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还是常态的好!
2009-08-12
昨天,学校领导宣布:“明天县教研室的领导要来我校指导教研活动。每位教语文的老师都要准备一节课,因为到时要采取抽签的形式来决定讲课教师。”为了迎接这一严峻的考验,我放学后就一直在电脑前忙着查找资料备课。大概忙到10点多。教案才撰写完成,又开始忙着搜寻图片,制作课件。说是课件,也只不过就是几张幻灯片。可那对于我来说已经很难了。我先向人请教了一番,自己才开始制作,还要边摸索边制作,这样就浪费了好多的时间。此时真后悔自己平时没有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做了改,改了再做。就这样一直忙到了十二点多才休息。
今天早晨刚刚五点我就起来了。到校后和同事谈起昨晚的经历,她说也是十二点多睡的,现在头还昏昏沉沉的。我们的谈话引发了大家的感慨:“如果我们每天都要这样备课,那谁受得了哦。大概只有评优质课或者有领导检查工作时。我们才能这样去准备。平时哪里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允许我们这样做啊。搞教研活动就是要研究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何必搞优质课的那一套呢?倒不如研究一下教师的教学现状来得实在。”
主持人语(王笑梅,江苏省通州市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本案例展示的是为迎接教研室听课,全校教师加班深夜备课的情景,最终教师慨叹如此突击备课费时费力,备课还是常态的好。
案例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为什么教研室来检查,教师要突击深夜备课?是老师没有备课吗?不是。如果翻开这些老师的备课笔记,一定是密密麻麻写满了。只不过我们明白,这些教案是用来应对检查的,而不是为真实的课堂所准备。显而易见,这种常态下老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的备课其实是“无效备课”。从案例中教师各自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备课依然处于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状态,学校也没有形成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库。
如何避免备课中为查而备的形式主义,减轻教师负担?如何避免备课中的各自为政。形成集体备课的氛围?如何让集体备课既能达到教学设计的高起点多融合,又能彰显教师的个性风格?如何充分发挥电子备课智慧共享,资源共享且节省大量书写时间的优势,又能有效地控制电子备课带来的“教案搬家、复制拼盘”等弊端?……这些都是在实际中困惑着我们的问题。
只有有效备课才能造就有效课堂。使常态的备课成为高效的备课,让老师拿着常态下的备课设计就能上成公开课,那才是有效备课追求的最佳境界。下面我们请专家就“常态下的有效备课话题”谈谈各自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