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对初中物理的激趣效应
2009-08-11瞿春芳
瞿春芳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如何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所以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稳定和持续。
一、利用实验在导入新课时激趣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最高昂,精神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如果老师在这时通过实验提出问题,用悬念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必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作为引入实验,最好是结果与学生平时的想法不同的实验。例如:老师在讨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将一充满气体的气球压在一只钉子上,结果气球轻易地就破了。然后将相同一气球用相同的力压在布满钉子的木板上,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提出猜想,再演示。老师演示后,再提及社会上的“硬气功表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讲完了如何改变压强这一知识后,再来解释所做的实验: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大大减小了对气球的压强。所以人躺在钉子上并用重锤敲击也没事。这样必会让学生掌握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
引入实验力求趣味新奇。学生对没见过的实验都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子吞鸡蛋”的实验、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的实验、把塑料饮料瓶内的空气抽出的实验、用冷水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的实验,都可使学生感兴趣。通过新奇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探究实验激趣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汽化和液化”一节内容中关于“蒸发”只有几行字,内容很少,教材没有再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会讲到晾同一件湿衣服,如何晾才能更快地晾干这一生活例子,由此牵出一个“蒸发”快慢的问题,这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提上来。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液体的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进行猜想。因为教材没有这段教学内容的文字描述,学生可以放飞思维,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找出实例证明证实这个问题。平时细心观察的学生,似乎如鱼得水,可以举出一大堆生活实例来说明:影响蒸发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究竟有几个?1. 蒸发快慢跟液体本身材料有关,如汽油和水在相同的条件,汽油干得比水快;2. 蒸发快慢跟温度有关;3. 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有关;4. 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速有关。然后给学生分分组,让他们讨论实验方法。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的叙述嘎然而至,或意犹未尽,只要教师稍加留意、精心设计,就能变成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就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探究心理,从而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
三、用实验代替传统的课后作业激趣
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封闭僵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有些教师都持有“熟能生巧”的态度,搞“题海战术”。这些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找不到乐趣,更谈不上提高能力了。在物理作业的安排中我们可以安排一些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外小实验。例如,在学习重力的计算时,与其布置几道计算题,不如让学生去课后测一下自己的重力。还有在学习杠杆知识中,可以布置让学生自制杆秤。学了大气压强后,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不仅能让学生面向社会和生活,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延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充分运用有趣的实验,把物理课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会使课堂内气氛活跃,课堂外视野开拓,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