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热捧以后的冷思考
2009-08-05贡和法
贡和法
2008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一所名校的升旗仪式。这次升旗仪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学校安排了高三年级的A同学作了国旗下的讲话,讲话的主题原本是极为普通的学习经验和方法的交流。由于讲话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因此,全场3000多位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和仔细。但是A同学话锋一转“以上是我对原先准备好的稿件的一些提炼。实际上刚才的发言并非是我的初稿,第一篇稿子因为对于国旗下讲话这样的场合不太合适而被毙了……只能另起炉灶。但现在,我仍然要斗胆临时篡改,讲一些没有经过老师审核的话,原因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接下来A同学主要围绕“如何选择强劲的竞争对手、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挑战自我”等方面作了脱稿演讲。在A同学结束讲话时,全场3000多名学生和近200位教师给予了长时间的掌声,以表示赞许和鼓励。
事后了解到,A同学的讲话一段时间里在校园里产生了一场“冲击波”,A同学也成了该校人气最旺的学生,深得师生的热捧,许多学生也纷纷表示要向A同学学习并以此为榜样。
分析
经历了这次升旗仪式后,我对A同学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剖析A同学这次国旗下的讲话深得师生热捧的缘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异学业成绩光环的折射。
事后了解到,A同学的学习一直是比较得法和高效的。在10月初全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的摸底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是全市高三学生中学习成绩的佼佼者。在秋季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以后,由学习成绩如此优秀的学生作国旗下的讲话,介绍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自然有它的轰动效应,对全体学生能起到一个鼓舞和榜样的引领作用。因此,优异学业成绩光环的折射是A同学深得学生热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2临场演讲气质水平的折服。
据该校学生处的领导说,A同学有较高的演讲技能和水平,在读初中时就在市级的演讲比赛中获过奖。身临国旗下讲话的现场,确实可以看出A同学具有很好的演讲才能。比如他在脱稿演讲时有这样一段结束语“我最后呼吁大家,请勇于挑战自我。面对如今严峻的高考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当自力自强。于荆棘丛中杀出一条血路,于波涛汹涌中握住一杖短楫,于茫茫大洋中辟出一条航路,让我们用挑战书写人生。我坚信,鲤鱼终将跃龙门,雄鹰必会击长空!”像这样有激情的演讲本身就具很强的鼓动作用。看到自己的同学中有如此脱稿演讲才能的人,许多同学自然会被其的才华所折服;看到有这样优秀的学生,许多老师也自然会倍感欣慰。因此,A同学临场演讲的气质和水平令师生折服。这也是师生共同热捧A同学的一个原因。
3敢于挑战自我与权威的胆量。
A同学国旗下的讲话,并没有特别离谱的言论和不健康的内容。他只是想利用国旗下讲话这一平台来充分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但A同学挑战权威,第一稿审核没通过而依旧“临时篡改”的演讲举措。客观上迎合了现代高中生自我意识增强、追求独立甚至对学校严格规范管理有“逆反”的心理,加之在如此正规和大型场合A同学挑战自我获得“巨大成功”的情景下,许多学生不免会自发的给予长时间的掌声。因此,A同学敢于挑战自我与权威的胆量和魅力也不失为一个赢得如此多学生热捧的重要原因。
思考
透过A同学国旗下的讲话受热捧的现象,我觉得在这一事件的背后有些属于教育内在的问题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教师思考的。
1德育应关注活动的效果。
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道德知识的灌输只有扎根于学生生活之中才有意义,才会产生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付诸道德实践,转化为道德行为,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德育活动时,方案要精心设计、手段要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要统一、评价和调控要有机结合。上述事例中A同学国旗下的讲话所产生的“冲击波”,可能是活动的组织者事前是没有预料到的。现代高中学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德育活动的组织者事前预料不足,事中有效调控缺失,事后不加及时引导。那么,有可能会导致活动负效应的出现。因此,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德育的效果是建立在诸多德育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础上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位,都会导致德育价值在不经意间的悄然遗失,最终导致德育效果的大打折扣。
2德育应注重价值的引领。
