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洋溢着快乐
2009-08-11张运霞
张运霞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和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笔者采取课堂教学多样化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音乐课堂洋溢着生命的快乐。
关键词:音乐;快乐;教学;自由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我经常采用课堂音乐教学多样化,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让音乐课堂洋溢着快乐。
一、做,让学生品尝音乐的幸福和快乐
在上《跳绳》这课时,我让同学们把自己喜爱的跳绳带到音乐课上,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做跳绳表演,让他们把自己平时的跳绳游戏与这首乐曲联系起来,在玩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并随着音乐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乐曲编配不同形式的游戏方式。如有的小组围成圆圈集体跳;有的大家轮流进行单腿、双腿、正绳、反绳、编花等特技表演;还有的两个人摇一根绳,其他同学一个跟一个地跳等等,真是花样百出、形式各异。在聆听“三个和尚”这首乐曲时,我先请学生自己讲“三个和尚”的故事,再请三位同学扮演和尚的角色,一位同学扮演老鼠角色,教师做导演。在表演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我是不敢比的,在表演中学生品尝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与快乐。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听,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意境
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理所当然,“听”应该是音乐学习的主要途径。古今中外,很多专业音乐家、著名音乐大师都是因“听”而走上音乐之路的,如我国的民间艺人最早的学习方式就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地“听”,又如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一的“铃木教学法”,其核心就是强调“听”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
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春节序曲的音乐,然后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妙的未来。教师再有意识地做意境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日中各种喜人热闹的场面,情景交融。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地呈现了,复杂多变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地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三、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调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可以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抑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我在教学“早晨的歌”时,先设置情境,激情朗诵,一幅画面就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去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总之,要想让音乐课洋溢着生命的快乐,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我们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