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
2009-08-11于秀艳
于秀艳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重要性。中学地理素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内容。中学地理教学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是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中学地理教学;素质教育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在追求社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过渡放牧、滥伐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采等问题,造成草场退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全球变暧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这不仅使当代人的利益受害,更危及子孙后代享用资源环境,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在中学进行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和进行可持发展教育的任务十分迫切,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重要性
上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会议,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各种说法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满足当代人对生活的各种需要,但在不危害后代人或其他区域人的前提条件下,并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复合系统在各方面相互均衡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让可持续发展逐渐从观念走向实践。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参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思想认识以及必备的相关知识能力。这都离不开地理教育,而中学地理教育又是地理教育的基础,因为中学地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中学地理素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课程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并且在中学地理教材的第一册导言中写道:学习地理知识,认识人类之家。可见可持续发展内容已深深融入地理教学中,并成为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中学教材安排专门章节讲述可持续发展内涵、原则,就我国的国情讲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另外教材也十分重视人地关系,多次说明了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相依存的朋友,人类应把自己置于自然环境当中,成为自然大家庭的一员,破坏自然就等于损害自己,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使大自然和人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才会更加繁荣富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讲授教材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中学地理教学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
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好动,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着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地理教育延伸到德育教育的功能。
(一)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人的认识来自两方面:一、前人总结的经验;二、实践的体验。对中学生来说,其认识主要来自前者,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除了讲清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如在讲我国自然资源时,一方面讲清我国环境资源的优势,以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必须讲清我国国情,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劣势。要让学生产生资源危机感、人口压力感,以及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课堂上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评说。如讲三江源地区时,结合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深入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保护环境、珍爱资源的行为
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具体的,不能仅局限于书本、课堂,更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让可持续发展由观念逐渐走向实践,从“衣、食、住、用、行”的行为中具体规范环境教育的实际内容。学生不但应自觉爱护环境,还要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教育周边的人,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工作。
(三)开辟课外教学
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是空洞的,它来源于学生的认识体验领域。
1.调查研究
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检测、调查不同的环境,把其结果制成图表,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如到气象局、地震局、污水处理厂等相关单位进行相关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2.演讲、辩论大赛
事先布置或让学生设置“地球——我们的家园”“为什么实施菜篮子工程”“热带雨林能否大面积砍伐”等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
3.编制环保小报
利用小报通过对我国和世界重大的环境事件进行报道、分析,如“全球变暖的危害”“2008年我国南方冰冻雪灾”“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等,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环保的热情。
以上是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些探索,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参与和日常行为教育,使学生既掌握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我们身边的许多环境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惯性难以改变。现在,通过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带动周边人保护环境,从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达到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