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2009-08-11郭俊清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转变观念质疑

郭俊清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敢提问题或没有问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观念上的障碍,二是学生心理上的依赖。如何切实转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课程改革,呼唤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方式,教师要适应时代潮流,跟上课改步伐,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转变观念、创设环境、质疑

实践表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敢提问题或没有问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观念上的障碍,课堂教学一副君临天下的威严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学习已见怪不怪,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现成的结论答案,对学习失去主动性,养成惰性;二是学生心理上的依赖,把教师的话当作"圣旨"不假思索与质疑,在小学高年级尤为突出,这种单一、被动 、陈旧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如何切实转变这种被动呆板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虑的实际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动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新基础教育提出,把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

课程改革,呼唤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方式,教师要跟上课改步伐,必须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创设民主氛围,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1.转变教师观念,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必须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学习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努力拓展理论视野,关注教改新信息,加强师德修养;同时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能力;转变观念,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树立正确人才观,要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由单纯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重结果为重过程,用理论指导实践,用观念指导思考,实实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信任、理解并宽容学生,给学生数学的信心,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给学生实践、探索、创新的动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学困生,更要多一份关爱,让他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得到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多表扬鼓励,即使是幼稚可笑,无关紧要的问题都要肯定其积极的态度,并加以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慢慢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被唤醒,并不断发展。

3.鼓励质疑问题,培养提问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亚里土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在质疑、解疑中培养问题意识。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有位学生提出“一年为什么有大月、小月之分?”“为什么一年中的大月、小月不都是6个月?”等,又如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完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有位同学提出,“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较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能不能说较小数是教大数的几倍?”“6是4的几倍?”等。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证明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思维状态,求知欲望强烈。因此,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激活学生思维,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就会有创造,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就会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4.教给提问方法,培养意识形成

4.1提课题性的问题

一上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让每个学生上课时都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带着问题来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应从以“解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惑”为中心。

案例一:

如教学“9加几”这节课时,首先创设了以下4个情景,(电脑演示)①盒子里面有9个皮球,外面有2个皮球;②海洋里原来有9条热带鱼,又游来了4条热带鱼;③草地上左边有6朵太阳花,右边有9朵太阳花;④水里原有9只鸭子,又游来5只鸭子。每出现一副画面,教师就提问:“你们会看图提一个加法问题吗?”学生提出了四个加法问题。接着教师提问:“那要怎么解决你们提的问题呢?”学生列出加法算式:(1)9+2;(2)9+4;(3)9+6;(4)9+5。师提问:“你们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看着这几个算式你们想提什么问题?”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我想知道怎样计算9加几?”“我想知道怎么计算会比较快?”从而很自然地揭示出课题。

像这些问题就属于课题性的问题。为了丰富提问题的形式,教师可尽量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很自然地引出课题,让学生自己真正感到问题可提,需要提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4.2提模仿性的问题

我觉得提模仿性的问题适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学习某一类知识的开始,老师可先进行示范性提问。

案例二:

如教学“2、3、4乘法口诀”,在教学2的口诀时,先出示两只企鹅,然后教师示范性地提出以下四个问题:“一只企鹅两只脚,两只企鹅几只脚?”“用加法怎么计算?”“加法算式怎么改写成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怎么编成乘法口诀?”以后学生在学习3~9的口诀时,就会模仿2的乘法口诀进行提问。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出示了4只青蛙让学生提问,学生就会模仿2 的乘法口诀提出这四个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平时较少接触的,比较抽象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先作示范性提问。

案例三:

如教学“可能性”这节课,教师先拿一个玻璃杯子,里面装着2个红球和2个蓝球,学生一下子不会提到可能性的问题,教师可先示范地提出:“你们闭上眼睛,猜一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这时教师又往杯子里添上三个球,这时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上面提的问题来提问。

以上提的这两种问题就称为模仿性的问题。学生可先模仿教师的提问进行提问,以后逐渐学会自己提问。

4.3提信息性的问题

案例四:

如教学“观察果园”这节课,学生来到了果园,教师提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如:“果园里几种树?各有几种?”“每棵树能产多少千克的水果 ?”“每千克水果的价钱是多少?”“果园一年的总收入是多少?”这些数据有的可以由教师直接提供,有的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来获得。

以上这些问题是有关信息性的问题我们称信息性的问题。

虽然提这类问题的价值并不大,但它们却能培养学生平时注意收集有关数学方面信息的好习惯,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课外的实践能力。

4.4提比较性的问题

当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时,学生就比较容易提比较性的问题。

案例五: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时,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提问题。生可提:A.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B.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C.图形的特征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D.图形的边、角有什么变化?怎么变?

提这类问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比较,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及纵向的联系。

4.5提推广性的问题

推广性的问题是指把某一个具体的结论、公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或者推广到其他的领域,而不是就事论事。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许多的科学家从小就善于提出推广性的问题,长大后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案例6:

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时,学生提出:“怎么求圆柱的体积?”我引导他们思考,联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学生通过回忆,想到我们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统一成一个公式即:体积=底面积×高,接着学生提出猜想,“圆柱的积极计算是否也可以用底面积×高?”然后学生通过动手证实这个猜想,发现圆柱可以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时有个学生提出:“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那么是不是计算所有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呢?这个公式能否进一步推广呢?”我表扬他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让全班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自己去查找资料,去研究,去思考。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树立“不惟书”,“不惟师”的思想,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必将能培养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才,为他们的将来创造条件。

收稿日期:2009-05-06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转变观念质疑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方寸田园 语言氧吧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区域活动下影响幼儿生命发展的因素探讨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