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聋校“手口之争”及“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一点看法和思考
2009-08-11王雨明
王雨明
【摘要】本文对在聋校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手口之争”及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全新的聋校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双语双文化教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研究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内在的联系,指出了“双语双文化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聋校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它在开发聋儿的潜力,促进聋儿早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发展聋儿的口语、手语和书面语能力上具有以往的各种聋校教育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手口之争、双语双文化教育
About deaf school “struggle of the hand mouth” and “bilingual double culture and education” a view and ponder
Wang Yum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to one kind of brand-new deaf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which and the method the long-standing “struggle of the hand mouth” and 20 century's ends at the beginning of emerged in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deaf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the bilingual double culture and educ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quit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the elaboration, has studied they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intrinsic relation, had pointed out “the bilingual double culture and education” was one kind of brand-new deaf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and the method, it in developed deaf child's potential, promoted the deaf child early time intelligence and the thought development, in the full scale development deaf child's spoken language, the sign language and written language ability had the former each deaf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to be unableComparison superiority.
【Key words】Struggle, bilingual double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hand mouth
自177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世界上的第一所聋校至今,聋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在此过程中,采用何种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促进聋校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够更好的让聋生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才能够更好的让聋生适应今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一直是聋教育界在探讨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就来肤浅的探讨一些我对聋校"手口之争"及"双语双文化教育"的看法和思考。
1.“手口之争”及“双语双文化教育”的历史演变
1.1177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开创了聋教育的先河
1817年,加劳德特先生在美国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聋校,对世界聋教育的影响很大。自此,世界各地陆续创办了许多聋校。但是,在聋校教育教学中采用哪种教育教学方法和语言,各方面却始终各执一词,难于统一。直到1880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了国际聋人大会,这次大会拒绝了聋人代表的参加,并做出了手语的使用抑制了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结论。这次会议要求所有的聋校不准使用手语,其结果是口语主义者占了绝对上风,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在1975年的伦敦国际会议上,全面交流法被提了出来。它允许聋生使用各种有利于交流的方法,以保障各种有效的交往。全面交流法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在全球范围内也一度受到了重视。但是,同口语教学法一样,它仍然存在有几个固有的困难,实际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多数聋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能力大大低于同龄正常学生,聋生难于适应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种全新的聋校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欧美一些发达的国家被提了出来,那就是“双语双文化教育”。“双语双文化教育”被提出来后,美国、英国、丹麦、挪威等国普遍开始了“双语双文化教育”的试验,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2我国聋教育的发展历程较短,自1887年美国传教士查理•梅尔斯在山东登州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聋校,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是,同世界聋校发展的轨迹一样,我国聋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手口之争”。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在我国是三种聋校教育教学方法并存。第一种是“手语法”,即“以手代口”,以手势、表情作为教师讲解教材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发展认知的主要工具。使用这种方法的聋校占我国当时聋校的绝大多数;第二种是“口语法”即“以目代耳”,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手语在教学中的作用,把教学工作归结到发音训练上,并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看话”与“说话”的方式来与人交流。但这种纯口语法在中国没有生根;第三种是“混合法”即“手口并用”。它主张在预备班级教发音,一年级以上以手语为主要教学手段,此法在实际教学中占的比重较大。1954年,我国聋教育界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向苏联学习口语教学。1956年8月,在“全国口语教学实验工作汇报会议”之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口语教学。这也成为了中国聋校由手语教学向口语教学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我国聋校开始遵照“以口语为主,手势语和书面语恰当运用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并且一直沿袭到今天。
