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创新教育之源——活水
2009-08-11王晓丽
王晓丽
摘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即我们的创新教育。觅水方法:一、兴趣启迪,打开学生创新大门;二、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关键词:活水;兴趣;个性;实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即我们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语文学科也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那么怎样才能用源源不断的活水来灌溉我们的语文教学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打开学生创新大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语文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多半。兴趣对创新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学习知识一定要有兴趣,学生如果情绪不高,没有学习兴趣,还谈什么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想弄明白所学的内容,其创新能力才能很快得以提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应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在教学中设置种种“情境假设”,鼓励学生“探索”,教学手段要有新颖性、独创性,顺其自然地去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最好的向导是“疑问”。有疑问,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热情高涨地进行讨论,或者聚精会神地探究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上要创设提问题的环境氛围,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地激发出来,教师应适时诱导。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教师如遇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应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究精神,再设法解决问题,从而保护学生可贵的创新思维。
二、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是个性。在学习中,个性能促使学生向着所学目标积极迈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迅速转化为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彰显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创见性是应该肯定的。教师不妨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逆向思维:顺境一定不出人才吗,请说说自己的想法,等等。同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陶冶情操,迸发灵感,达到最佳创新状态,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知易行难,传统教育重知不重行,即重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活动。我国中小学目前的教育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学生自己从活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很少。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不然,创新能力也只是水中之月。
方法一:创新作文。我们在作文创新教学中,在内容上大胆突破,中学生正值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龄,心中充满着澎湃的激情与美好向往。我们应倡导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即使思考不周,其说真话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不怕思想偏激,只怕文章内容苍白,写出以后我们再适时点拨。如一些学生大谈学校教育:“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学习,让我如何爱上你?”等等。
方法二:多渠道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第一,演讲比赛。一个辩题,不同学生讲出不同的道理;第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激发,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争辩中开花;第三,读书活动,如以“我要读什么书”为主题,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能力、创新能力;第四,创办学生文学社团,学生三人一群,五人一组自己结社,这为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方法三: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多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关注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利用星期天,组织部分学生考察公共场所,并写出感想,举办作文大赛;其次,探古寻胜,带领学生探古寻胜不仅能充实学生知识,更能探究出某些社会、人生大课题。
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但却是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更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创新,为学生寻找源源不断的活水,滋润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