诚的、无私的、互动的,是需要真诚付出的:让学生更多地实践爱,增长享受爱、学会爱他人的能力,这是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

如果说让学生得到尊重、得到关爱是学校需要营造的基本生态,那么,满足学生生命涌动的需要,则是在另一种境界上给予学生生活的高质量。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的创生过程。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作另类的回答;学生智慧的激活,也会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生生间积极的思维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光芒和个性色彩的绚丽。师生可以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特殊乐趣,并可获得教案预设目标外的丰富收获。自主、创造和潜能的释放是满足学生生命涌动的基本音符:心灵的自由驰骋、智慧灵光的不断闪现和生命色彩的斑斓是学生生命灿烂的共同旋律。

总之,提升学生在校生活的生命质量,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又是实现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的必然途径。这是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生命“现在时态”意义与“未来时态”意义间的内在本质联系。这一认识是重要的,它将有助于纠正长期以来对学生在校生存状态的漠视,也为高质量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策略路径。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进剂,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学校这个发生教育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是否发生,不仅仅决定于教师的教,更主要的是决定于学生的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赖于学生的参与。学习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生存的自由,教育只有在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帮助的时候才能发挥最佳的功能。所以,“促进学生发展”不应该成为空洞的口号,应该充实它真正的内涵。它的一个最具生命力的理念是:为学习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学生不把学校当做追求梦想的地方,那我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生态学校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学校推介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