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的术语规范问题

2009-08-11裴亚军王作新

中国科技术语 2009年3期
关键词:术语国学规范

裴亚军 王作新

摘 要:国学的术语规范指的是国学所属各学科的术语规范。国学术语的规范既是术语学和国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它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术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国学术语的概念划分、科学定义、术语定名和译介等方面对国学的术语规范问题作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国学,术语,规范

本文所说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医学、文学、语言学等。近一个世纪以来,多数术语尤其是科技术语都来自国外,中国的科技术语工作主要是为外文术语所表达的概念确定合适的中文名称,而包含多个学科的国学术语,其概念的定名和规范则需要中国人自己来完成。国学术语的规范既是术语学和国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它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术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术语的规范,实际上是国学所属各学科的术语规范。它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规范工作包括概念选取、术语定名、科学定义和确定合适的外文名称等几方面内容。

一 开展国学术语规范工作

的必要性和重难点

科技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对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新学科的开拓、新理论的建立、新信息的交流、科技成果的推广、书刊的编辑出版、文献的存储和检索、人类的资源共享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国学术语规范工作的重要性

国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的思想资源,成为现代化赖以生长的土壤。加强国学研究,促进国学发展,有助于恢复文化自信,唤起文化自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推进中国文化的竞争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1]-。

国学术语的规范,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和荀子的“正名论”。不过,整体上看中国的国学术语并没有得到学者们的重视,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和严格的科学体系。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国学的创新发展。

繁荣国学,规范其术语是重要内容。继承中国传统术语学思想,在科学基础上规范国学各代表学科的术语,是创建符合汉语特点的中国术语学,开展国学创新和弘扬国学文化,推动中华文明的系统性文化工程,因此十分重要。

(二)国学术语规范的重点和难点

较之西方术语,国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术语往往因此具有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特色,在语言上也呈现出不同于西方术语的特征。规范国学术语,首先必须考虑文化因素。比如,中医学中大量的术语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了自己的术语体系。这一体系同时还具有如下其他学科不具备或者较少具备的特点[2]-:1.历史性。由于中医药学的历史性,术语多为古代汉语,有时字即是词,有时短句也视作一个词,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等。2.人文性。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比如阴阳、五行、三子养亲汤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3.定性描述多而定量描述很少。比如实喘、虚喘、冷哮、热哮等,都是定性描述。4.抽象概念用具体名词表述的情况多。如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等等。进行中医学的术语规范,显然不能脱离这一独特体系而孤立地进行。

其次,国学走到今天,其术语定名还必须符合新时期国学的发展现状。并且,国学要走向世界,注定还存在一个汉—外译介的过程。因此,国学术语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问题,同样是国学术语规范工作的重要内容。

国学术语的上述特点和要求,决定了其规范化工作的特殊性和任务的艰巨性。

二 概念的划分

维斯特认为,划分概念始终是优先于划分名称的[3]-。从这一观点出发,国学术语的第一阶段工作,就是对概念的选择划分。语言形式上,即哪些概念能形成某一学科中的术语,哪些又必须被剔除。比如训诂学术语,有的专家总结出了上百个术语,而在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主持的相关项目中,则仅仅收录了不到50个[4]-。建立术语概念的取舍标准,是开展国学术语规范首要的工作。

问题在于,国学各学科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比如,按照现代的区分标准,中医等属于医科,术数、天文等属于理科,而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等又是典型的文科。概念的取舍标准,各学科并不相同。

2007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试用文字学名词。在其审定例释中[5]-,审定委员会确立了如下四条收词(概念选取)原则:1.较为罕用或不太重要的名词不收。如“结绳、叙辞、命辞、占辞、验辞、贞人、标准器断代法、拓本、摹本”等名词在文字学领域中虽时有使用,但其所表示的并非基本的、重要的概念,这样的术语不予审定。2.尚不够成熟稳定的术语不收。比如“原始文字、字素”等都没有被收入。3.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有重叠,且主要不适用于文字学学科的术语不收入。比如主要属于训诂学的“说文学”,主要属于方言学的“方言字”等,都不在审定之列。4.概念内涵不清晰、已被更科学合理术语取代的不收入。比如“大篆”。

