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09-08-11刘连春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刘连春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参与的机会,其积极性往往调动不起来,自身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独立学习能力及创造力难以得到培养。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而自主学习是一种能较好地体现这一理念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参与的机会,其积极性往往调动不起来,自身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独立学习能力及创造力难以得到培养。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全面获取有关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1.创设问题: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就难以顺利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掌握的部分,又可使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抓住本质特征,加深理解。此阶段所提的问题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难易适当,如果太简单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太难又容易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如在讲“两栖类、鸟类的生殖”这节课时,在第一个班我提的问题是:“青蛙和鸡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可能是我提的问题太大,学生不容易把握,后来我把这个问题改成了“1.为什么青蛙产卵的数量多于鸡?2.青蛙和鸡在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方面的异同比较。3.青蛙和鸡的哪种生殖方式后代成活率高,为什么?”这三个问题是分部出示给学生的。经过这样的处理,第二个班课堂效果明显好于上一个班。其次是问题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如一朵花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花冠吗?(花的结构的自学)为什么桃树花开了许多而结出的桃不是很多?(传粉、受精知识自学)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他们的成功感。第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有好奇心、盼肯定、望表扬的好胜的心态,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否直接推理得到,是否动态思维,是否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有些被子植物的花很美丽,而有些则很“难看”?(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第四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产生立刻想知道的欲望,如为什么桃、杏等植物的果实里只含有一粒种子,而西瓜、番茄等果实中含有多粒种子?

2.解决问题:此阶段是学生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自读自讲,教师点拨精讲,使教与学、学与练结合起来的过程。既有知识的获得,又有能力的训练,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差别,所以此过程在课堂上应以分组进行较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而且学生自己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学习,督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多想为什么,并通过讨论将所得到的片段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重新组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3.上升到概念:上一阶段仍然是学生的主观观念,因此需要把这种主观的、不确切的结论上升到客观概念的高度。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就学生所得到的结论与事实相对照,特别注意那些与学生意见不一致的事实,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运用讲述、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起到具体引导并拓展、延伸到其他知识点。

4.转化为能力:此阶段是把学生形成的概念与实际结合起来,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是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这一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信心不足的人,往往过于敏感,自惭形秽。有的学生只是某一方面不如人,却把自己看作一切不如别人。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更不敢提出问题。对此我在课堂上用爱心鼓励这部分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善于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主动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用极具说服力的科学事实,给学生增添自信,使他们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觉思维的形成。如在讲“胰岛素”这部分知识时,我先问哪位学生的亲属得了糖尿病,并让这位学生说说糖尿病人的症状及服用的药物,然后我问为什么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学生对这一问题由好奇而产生兴趣,继而就会带着高涨而积极的情绪去感知教材和思考问题,直到最后掌握胰岛素的知识。这种由问产生兴趣而引发的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要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完成认知上的飞跃。这样的学习,学生才能最终把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等教学手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如在学习“病毒”的知识时,我运用多媒体把病毒的结构特点、类型投影放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能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完成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自学与讨论归纳相结合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通过主动探索式学习,使学生在知识结论的获得过程中,领悟和学会构建新知识体系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和能力的主动发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