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生命线
2009-08-07贾玉玲
贾玉玲
【摘要】语文课堂若没有“情趣”滋润,就会令人疲乏、生厌,味同嚼蜡。可喜的是,课改以来的语文课,越来越多地关注情趣,以课文的“情”为基调,以自身真挚的“情”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习语文“未成曲调先有情”。不但调适了学习氛围,而且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笔者认为情趣是语文课的一条生命线,
【关键词】语文;情趣;生命线
The Life Line of language lesson
Jia Yu-ling
【Abstract】If the language classroom don't have"interesting aspect" to moisten, for the meeting make person tired, can pall, insipid.Pleased BE, the lesson change of language lesson, more and more concern interesting aspect, take"feeling" of the text as keynote, turn the student's heartstring by"feeling" of the oneself earnestness, stir up the student's emotion, make student"don't become the melody have feeling first" of the study language.Not only adjustment study atmosphere, and biggest transfer student study of aggressive with active.So the writer think interesting aspect to be a Life Line of language lesson,
【Key words】Language;Interesting aspect;Life Line
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体会最细微的感情,捉摸耐人寻味的思想,感受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言外不尽的神韵,更陶醉于诗人们对大自然叹为观止的描画。祖国的语言多么神奇!哪怕是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森林、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是的,语文真是姹紫嫣红、春意盎然。但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教师要引领着学生步入“园林”,让学生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让那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我们的语文课才有味道。
情趣,语文课的生命线
语文课要上得有情趣,就得让学生进得了课文,在课文的情景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进入课文的“路”与“境”。形象大于思想,语文课人文精神的培育主要途径是情感熏陶与感染,即便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宜孤立进行,而要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相统一。为此,语文课贵在教师能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中,走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这样,情趣才会缘情缘境而生。
1.须创设情境、生发情感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个“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在教学《老王》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当我走过你的身边,我愿带走你的笑脸,心中没有一点阴云,阳光变得更加鲜艳,希望会有那么一天,再也没有眼泪仇怨,再也没有流血离散……这不正是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吗?但我们依然看到露宿街头的心在孤独地呐喊,流血流泪却得不到尊重的灵魂在屈辱中偷生,正是有这样一群被称为“弱势群体”的人们让我们的心灵无法平静。老王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今天,让我们走进杨绛女士的作品,走进老王的生活,去体会另一种层次的爱。”就这样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走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课堂效果非常好。
2.课要上出诗情画意
于漪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更是这样,如果课上得太平板,学生就会昏然欲睡;如果课上得有起有伏,有鲜明的节奏,语文课才能上出诗情画意来,语文课的味才会溢出来。
2.1教学内容应疏密相间。
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语文课也应讲究“疏密相间”,量体裁衣,轻重有当,剪除枝蔓,疏密相间。
2.2教学过程应张弛疾徐。
节奏本是音乐用语,语文课上,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要快节奏地进行。难点和重点部分,则要来个慢动作。张弛疾徐不仅适应学生的身心规律,而且能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3教学形态应动静结合。
“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静”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语文课中的“动”能激活学生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静”则有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如果语文课上“动”多“静”少,就会出现表面上热闹,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如果“静”多“动”少,学生就容易产生疲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4教学方法须走进学生的心里。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从学生的“学”出发,思考学生想学什么,会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助解决。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成为师生向未知方向探索的旅程。我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打破教材这本“圣经”,不囿于课本上提供这幅“图画”,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课前让学生走出教室,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秋天,欣赏田野的秋天,引导学生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受秋天,启发学生感悟秋是美丽的、是甜蜜的、是芳香的、是丰收的抑或是苦涩的……这样把握教材上起课来真是挥洒自如,轻松地走进学生的心里,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也上得情趣十足。这样的课怎会不妙趣横生?
2.5教学语言应生动优美。
教学语言要流畅优美,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学语言要情感充沛、真挚,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能打动学生的心。张洁的《我的四季》中,有这样一句话:“弱者,即使你替他挡过了这次风雨,但终有一次会被淘汰,只有强者,会留下来继续走完自己的路。”在教学时,我激昂地说:“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又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在丰厚的人文中,在绵延的情感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慷慨陈词感慨颇深:“我想在今后,我们的努力也许得到的结果会不尽人意,在辛勤的耕耘过后,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辉煌,我们也会正确面对。”情感由此而发,语言由此而美丽,情趣由此而生,课堂由此而充满诗情画意。
有情趣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有情趣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有情趣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让我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以“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自如,与孩子一起在情感的世界里徜徉,让语文课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 语文天地》
收稿日期:2009-05-26
作者地址: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25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