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大班)
2009-08-11胡永娟
胡永娟
目标:
1.积极参加量米活动,探索用量器测量物体多少的方法并记录。
2.在活动中发现量器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准备:
米,不同形状的米桶,不同大小的碗,直尺,秤,记录单,笔,课件等。
过程:
一、运用已有经验讨论
1.猜测米的多少。
师:这儿有两桶米,你们看看是圆桶里的米多,还是方桶里的米多?
师:有的说圆桶里的米多,有的说方桶里的米多,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到底哪个多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桶里的米有多少呢?
2.讨论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量米。
师:(幼儿看课件)你觉得这里哪一种工具量米最合适?
师:今天我们就用碗来量一量米的多少。
二、第一次测量
1.两两合作量米并记录。
师:我给每个组准备了同样多的米,待会儿你们用碗盛一盛、量一量,把桶里的米全部盛完,看看你们盛了几碗。两人合作,一人盛,一人记录。因为这是第一次量米,所以请你们把结果记在记录单上“1”后面的空格里。
2.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说说记录结果?你盛了几碗?
师:你们每个组的米是一样多的,大家用的又是同样的碗,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师:原来有人盛的米多,有人盛的米少,所以结果不一样。看来大家要盛得一样多才行。怎样才能盛得一样多呢?
三、第二次测量
1.讨论、示范用碗盛米的方法。
师(边讲解边示范):每一次都要盛满,没盛满就再添一点,太多了就把尺竖直沿着碗边轻轻刮平,注意要把米刮在原来的桶里。因为这是第二次量米,所以请你们把结果记在记录单上“2”后面的空格里。
2.幼儿运用教师示范的方法量米并记录。
师:现在请你和好朋友回到原来的位置再试一次,谁盛米谁记录可以交换一下。
3.集体交流记录结果。
师:请你们看着记录单告诉大家,这次量出来是几碗。
师:当我们方法正确时,用同样的碗量同样多的米,结果是一样的。
四、第三次测量:比较不同容器里米的多少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猜圆桶里的米多,有的猜方桶里的米多,
2009年第7、8期研析的方案是《有趣的测量(大班)》,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来稿。
要求:
1.来稿可对本方案进行全面分析或提供自己设计的方案,也可就感触最深的某一点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字数在1500以内。
2.来稿务请在2009年5月10日前寄到,电子邮件请发送至youerjiaoyu@yejy.net。请在信封或电子邮件的“主题”栏上注明“方案研析”字样,以便编者及时处理。
地址:浙江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编辑部
邮编:310012
电话:(0571)88826874 88073712-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