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学院的发展问题与管理创新

2009-08-12郭宇路

学术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管理创新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设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促进中外语言和文化交流,发展人类多元文化,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举措。建设3年多来,孔子学院成为了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然而,由于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发展速度较快,在其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文章通过阐述孔子学院的发展概况,在分析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创新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

[作者简介]郭宇路,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现外派任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素攀孔子学院院长,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6-0180-04

一、引言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背景下,通过中华文化的传播丰富国际交往语汇、丰富国际交流智慧,是营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选择。2004年,我国开始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兴办孔子学院、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重要决策。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目前孔子学院已成为各国民众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二、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为世界所公认的。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的品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孔子学院作为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期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向世界传播孔子思想,能够帮助外国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认识中国市场经济背后的文化因素。

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思想的现实实践。在短短3年时间里,孔子学院就已遍布近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了初定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的目标,无论是需求还是发展速度,都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设立孔子学院的宗旨,是为了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1孔子学院的建设背景与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越来越受到外国政府、企业和民众的重视,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

孔子学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孔子学院的建设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提高了汉语的国际地位。“汉语热”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使得不少国家意识到培养中文人才符合其长远的安全、政治和经济利益。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约400家在华投资,汉语作为重要商业语言的实用和潜在价值不断提升。三是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学习和掌握汉语来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四是旅游和体育起到重要作用。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在2020年将成为国际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和世界第四国际旅游客源输出国。北京奥运会又把世界中文热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因此,孔子学院的建设有助于汉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

(2)孔子学院的建设扩大了国家软实力的影响,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文化的影响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文化国际推广及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国都对文化的发展传播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把语言输出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由政府拨款,推广传播自己的语言,提高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英国文化协会投入巨额资金,推动英语在全世界的普及。法国的法语联盟在138个国家设立了1135个分部。德国通过“歌德学院”在76个国家设立了128个分部来推广德语。西班牙利用“塞万提斯学院”在23个国家设立了34个分院。日本与韩国在文化国际推广方面同样也是雄心勃勃,日本政府决定要建100所海外日语中心。韩国政府文化观光部也宣布要在世界上开办100所世宗学堂。显而易见。现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意识到本国语言国际化是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汉语热”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热”,在海外创办孔子学院,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对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孔子学院的建设树立了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有效地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孔子学院借助中国经济文化影响的强化趋势,将汉语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推动文化全球化中主导地位的形成。同时通过在全球推广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来改变文化传播上的不利地位,提高中国的地缘政治形象。孔子学院的文化国际推广是中华文化的世界化,而不是所谓“中国文化威胁论”所指的文化侵略。

2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

孔子学院是由中国政府支持,为普及汉语教育、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理解与友好而创办的非营利性机构。截至2008年12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260多所,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已成为海外汉语推广的基地,外国了解中国的窗口,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孔子学院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国际环境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使得肩负着汉语文化国际推广使命的孔子学院面临极大的挑战。在外部环境上,在当前各国竞相传播本国语言文化的趋势下,文化国际推广领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孔子学院建设面临机制完善、资金投入等挑战。在内部环境上,由于孔子学院在某些国家发展过快,缺乏准确定位,现有的办学模式无法满足有效传播汉语文化的需求。当前,孔子学院建设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孔子学院制度建设管理缺乏规范性

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由众多部门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孔子学院的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然而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战略和策略上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有利于孔子学院建设的外部体制尚未理顺。政府各部委及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体制尚未理顺,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尚未形成适应国际文化市场发展的运作机制,无法较好地体现出国家对孔子学院的支持力度。

在制度建设上,由于孔子学院的建设速度较快,其管理模式、海外布局尚未经过科学论证,管理缺乏规范性。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规划、质量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制定出台。

2现有财力投入同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现在每建设一家孔子学院,国家会拨款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用作孔子学院的场馆建设与设备购置。但这与发达国家在语言传播上每年动辄十几亿美元的经费投入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每年的

运营经费是按照孔子学院申报项目拨款的,没有日常运作资金。经费保障机制的不完善造成开展项目少的孔子学院产生了运营上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化推广的力度。

3孔子学院在办学模式、建设规划方面有待调整创新

孔子学院创建3年来,基本上采取国内外机构合作的模式,而在授权特许经营和总部直接投资等方面却一直没有进展。孔子学院在建设规划方面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提高。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在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热的大环境下,却在某些国家出现了孔子学院落地难的现象。在某些国家的发展过快,也出现了选点布局不合理的情况。