文字学是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国习惯上将汉字的学问称作文字学[6]-,是传统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学科总结出来的选词标准,无疑能对国学各学科的术语规范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总体来说,笔者认为国学术语的概念选取必须坚持如下几项标准:

1.通用性原则。被选作术语的必须是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在学科内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

2.专用性原则。被选作术语的必须是该学科所专属或者主要属于这一学科的概念。

3.系统性原则。术语之所以能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总体的一部分,是根据它与这个存在于某科学或某技术领域中的概念总体的关系而获得定义的[3]-。更重要的是,被选作术语的必须能指称该学科的术语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概念,对该体系中其他概念的衍生能力很强。

上述三项标准,分别从学科内、学科外和术语系统三个方面对术语概念的选取作了粗略规定。

三 概念的定义和术语的定名

对国学各学科中选取的术语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并确立合适的名称,是规范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般人掌握术语,首先是认识名称,然后再追溯其定义。但是术语学家从事的工作恰恰是把这一过程反过来实施的。换句话说,术语学家首先定义的不是名称,而是概念。只有被选定的概念得到完美定义以后,才能最终确定概念的名称[3]-。这一点无论是奥地利学派还是俄罗斯学派,观点都是统一的。

对概念的通用定义方法一般采用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相结合的方法,涉及与公式有关的概念时,还可适当采用简单明了的数学式形式进行定义。实际上对概念的定义方法可以看做是一个形式逻辑问题,过程虽不复杂,但与专业领域知识联系甚紧,因此这里不赘述。值得指出的是,在国学术语的定义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循环定义和同语反复等问题[5]-。

科技名词的定名本身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比如在规范过程中,往往需要从表达同一概念的多个名词当中选择一个作为正名。同时,在进行具体的定名工作中,又不能仅局限在术语本身,而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学科概念体系的框架。比如,中医药学中如何处理中药方剂术语整理中大量存在的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名、异名和无名问题[7]-,就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全国科技名词委在长期的名词审定工作基础上,确定了八项基本选词原则,即:执行国家对语言、文字的有关规定,定名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构词规律;单义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国际性原则;约定俗成原则和协调一致原则。为了解决国学术语的规范问题,多个学科的专家们经过不懈努力,从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经验。

比如,文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全国科技名词委上述总体原则基础上,结合文字学科的特点概括出通用优先、理据次之和系统权衡三项定名方法[8]-。通用优先就是指把通用性作为定名的首要原则;理据次之是指把术语的字面义与术语实际所指之间的联系看做通用之后的第二重要原则;系统权衡是指在给一组同义术语定名时,除了要考察其通用性和理据性之外,还要考虑同一概念系统内部相关术语用词用字的一致性。

再比如,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结合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总原则,总结出了中医学科术语规范的五个基本理念,即:中医不能丢,充分注意中医学科的特殊性;中医现代化,充分注意到学科之间的趋同性;要有足够的涵盖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允许适当的创新。并结合中医学科特点,概括出坚持能“中”不“西”(能用中医名即不用西医名);切合临床实用;保持术语体系的相对完整性等选词原则。

通过对文字学和中医学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总结认识到,国学术语的定名工作必须做到全面考察、统筹兼顾,既要立足于现实的实际使用,又要注重从历史上进行溯源,探求术语的理据性;既要充分注意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又不能忽视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上述两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所确立的名词规范理念和原则,为本学科的术语规范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国学术语的定名工作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术语定名的本土化问题。国学术语的本土化,说到底是一个概念的科学性与术语的语言表述之间的对立统一问题。国学术语所要表达的许多概念,是中华民族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世界所独有的认识。要科学概括这些概念,首要条件之一就是术语必须符合民族思维习惯和汉语言的表达方式,必须在语言表达上首先达到本土化的要求。

术语本土化还有另外一项任务,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基础上,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学术语,承担着为其他学科的术语本土化工作作出表率的责任,因此自身首先必须达到本土化的标准。

2.术语定名的国际化问题。国学术语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一个汉—外翻译的语言问题,更是一种民族理念和发展模式向外传输的过程。国学要创新发展,必须在定名之时就要考虑到术语输出。比如,在定名之初,需要考虑到术语的定名是否符合国际通用的原则,是否能为科学翻译提供足够的便利,是否能通过对表述形式的科学选择,从而为非本民族人民更好理解国学概念提供足够的便利等等问题。

