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门别类辑古诗

2009-08-11曹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21期
关键词:分门别类杨万里古诗

曹津源

【走进主题】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是文化的瑰宝。文学史上,古诗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时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封建王朝结束时期的各种流派,我国的古诗以其独有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风采。因此学习和了解古诗是我们中学生丰富知识、提高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文学史上,各种绝句,五言、七言律诗,长短句浩如烟海,诗文作者也难计其数,因此本次主题活动“分门别类辑古诗”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古诗的方法——同异比较。只要确立了方向,用心搜集,完成本次活动是不难的,预祝同学们操作成功!

【教师总结】

这一次“分门别类辑古诗——同异比较”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总结出的主要经验有:1.每人在活动前要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明确目标,目标宜小不宜大;2.搜集材料要定向,不要贪多,要找准适合自己比较研究的“点”;3.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有自己的心得感悟;4.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取长补短;5.写文章要反复推敲,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总之,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实践活动】

王兼明:运用“同异比较”方法开展“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我认为首先要搜集在某一方面有所“同”的诗,这是一项必须做好的基本工作。所确定的“同”实际上就是一个题材中心,它不宜太大,比如“写春天的古诗”就选的太大了,选“写荷花的古诗”就小多了;而搜集的范围要尽可能广一些,这样才能选出适合比较的诗。

陈西林:接下来要确定用来比较的古诗,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看它们各自有什么不同的特色,再说说自己阅读后的感悟和启示。这一步的关键是寻求古诗适合比较鉴赏的“点”,并品味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如我发现李绅和杨万里都写过《悯农》诗,李绅的两首《悯农》诗我们在小学就读过,杨万里的《悯农》诗(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还是第一次读到。这三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可以做同异比较,特别是“异”的比较——李绅诗运用“劝诫”法和对比法,杨万里诗运用的则是层层渲染、步步加深的笔法,手法不同;相同之处在于都表现农民生活的痛苦,抒发同情之心。

曹云云:我也是采用这一方法,选取了两个“点”,如:望庐山瀑布,李白和张九龄都有名诗留诸后人;中秋望月,苏轼(《中秋月》)和王建(《十五夜望月》)都写过七绝。这些同题古诗都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又有各自的特色。

林一轮:最后就是文字表达,写好鉴赏文。我认为在这里要注意三点:一是适当引用,重点精评;二是兼顾双方,重在比较;三是推敲语言,力求生动。曹霞同学的文章《“同”在气势“异”在哲理》就很简明扼要,富有表现力。

【教师指导】

这里向大家提供几点建议。一是化大为小,人有我新。教材上的提示,范围相当大,你必须有所取舍,专攻一点。例如“古诗中的名胜古迹”,这是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名山、名水、名楼、名塔等都可列入,你不妨根据你的爱好选择其中一样,须知:入口越小,越易挖掘,越能显现特色。二是设计好编辑的主题和亮点。例如你若编“古诗中的离愁别绪”,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亲人间的真情(着眼内容);2.情景交融(着眼手法);3.由亲情至爱国情,由亲情至哲理(着眼立意);4.比喻、比拟、夸张等辞格的运用(着眼语言)。三是要融入自己的研究,或作归纳,或作比较,或作品析,可以诉诸文字,也可以形诸图画,谱成歌曲。这里的关键是要“入乎其中”,与古诗产生共鸣,亮出属于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四是在研究过程中要多与同学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具体讲,你可以以“同异比较”为选材标准,或着眼于题目相同,或着眼于所咏之物相同,或者着眼于所写之景相同,将同类型古诗编辑到一起;然后析其“同”,品其“异”,悟其“因”。前两者是现象,“悟其‘因”才是本质,也是难点。研究的成果,除了所辑古诗外,可以是两首古诗的同异比较,也可以是“前言”“编后记”,即对研究过程作说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总而言之,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猜你喜欢

分门别类杨万里古诗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杨万里诗一首
由此及彼 巧教文言
谈高中英语学科的词汇教学
小池
分类——掌握成语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