4合作双方的综合实力与定位认识偏差影响到孔子学院的长远发展

合作双方的综合实力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综合实力不对等,势必很难为孔子学院有效管理提供相应的保障。不同国家、不同合作方的办院动机不一,有的合作伙伴自身为营利性机构,在建设孔子学院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商业化倾向,有的则过分依赖中方的资源,单纯地把目光定在中方的资金投入上,甚至把孔子学院当作是一个免费的汉语教学资源。这些偏差直接影响着孔子学院在所在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纠正合作方对办院宗旨的认识偏差,确保孔子学院在作为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广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这一大宗旨下健康运作,是当前孔子学院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

四、孔子学院的管理创新措施与建议

1创新有利于孔子学院发展的有效机制

在孔子学院的建设问题上,国家体制的理顺是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各部委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紧密协调配合,在资金、政策和资源方面给予大力扶植,积极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加快汉语国际推广的模式,共同做好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在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对孔子学院支持是孔子学院的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保障。

2创新孔子学院的管理机制

(1)管理制度创新。孔子学院的规范化发展必须依托于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体系。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孔子学院的管理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孔子学院高效率地运作。此外,为了维护孔子学院的品牌,还必须建立起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保证办学质量。

(2)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创新。中方的资金投入是推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孔子学院建设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就不可能开创今天的局面。因此,推动汉语文化的传播,就必须建立起有利于孔子学院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改变目前财力投入向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保障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在汉语国际推广中,在发挥国家财政资金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孔子学院建设,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经费的使用效益。

3创新孔子学院的建设思路与模式

孔子学院需要不断创新建设模式,加快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步伐,拓宽其发展空间。

(1)创新孔子学院办学建设模式。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健康的办学模式。孔子学院的建设模式应因地制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有效的合作模式。孔子学院办学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需求的理念,扩大合作渠道,采用灵活的办学模式。

孔子学院的规划和建设应坚持“稳步发展,保证质量”原则。所谓“稳步发展”就是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发展环境,对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可以放慢发展速度。

在稳步铺开实体孔子学院的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工具,开设网上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电视孔子学院等,加大汉语国际推广的覆盖面,为国外汉语学习者提供更方便的学习服务。

(2)合作双方采取中外合作建设的原则,端正态度认识,保证投入。国家汉办采取中外合作建设的原则,在世界各地与有信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非营利学术机构合作开办孔子学院。要确保合作双方有端正的态度认识和相应的投入,这是孔子学院长远发展的保证。

(3)坚持三大定位,拓展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①孔子学院的平台定位。孔子学院在中国政府与国外汉语学习的公众之间搭起桥梁,起到沟通的平台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孔子学院也是深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利用孔子学院的平台作用来整合校内外、社会特别是汉办的资源来满足本地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

②孔子学院的桥梁定位。孔子学院是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孔子学院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汉办的资源进一步发展,整合国内其他相关单位的优势,提供满足所在国民众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及语言的需求。某些合作层次及内容,由于合作方的不同,可能超越孔子学院的日常运作范畴。孔子学院可以利用作为非营利机构的独特优势,为合作方牵线搭桥,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③孔子学院的本土化定位。孔子学院必须以本土化的形象出现。如何把孔子学院定位为学校整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决定了孔子学院的管理机制,也决定了孔子学院的发展空间和成长途径。形式未必要一致,但最终的目标是有效地保证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孔子学院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主动走出去的创举。孔子学院借助中国经济文化影响的强化趋势,将汉语文化推向世界,从而推动文化全球化中主导地位的形成。通过文化竞争和文化融合,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和人类文化多元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子学院的发展战略思考应该是综合性的,同时又有基本的主导方向贯穿其中。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通过创新手段,不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善办学效果。为了把孔子学院打造成世界性的文化品牌,就应统筹规划全球的孔子学院建设,结合汉语学习的地域需求和不同国情,稳步推进孔子学院的全球布局,不断拓展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赵黎青.非政府组织: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J].江海学刊,1999,(6).

[3]马相武.孔子学院背后的文化战略[N].民营经济报,2007-08—24.

[4]顾育豹.愿孔子学院花开全球[J].党政论坛。2006,(9).

[5]李真.“孔子学院”连锁海外[J].华人世界,2006,(1).

责任编辑:舒生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管理创新可持续发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