3.术语定名的系统化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国学日益被看做是重塑中国文化的优秀基因和社会现代化赖以成长的土壤。众多学科都注意从国学中汲取营养,因此国学术语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充当了生力军的角色。国学术语的定名,必须考虑国学知识与国学应用这两个系统的碰撞融合,必须考虑到国学在非国学领域中的应用问题。因此这里所说的系统化,不仅是指国学术语系统内部自身所固有的系统特征,而且更应该被认为是在国学与非国学的融合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对术语命名的一项特殊要求。

四 国学术语的翻译

中国传统上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领域,如中医中药、藏医藏药、武术、传统语言学等,在今天的科技苑仍然在发挥作用,并吸引着国际的注意力。中国在古代就是术语输出大国,历史上特别是传统的汉字文化圈都曾从中国吸收了大量的科技术语。由此可见,国学要走向世界,国学术语的对外翻译和输出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朱毅麟教授在给《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的信中,提到汉语名词的英译应该遵循“国际性”的原则[8]-。朱教授指出,英文名应与国际接轨,或译成外国人能正确理解、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名词。这是相当有见地的。黄忠廉、李亚舒两位教授曾经总结出了外—汉术语翻译的7项基本原则和8种规范方法[9]-。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国学术语的外文翻译同样适用。所不同的是,外—汉翻译和汉—外翻译分别代表了术语发展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本土化输入与国际化输出。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国学术语的翻译则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比如,关于《内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英文译名,常被认为是“内科学”,译作Internal Medicine。在英语中,虽然medicine泛指医学,但临床上则通常是指内科,与surgery(外科)相对。因此“内科教科书”为“Text-book of Medicine”,“外科教科书”为“Text-book of Sur-gery”。从西医的角度看,这样翻译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文字学角度来讲,古代“内”字即“纳”字,凡是可以收入的对象都归于“内”,不能收入的被排除于外。于是,史学认为《内经》记载的应该是当时被认为可以理解、有实用意义而非空谈的有关医学的事物,用《外经》来收录那些玄虚的、空谈的东西,如此则表明中医的“内”与西医的“内”在内涵和外延上是有重大区别的。《内经》所收录的内容证实了上述看法。正是基于以上分析,史学和中医学同时认为,《内经》中论述的不仅是医学中的内科,实际上还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病因等基础医学,疾病分类、诊断、症状、治疗、预后等临床医学,包括预防医学、养生保健、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以及与人生相关的天文地理等[10]-。如此一来,《内经》被译作Internal Medicine就不太妥当了。

由此可见,国学术语的翻译同样是国学术语规范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五 结束语

对术语进行科学规范是国学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的发展进步和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也离不开术语规范。在国学术语的规范过程中,既要贯彻术语审定的一般性原则要求,又要在术语的客体、概念、定名、定义和译介过程中,结合不同学科领域以及中国语言的特点和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此才能更好地研究国学、发展国学和应用国学。

参 考 文 献

[1]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河北日报•文化周刊,2009-2--20.

[2]王永炎,朱建平.五年来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科技术语研究,2005(3):29-31.

[3]隆多 G.术语学概论.刘刚,刘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39-40.

[4]王宁.训诂学术语.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项目报告书.2004:1-3.

[5]沙宗元.文字学名词审定例释.中国科技术语,2007(5):31-35.

[6]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文字学名词.中国科技术语,2007(5):28-30.

[7]高晓山.重名、异名、无名是中药方剂整理的首要难点.科技术语研究,2005(2):55-58.

[8]朱毅麟.对术语汉译英的一点想法.中国科技术语,2007(1):13.

[9]黄忠廉,李亚舒.试论汉译术语规范的原则和方法,中国科技术语,2004(3):18-22.

[10]薛崇成,杨秋莉.谈《内经》的英文译名.中国科技术语,2008(1):44-45.

裴亚军: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00717

王作新:三峡大学文学院,443000

猜你喜欢

术语国学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垂”改成“掉”,好不好?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