随着聋校教育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双语双文化教育已经开始引起我国聋教育界的重视。1996年,南京聋校与爱德基金会合作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双语双文化教学实验班,开创了我国双语双文化教育的先河。继南京实验班之后,在天津、合肥、大理等地区又相继开展了双语双文化教育的实验项目。2004年5月,爱德基金会、江苏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挪威聋人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南京、苏州、常州和镇江的五所聋校成为该项目中方合作伙伴,中挪双语双文化教育实验项目开始启动。
1.3比较中国与欧美国家聋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发展的时间长短虽然差距很大,但总体发展轨迹基本一致。中国聋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体上是向欧美学习和借鉴,但又并非完全照搬,而是批判的吸收了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就拿1880年的意大利“米兰国际聋人大会”与1956年中国的“全国口语教学实验工作汇报会议”来说,两者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具有划时代的转折意义,都是由手语教学占主导地位向口语教学占主导地位的转折,但不同的是前者反对在聋校教学中使用手语,要求所有聋校在教学中不准使用手语,排斥手语,而后者主张“以口语为主,手势语和书面语恰当运用”的原则。
2.“手口之争”的历史意义及“双语双文化教育”诞生的历史背景
自1770年世界上第一所聋校诞生起,“手口之争”就注定会成为聋校教育教学中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争论焦点,在聋校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手口之争”始终没有停止过,虽然由于政府干预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口语教学”主导了聋校的教育教学,但“手口之争”并没有因此而真正停下来。我个人认为,这一矛盾将会贯穿于聋校发展的整个历程,绝不会消失。“口语法”和“手语法”两大阵营的对垒,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它的确干扰了聋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聋生的学习和发展,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是,正是因为"手口之争"的存在,才促使聋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了其内在的动力,才促使我们聋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有了前进的动力,它是聋教育事业和聋教育理论得以蓬勃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聋教育要解决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使聋人学好语言,包括口语、手语和书面语。对于那些听力损失比较严重的聋生来说,学好书面语甚至显得更迫切、更重要。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聋教育工作者先后采用了纯手语教学、纯口语教学和手口相结合的全面交流法等方法。实践证明,其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聋生口语难发展,书面语能力大大的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水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到高年级,这一方面表现得就越明显,双方的差距就越大。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全新的聋校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双语双文化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聋校中逐步盛行起来。这一理论的创始者们认为聋幼儿学习的第一语言应该是聋人的自然手语,这也是他们的母语,而他们所在国家的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聋幼儿的发展应最终使之成为平衡的双语使用者,并且能够在聋文化和主流社会的文化间自由转化。国外的实践也证明,这种方法的应用在改善聋幼儿的心理状况,文化水平和交流技能等方面都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3.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任务、意义及其实施原则
3.1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任务和意义
双语双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聋儿想说、敢说、会说,帮助聋儿成为语言的掌握者和积极的运用者,让他们在交往和学习中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作为聋校教师,要保护聋儿运用语言并进行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允许聋童经常犯错误,要支持、鼓励、吸引聋儿多与老师、同学和其他人交谈,体念语言交流的乐趣。不要一味地强制让聋童学说话、听音、读唇语等复杂而又困难的事情,其结果可能是事倍而功微。要让聋生家长理解双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取得聋生家长的配合。如果一名聋生读到小学毕业仍不能用口语与健全人进行交流并不奇怪,但如果连一张便条都写不通,甚至无法与正常人进行最基本、最简单的书面交流,这就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了。双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杜绝这一现象的再生,让聋生不仅能掌握聋人手语,使之能与其他聋人无障交流交往,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程度的书面语,为其今后走入社会后,能用书面语言与正常人交流交往,能看懂各种各样的书面语材料,能用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等等,而这一点对于聋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通过双语教学,让聋人掌握这两种交流的工具,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生存条件,奠定最坚实的发展基础。
3.2双语双文化教育实施的原则
1、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根据聋生的具体情况决定应对聋生采用哪种教育教学方法。无论多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必定要有与其相应的教育对象。对于聋生群体而言,他们听力损失的程度也是不一致的,对于那些听力损失程度较轻,或配戴适合的助听器后,能够较好的进行口语训练的学生来说,我认为主要还是应该发展其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能力。而对于那些听力损失较为严重,配戴助听器后都很难进行口语训练的学生,我觉得还是应该以培养他们的手语和书面语言能力为主。