创新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予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必将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是预防青年学生各种行为问题的治本之法和长效机制。正如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拉斯思所说:“假如我们能够协助他们(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则能改变他们的行为。”
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面对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不仅自我意识很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多元社会价值观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相碰互撞。教师从事的是教育工作,而教育的伟大源自一份厚重的责任感,因此,教师需要有一种担当的意识,担当时代的使命,担当给予学生正确价值引领的使命。德育工作者要从德育活动的工具价值跟理性价值高度统一的角度,出发,注重在德育活动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否则可能会引起学生价值观的混乱。上述事例中A同学国旗下的讲话一结束,升旗仪式主持的老师如果教育意识很敏锐的话,会在给予A同学精彩演讲充分的肯定同时,也会对青年学生进行个体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辩证统一这一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的教育,以弥补A同学国旗下的讲话有可能对听讲者带来的负面冲击。如果有时问的话学校德育部门的领导或班主任老师还可以找A同学进行一次“心灵对话”,引导他认识“积极发展健康个性”必须以“严格规范共性”为前提和基础,教育该生在放大自我的同时要和集体的价值观念保持高度的一致,特别是在升旗仪式这样的全校性的活动中更要有集体意识的约束。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工作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过程。
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人的灵魂与精神,关乎人的价值追求与人生道路。因此,有教育责任感和教育智慧的德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完全正确的,但不能过度地强化学生的个性以异化成学生主观性的滋长和自我意识的膨胀,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必须保持的清醒和应有的理性姿态。
3德育应抓住关键的事件。
在日常的德育教育活动中,一般的信息刺激往往很难震撼学生的心灵。但“关键事件”却常常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发生逆转。
2005年9月8日,西北师大附中补习班的张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进行检查。他突然发现教室门口的垃圾桶内有半个用塑料袋包着的饼子。他愣住了。
张老师平静了一下情绪,严厉地问:“这大饼是谁吃的?怎么扔了?多可惜!你们没有经历过困难的日子,不知道粮食的可贵。”
全班80多个学生面面相觑,但没有学生敢站起来承认。局面僵持着,空气都凝固了!
张老师看看大家,默默走到垃圾桶的跟前,慢慢弯下腰伏下身子,从垃圾桶内拣起大饼,对学生说:“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就吃了。”当着大家的面,张老师一口一口地吃着这个大饼,使劲地咽下去。那大饼很干,张老师清瘦的脖子都冒出青筋来了。
80多个学生见此情景都惊呆了,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
那位扔饼子的学生猛地站出来,满脸泪水地向张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冲上讲台要阻止张老师,张老师把饼子分了一半给他。就这样,师生俩在讲台上一人一半将饼吃掉。台下的学生泪流满面……
上述的案例启示我们:学生的道德发展是具体的、有细节的甚至是可以感受其状态的。关键的事件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认知上的升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获取情感的体验、道德意识的唤醒。德育应像呼吸一样自然,这种自然而强烈的冲击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高峰体验”,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真实的、长久的震撼,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的事件来自对教育活动中“有意义事件”的辨别。其实事件的本身没有关键与非关键之分,重要的是教师对所发生的事情的解释和分析。因此,一个有经验的德育工作者,一要对所发生的教育事件作出价值判断;二要创设或抓住“关键事件”;三要善于因势利导,那么这些事件就有可能成为学生思想剧变的催化剂。上述事例中A同学的国旗下讲话,对其个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值得辨析的“有意义事件”。如果在A同学讲话结束后,我们的教师能够很好的加以引导的话,他自身肯定会理智地进行“自我澄清”的,因为集体是有规范和纪律的,没有经过教师审核的讲话内容一旦有过失的话,那么在3000多人中造成的影响就难以在短时内消除,同时也会对主持活动的老师带来不应有的伤害。通过这种有意义的辨析,相信A同学定会内心澄明、胸怀开阔、视野拓展。对他今后的学习乃至人生发展是有益的。让学生懂得在尊重他人、遵守集体规范的基础上来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也是德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