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自主修改添活力
2009-08-11张爱萍
张爱萍
摘要: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怎样才能使学生自改比较成功?笔者结合在实践中的探索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关键词:自改作文;指导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倡学生自改作文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指导时应先点后面,在指导学生自改前,教师应先通阅学生作文,抓住典型文章进行现场修改讲评,然后对本次作文自改提出具有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再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自改。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比较成功的几点做法。
一、对比法
对比修改可以对比课本上学过的范文,也可以对比教师的下水作文和班上同学较好的习作,来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指导学生把写好的作文对比课本中学过的范文进行修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和要求,总的来说一是看语言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贴得体等;二是看结构,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等;三是看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等;四是看材料,材料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当然,不同体裁的文章侧重点也不同。例如有一次练习写水果,同学们完成习作后,我引导他们对比《石榴》这一课去修改,对比时应注意课文里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按照什么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是什么……。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我抽查后发现确实改得不错。
(二)对比教师的下水文或者班上同学较好的习作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写一个你认识的同龄人》这篇习作时,我以“下水文”引路,针对“如何抓住同龄人的特点,并围绕特点选择一两件事”进行讲评,重点解决学生习作中选材的单薄和俗套,学会如何选择生动而又别具一格的材料。在展示“下水文”时,我隐藏了习作中有关学生真实的姓名,没等第一件事读完,大家就异口同声地说是班上某某同学!学生顿悟:这样写就是抓住了特点,写出了同龄人的个性。接着我让学生在教师“下水文”中寻找闪光点。他们有的欣赏老师围绕特点所选的事例很典型;有的欣赏具体生动、充满情趣的事例描写,在赏析交流中,我相机点拨:“只有那些准确、鲜明地表现人物的特点的事例才能选用,要想使文章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得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具体去写。”
二、互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教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然后学生之间互相研究修改,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很多记人、记事的记叙文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一)讨论互改法
讨论互改法是大家常用的一种方法。先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教师可规定一些讨论范围,如文章的立意、分段、字、词、句、标点等等是否正确,要求每人都发表见解,发现问题,取长补短,然后再让作者根据建议自己修改。对有争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解决。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一反三,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在辩论中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
(二)传阅互改法
传阅互改法,要花些时间,但效果最好。把一部分中、下等作文在班上或大组里传阅(要注意尽量不出现作者名字),让读者看一篇作文就写一段评语,然后让大家综合分析,去粗取精,进行修改。如写《我最喜欢的同学》,大部分学生都会写班委,班委是同学们最了解的、最熟悉的。这类作文在班上传阅,同学们个个都会对照班委的特点、学习、工作事例进行修改。
三、导改法
此法较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修改的引导和指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修改意见。这意见既不能是教师包办的修改处方,更不能是让学生莫名其妙、无从下手的玄乎之词,应该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点拨之语。它是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基本方法。如在一次指导修改时,我选了一位学生写的《雨中让伞》一文。文中写的是放学后下起了倾盆大雨,自己没带伞,便与一位叫小磊的同学共同打一把伞回家,小磊用伞为他遮雨,结果小磊的衣服被打湿了的事情。结尾是“侧头一看,小磊的衣服都湿了,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我通过和小作者的课堂对话了解到他当时是很感动,但并未“流下热泪”。于是,我将“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删去,改为“我心头一热,紧紧地挽住了他的胳膊。”并口头点评“表达感动之情不一定要写‘流下了热泪。作文不能言过其实,说空话、假话,应该抒发真情实感。”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示范修改中学到修改方法,而且还学到了写作文不能言过其实、要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感受到修改的乐趣,让他们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每次修改后,我都尽量在最快的时间内组织评价,让他们在同桌、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适当的时候介绍一些中外名作家推敲词句的经典故事,组织一些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收效也不错。
就这样,我不再为一字一句帮助学生批改作文而感到身心疲惫,而学生通过自主修改作文,不仅感受到了心灵上的愉悦,而且变得积极、活跃、主动,作文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