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上良好秩序的控制

2009-08-11吴建东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课堂秩序控制体育

吴建东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推进并切实深入到课堂变革与重建的现实中,传统的体育课堂管理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体育教师应该关注课堂管理变革趋势,积极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对教学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关键词:体育;课堂秩序;控制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而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和管理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预定教学程序和教师控制模式,这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课堂,是每个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管理不仅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措施规范保持体育课的秩序,而且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活动消解体育课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冲突和障碍,以维持体育课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引导为课堂活动不断创造动力资源。

目前,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破坏良好课堂秩序的现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在教师讲解、示范时,有些学生不听不看,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两眼出神地观望其他的事情,制造噪音——语音噪音(比如喊叫);上课迟到,穿皮鞋、牛仔裤上体育课;擅自离开队伍,教师吹哨要求停止练习而学生我行我素等。二是不能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如进行投掷教学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推铅球练习时将铅球放在锁骨窝处,学生不执行;在短跑练习时,要求学生跑50米,学生仅跑30米;在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学生不执行等等。那么,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秩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支配下,体育课堂交流方式往往是单向的,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社会性发展受到抑制。教师为了完成“教”的任务,不惜以强制的手段使课堂秩序处于不和谐的状态。如罚站、斥责、命令式的语气等。要构建一种和谐的、能够满足师生双方心理需要的课堂秩序,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做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体育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如不用强迫性语言,多用协商性语言,以增强协商学习的气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通过协商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二、改进课堂控制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态度和情绪反应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体验。许多教师对于那些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容易迁就,而对于课堂表现差的学生要求过于严格,这种对不同学生同样性质的违纪行为持不同的评价标准,并做出不同的反应的不公平行为,成为建立良好体育课堂秩序的障碍。根据贝尔斯的分析,师生之间在社会情绪的交互作用方面,如果多采取积极的反应,而非消极的手段,则可以促进师生关系合理化。如果教师采取消极的控制方式(如体罚等),虽然制止了即时情境下学生的违纪行为,却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敌对情绪。因此,教师应将现有的消极的控制方式转变为积极的控制方式,如个别学生违反纪律,不要与其正面冲突。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以用简单性提问,让全班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搞小动作,可以让他旁边的同学回答问题;即使学生严重违纪,也应注意淡化问题,课上处理的时间不能超过20秒钟,把问题留在课下解决。

三、变革管理方式

言语交谈、眼神交流、课外活动的开展,都可以成为改善课堂秩序的渠道。只有学生打开心房,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才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体育课堂有效行为的发生,防止违规行为。沟通与交流是教师了解学生,学生支持教师,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品质,师生互动的品质又直接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有效发生。以往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消逝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多渠道的沟通以及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保障体育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惧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

四、精心设计体育情境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叫学生领取的器材时,要求学生不拖、拉,不用脚踢,不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教师整理场地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做“猎人打猎”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例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各种不同游戏,学生所受的思想教育也不同。

总之,体育课的纪律控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体育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原则,应用控制论的观念和方法,对体育课的纪律问题进行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调整、精心处理,及时制定课堂行为管理策略,把学生违纪现象控制到最小,这样实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完全可能的。

猜你喜欢

课堂秩序控制体育
批量检查乱坐座位系统设计
动物课堂乐翻天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构建心理活动良好秩序,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何维持翻转课堂良好的课堂秩序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