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好数学

2009-08-11毛启忠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培养方式教学过程自主学习

毛启忠

摘要:教育的职责在于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能自主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获取新知、创造新知,成为社会激烈竞争中的强者。那中学阶段该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培养方式

教育的职责在于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能自主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及时进行充电,才能尽快获取新知、创造新知,成为社会激烈竞争中的强者。在中学阶段,学生掌握知识重要,但学会掌握知识的手段更重要。作为中学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他们走向社会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好数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地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呢?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实践表明,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摒弃过去那种高密度灌输和大容量训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良性互动,即“教学互动”,教师多用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充分的肯定和表扬等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提问、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培养他们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全班的共性,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灵活编写教案,在课堂上精心营造出平等探求知识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构造知识框架。就学生普遍反映的难题,教师可以先分析典型题目,找出共同的规律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谁对谁错,最后教师总结,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做题就不再觉得难,逐步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要在教学中创造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逐步培养。教师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其自主学习的意识,特别是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完成迁移。针对数学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首先要教会学生会“读书”。比如预习时,可引导学生先粗读,了解本章节纲领及掌握要点,再细读,熟悉各知识点和细节,最后精读,试着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再如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总结提纲,找出重点及学习薄弱环节,找出规律性的问题,有意识地强化练习。其次,要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质疑,而这些质疑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大多数学生对此存在胆怯心理,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鼓励学生将课前、课中及复习过程中的问题讲出来,一起讨论。同时,教给学生学会抓主要矛盾,了解数学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突破的关键是找出相等关系,如何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呢?一般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以明显的形式出现,这时,问题中以“相等”、“多”、“少”、“快”、“慢”、“是几倍”、“是百分之几”、“增加了多少”、“扩大了几倍”等关键语句来描述等量关系,这时只要把这些语言译成代数式既可。另一种是以隐含形式出现,这时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往往包含于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中,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找出这些基本量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根据这些有关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能力,实现由理解到记忆、由无序到有序、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化,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

三、实践教学是强化自主学习的有力保障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不仅显得生动、深刻,而且强化课本知识,锻炼学生,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些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自行设计实施方案,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圆周长,圆弧长”一节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班级长跑赛将近日举行,学校把设计环形跑道的任务交给我们班的同学完成,画环形跑道的关键是通过计算,画出前伸线,你会画前伸线吗?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今天学习“圆周长,圆弧长”这节内容。然后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立刻进入了一种有目的学习状态,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在自学中,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掌握一点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探索一些规律。自学后,老师以不同形式,针对自学中的问题组织讨论,学生可以争先恐后发言,互相辩论,甚至提出一些老师都始料不及的难题或对教材的某些观点的质疑。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在教学中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解开学生客观现实生活接触的难题,真正让生活数量化,激化学习的内动力。

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同时要求有主动探求、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教育工作者就要由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变师长为学生的朋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为他们走上社会后的自主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培养方式教学过程自主学习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