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素描教学的点滴体会

2009-08-1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素描美术教学教学方法

任 伟

摘要:中国的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描传入我国已近一个世纪。笔者在素描教学中,结合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总结出一些素描教学方法,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美术教学;素描;教学方法

中国的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据画史记载,从北宋开始就出现了培养美术人才的专门机构“画学”。古代的美术教育是以师徒授艺的模式进行的。清末,随着资产阶级新学的兴起,出现了新型的美术教育,直到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成立,才开始了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学校的创始人为蔡元培先生,该校后改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徐悲鸿出任校长。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有自己明确的教学主张。由于受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他注重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提倡写实主义,反对因袭保守,要求学生中西兼通,全面发展。在学校,他规定素描为各系的必修课,并鲜明地指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素描一词最早出现于《图样之书》,该书珍藏于法国巴黎博物馆,上面记载了素描的发展历史,书中肯定了素描训练在造型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通过艺术家们的艺术实践,证明素描不仅是一种造型工具,一种手段,一门科学,还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同时也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独立画种。随着西方美术教育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完备的素描教学体系与训练系统。

素描传入我国已近一个世纪了,在美术教育中,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文化、经济的发展及群众的审美范畴内确定我们自己的基础教育体系,建立起本民族的、有个性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美术创作空前繁荣,这就对美术教育中美术基础训练的重要课程——素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素描也变得多样化了,但在学生中也存在观念浮躁和作品粗糙、浅薄的现象。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美术教育的师范性质,必须以理性的精神探索素描的创新与拓展。

本人在素描教学中,结合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总结出如下素描教学方法。

一、坚持写实训练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写实能力的训练在我国素描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没有扎实的写实功力,是无法适应专业学习的。首先要抓的就是素描的基本要素及客观造型规律的训练,它包括对明暗色调的训练、表现物体的肌理质感的训练、透视的训练和对空间与区域的训练,以及在教学进行到素描人物的阶段时,熟练地掌握人的解剖、结构等知识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素描训练中熟练地掌握用素描工具塑造形体的方法,为下一步的学习创造条件。

二、注重对审美和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比较强调客观地反映对象,对审美方面则不太重视,使学生素描表现方法模式化,艺术语言贫乏。方法引向目的,目的则对应着审美,表现方法和语言媒介的单一,反过来影响着学生审美和艺术感受力的提高。本着“不仅要教技术,也要教艺术”的原则,把教学建立在理性的思考上,使感受与严谨相互渗透,从题材的选择到描绘的方法上进行多种尝试是很有必要的。具体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采用一些具有现代意味的静物,形成新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对同一组静物或模特,用不同的工具和方式去表达。对媒介的选择要多样化,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材料和手段来塑造形象,形成新的艺术语言,语言即表达个性。更重要的是支配和选择这些媒介所体现的审美意味,否则只能停留在技能型的水平上。因此,要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观念,用更广、更深的思维去认识素描。

三、在观念、技法及艺术形态等多方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十世纪的造型艺术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单纯的写实素描训练已经不足以适应现代美术教育和现代艺术思潮。素描教学中,在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使观察与表现都更加开放与深化。在实践中随着观念在训练中的更新,技能在训练中的提高,新的艺术构想也就产生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自己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具有宽容性,鼓励学生按照各自的感受与个性发展。

总之,在素描教学中要本着先把握客观的造型规律,再运用主观表现因素;先传统,后现代;先通过规范的写实掌握好基本功,再强调审美个性的逐步深化,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

在日新月异的各种形式创作的影响下,对素描的探讨将继续深化。作为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必须要把握时代脉搏,掌握更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必须对教学进行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未来的中国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素描美术教学教学方法
初夏素描
素描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凡·高的早期素描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