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8-11皮艳敏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5期

皮艳敏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培养;小学数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还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的好奇心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我先在黑板上写3、30、300三个数,显然这三个数所表示的大小不一样。我问:“谁能想办法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接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甚至有的学生还说“不可能”。在讨论时,当一个学生提到是否能加单位名称时,大家讨论得更加激烈了。有的说,分别在这三个数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3分米=30厘米=300毫米。这时为了使学生在思路上有所突破,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这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这时课堂讨论的气氛更浓了,学生提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像3、3.0、3.00这三个数大小是否相等呢?又为什么相等?带着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的知识进行思考:3在个位上表示三个1,3.0、3.00中十分位、百分位没有数用0表示,也表示3个1,所以3=3.0=3.00。这样,学生在一个问题情境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求新的意识。

二、确立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学生几经尝试仍无法画好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可以用一根线绳,一枚硬币为工具画圆,并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践。如何使用工具,如何画得又快又好等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解决。交流结果时学生谈到:画圆时,硬币要固定,线绳要拉紧。这反映出学生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及“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相等”有了感性认识。这种感悟不是靠教师的指点去量出来的,而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比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地进行操作获得的认识要深刻得多,有价值得多。学生依据“画圆时线绳长度始终不变”的感性认识,概括出“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相等”的理性认识。这就是创新,其间的每一步判断和推理,都闪跃着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教学活动,使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儿童的认识规律科学地统一起来,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使学生领悟数学思维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首先用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教学,当学生掌握了推导公式后,再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三对三角形,通过割补、剪拼,同桌合作,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从而验证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使学生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对于智力处于开发期的小学生来说,蕴含着无限的创新生机。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时,把1.25:2化成最简整数比。当学生按课本要求算出1.25:2=(1.25×100):(2×100)=125:200=5:8时,我鼓励学生继续动脑筋思考,看谁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又想出两种方法:①1.25:2=(5/4×4):(2×4)=5:8②1.25:2=(1.25×8):(2×8)=10:16=5:8。就这样,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持以积极的心态,创设创造性的学习情境,创造性地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期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