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四点论
2009-08-11杨淑敏
杨淑敏
摘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师的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问题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践,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乐趣,教师对学生含糊不清的问题要适时点拨、精讲,帮助他们澄清错误认识,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改革;趣味数学;学生参与;教师精讲;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滚滚而来,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多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突破。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却是一种新事物,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作为课程实施者,我感到了欣慰,同时也感到了肩负的重任,我便积极投入到课改大潮中,结合近几年来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把这些实践经验和体会认识整理出来,供广大同行及教育工作者共同品评、鉴赏。
一、设置情境体现“趣”
一堂好课的开始,既要快速入题,又要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不能婆婆妈妈不着边际地罗嗦,浪费时间,又不能直截了当地硬灌,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还要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学的时候感觉用得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学生获得的新信息刺激与原有的知识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好奇心,由好奇心发展成兴趣,这样便真正做到“我要学,我想学,我喜欢学”。
如在实施“有理数乘方”一节教学时,我是这样激发学生兴趣而导入的:“同学们,我们教学楼有几层?”“三层”他们大声回答。我便拿出一张厚度只有0.1mm的纸说:“大家注意观察它只有0.1mm厚,对折两次后,厚度为0.4mm,对折20次后,其厚度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你们信不信?”同学们几乎同时回答:“不信。”我肯定地说:“这个结论是千真万确的,你们可以通过计算去论证,但前提是我们得先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接着我便问:“你们知道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吗?”“细胞”学生回答。“那么细胞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使生物体由小变大的呢?”我问。大部分学生回答:“分裂”。我给以确定,继续设疑,那么细胞是如何分裂的呢?那时生物课上没有讲到细胞分裂,所以只有提前预习的学生才会回答:“由1个分裂成2个,再由2个分裂成4个……”接着我说:“那么分裂10次后生成多少个?100次呢?”教师挂出细胞分裂挂图,共同探讨细胞分裂的次数与个数,互相合作,学生自己找到了课本上的知识——乘方,这恰是本节课的中心内容,经过这段时间的探索,便找到了规律。令人惊喜的是竟然有同学主动把第一个问题答案计算出来了,发现底数为2,指数增加时,其幂增长的速度是惊人的,从而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同学们顿时疑虑消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激情非常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新课程突出“动”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没有学生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才能学会。如在实施“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动脑思考书上的问题,然后观察教师所截正方体的各种演示,初步得出结论。最后,调动学生利用自制的橡皮泥正方体、马铃薯正方体、大萝卜正方体等做切截实验验证,动脑想,动眼看,得到结论。这样学生对截正方体所得平面图形认识更加深刻,体会到了成功。有的学生还能将思维拓展,进一步提出问题:切正方体最多能得到几边形?为什么?学生通过和教师一起集体研讨最后得出结论,切截正方体最多可以得到六边形,并解释了正方体只有六个面的原因。
由此可见,只有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才能真正被学生接纳为认知结构,而这样一个过程正是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
三、实施新课程体现“活”
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依据,但绝不只是唯一的依据,可根据“新课标”要求,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必要的串、编、补,使之更适应本地学生发展的要求,利用本地一切可能利用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内容,使学生用灵活的方式、方法,学知识,用知识。如在学习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一节时,我带学生到校田地内测量养鱼池的宽度,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记录,讨论测量结果,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效果较在室内“纸上谈兵”好得多。学生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得到锻炼和实践操作技能。数学的实用性、社会实践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好教材,是课内外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兴趣十足,摩拳擦掌都想一试身手。
四、实施新课程注意的两个问题
1.教师的客观调控和点拨精讲必不可少,在合作研讨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这时教师必须指明方向,不能让学生牵强的讨论、随意想象而偏离主题。学生在自主探讨中对新知识的理解是肤浅的,有的还仅是简单的模仿,特别是在新知识的理解和变通之处,分析得不深不透或含糊不清,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精讲、澄清错误认识。
2.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甚大。课堂评价分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因为在初中生心目中,教师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有时教师的赞扬性评语对他们的一生的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教师的反馈评价,可以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能采纳学生意见的教师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学生评价可以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通过自评可以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欠缺和错误,通过他评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博众家之长,认识上有更大的提高。
总之,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而教师教学素质体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数学课,让其成为“趣味”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学生乐于从事和学习的良好园地。这是教师素质高低的有效佐证。教师更要结合实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吸取新的观念来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在教学中应用新理念,学习、摸索、尝试,由此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自我转型更快、更完善。在课堂展示活动中,建立一套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机制,是适应时代潮流的,是一种新鲜事物,我要借这改革之风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使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探索一种新的教学风格,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为祖国培养一系列新型人才奉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