2、肯定聋人手语是聋人母语的地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只要能够提供适当的手语环境,聋儿就能够毫不费力的自然习得手语。聋人手语对聋人来说是最好的语言。科学研究发现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手语来表达,双语教学适合所有儿童,只是侧重点可以不同而已。有残余听力的聋童经过语训,口语可能很好,但他们也有权力学习他们的第一语言--手语。我们要承认聋人手语和聋人文化的价值,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真正承认他们的人权平等和人格平等。
3、要抓住聋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不管是手语还是口语,都应是越早学习越好。我们都知道,聋儿年龄越小,其模仿能力就越强,学起来也就越快,这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另外,对于那些没有条件或很难进行口语训练的聋儿来讲,越早学习手语,也越能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这对于聋童以后学习书面语言将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聋幼儿早期沟通手段的获得和掌握对其早期经验的获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聋儿掌握手语能与健全人掌握口语同步。
4、双语双文化教育不排斥口语,相反,双语双文化理念者认为手语和口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以前的“手口综合交流法”理论认为在聋校教育教学中,应先发展聋生的口语能力,而手语能力聋生会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无需多学。但“双语双文化教学”理念强调聋儿应及早学习手语,掌握自己的母语,它推崇的是让聋人得到两种语言,成为一个平衡的双语者。
4.如何开展双语双文化教育教学
4.1要营造一种宽松的语言环境
大多数聋儿在入学前,都没有学习过正规的手语,有些聋儿甚至只会摇摇头,摆摆手之类的最简单的交流,因此,聋校教师要注意为聋童创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多鼓励,多交流,不批评不指责,容许他们经常犯错误。要随时随地把需要向聋儿传达的信息都用日常手语表达出来,提高聋儿对手语的敏感性。要让聋儿感到随时随地的需要日常手语,感到手语有助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从事其它活动,并使他们在日常手语的交流体验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样就能激发和强化他们借助手语进行语言交流的需要。
4.2要将手语作为一门教学语言和一门课程
有些老师认为,手语对聋儿学习汉语(书面语和口语)有负面影响,就不支持聋儿学习手语,甚至是反对聋生上课时运用手语。其实,这一观点对聋生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对于一些听力补偿得好,有康复条件的聋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这是必须要做的,但试想想那些农村贫困山区的聋哑孩子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又何谈配戴好的助听器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呢?如果聋儿连一种语言都没有掌握,也不会运用,他们又如何来跟着老师进行口语、书面语和其它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呢?因此,我们必须要将手语作为聋校教育的一门基本教学语言。
诚然,聋生的自然手语由于没有独立的语法体系,而且词汇量也很贫乏(相对于口语而言),特别是在虚词表达上更是非常欠缺,这些都是困扰我们聋校工作者的重要原因。聋生在书面语的表达中普遍存在着语序颠倒、词不达意、句不连贯、文不通畅等现象,这除了因为聋生从小缺乏应有的语感、语境外,也与聋生的手语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聋校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手语的研究和丰富,另一方面将手语纳入聋校教学的内容时,要十分注意手语的规范化问题,将手语当成一门语言来对待。
在聋校教学中要开设手语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规范聋生的手语行为和手语习惯,丰富聋生的手语词汇,引导和继发聋生的手语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要大力加强聋生的各种交流活动,在各种交流活动中培养聋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手语、口语和书面语)
1、鼓励聋生多与同学们用手语交流,同老师交流则可以手语和书面语并用
2、可以开设书面语和手语的交流课,利用课堂交流、QQ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引导聋生多采用书面语与正常人进行交流,提高他们对书面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其今后走入社会早作准备。
3、通过手语课堂,定期举办手语交流活动和竞赛等多种形式,使聋生能规范的运用手语,具备熟练地运用手语交流、汉语和手语互译的能力,聋生只有具备了手语和书面语、口语互译的能力,才能够真正掌握各种语言形式,才能够减少其书面语表达中的各种各样语病的出现,聋校才能真正发展聋生的各种语言能力,完成语言教学任务。
4.4在聋校的中、高年级,要优先发展聋生的书面语能力
在聋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手语教学,而忽视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或者片面强调口语教学,机械套用“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的原则,对聋生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在教学中,可以为聋生制定一套书面语优先发展,以手语或口语促进书面语发展的教学方案。
4.5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吸纳聋人教师参与双语双文化教育教学
聘请手语和汉语都很熟练的聋人做教师,能够更好地促进聋校实施双语双文化教学。对于双语班聋儿语言教育的最初的基本要求,是使他们得到知识和信息,获得同外界交流的能力以及健康发展的基础。聋人教师有亲身体验,懂得聋孩子的需要和特点,可以给孩子做语言和人格的榜样。手语是打开聋儿心灵的最好钥匙。相对于健听教师而言,聋生对聋人教师具有天然的亲情,他们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喜欢和自己的聋人老师打交道。聋儿从聋人老师的身上看到的是自信、是勇气、是成功,能充分地感受到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些是他们今后成长和发展所必须的。
双语双文化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是一种新生事物,有些人可能会很欣赏它,赞同它,但有些人也可能会反对它,甚至攻击它。我认为我们不必急着去全盘照搬或是全盘否定它,我们应该给它一个成长和表现的机会,让实践来检验它,证明它,要让事实来说话,不管是成功了还是最后失败了,我们都可以到那时候再来一个更全面更有价值的探讨。
以上赘述了很多,这些都是我对“手口之争”及“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看法,不妥之处很多,但它如果能对大家在认识“手口之争”及“双语双文化教育”方面有所帮助我就甚感欣慰了。
参考文献
[1]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主编《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中国盲人出版社
[2]张宁生.《有关“双语”话题的几句补白》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刘宗萍.《聋校语言教学改革初探》 中国基础教育网 2008年11月27日
[4]许小莉.《聋校“双语教学”之我见》
收稿日期:200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