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合作的智猪博弈分析
2009-08-05郭骏
郭 骏
【摘要】文章利用智猪博弈分析了最有利于建立两国经济合作关系的方式,并对中日经济合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中日双方应采取合作的态度对待双边经济合作,在形成经济合作关系的过程中,日本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关键词】智猪博弈 经济合作 中国 日本
一、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近年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热衷于国际经济合作。而国家参加经济合作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他们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得到的收益大于他们不参加时的收益;而一个很重要阻碍就是大家都不愿承担构建经济合作关系的成本。因此,设计一种合理的,大家都首肯的成本承担方式对推进国际经济合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来确定成本承担方式?以下将用智猪博弈方法来进行分析。
假设有两头猪(一A猪一B猪,A的食量要大于B)在同一个猪舍中,他们使用同一个食槽进食。A和B都知道对方的食量和吃食速度,也知道对方的所有想法。在食槽的一端有个按钮,每按一次就会有10单位的食物滚进食槽,而按钮的成本是2单位的食物。如果是A按的钮,B等待,那么A可以吃到6单位,扣除成本,净得4单位,而B可以得到4单位,没有成本。如果B按钮,那么它得到1单位食物,扣除成本,净得为-1,而此时A可以得到9单位的食物,而没有成本。如果双方都不按,那么大家都无食可吃,也不支付成本。如果双方都按,A得到7单位食物,扣除成本,净得5单位,B得到3单位食物,扣除成本,净得1单位。以上博弈的具体表述见图1。
在这个博弈中,站在B的角度看,无论A是否去按按钮,它的最优策略都是等待(不按),因为无论A采取按或者不按的策略,B采取不按的策略的支付都大于它去按按钮时的支付(4>1,0>-1),因此,B是肯定不会去按按钮的。而A和B之间,所有想法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已知的,A也知道B不会去按钮,在这个前提下,如果A按钮,它的支付为4单位,如果不按,支付为零,因此A的最优策略是按按钮。所以,这个博弈存在一个纳什均衡,那就是A按钮,B选择等待,支付情况为(4,4)。
以上是对智猪博弈的一个简单的描述,而如果我们对两国间的经济合作进行一些合理的假设,那么智猪博弈是可以模拟两国间经济合作情况的。
假设有甲、乙两国,如果这两国采取经济合作,他们都会获得正的且对于双方来说可知的收益(甲的收益大于乙的收益)。同时经济合作的成本也是确定的。最简单的情况是假设这种成本是一次性付出的,且不足以影响双方对经济合作的决策(类似双猪的情况)。在以上简单的假设之下,收益较大的一国会完全承担起构建经济合作的成本,而收益较小的一国则会无成本的参与。考虑到双方具体情况、收益分配与成本付出的复杂性,以上简单的模拟会与实际情况稍有不同,而可以将经济合作各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得出大致结论:获得收益更多的一国,对构建双方的经济合作体系有义务付出更大的成本,提供更多推进合作的公共物品,而收益较小的一国则相应付出较少成本。
二、中日经济关系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近年来,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这表明中日之间关系得到了改善,“政冷经热”的现象有所改观,双方都认识到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来考察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具体情况。贸易结合度(TCD)是由经济学家布朗(A.J.Brown,1947)提出,后经过小岛清(1958)等人的研究得到了完善,并明确了其统计学和经济学上的意义。贸易结合度计算公式为:TCDij=(Xij/Xi)/(Mj/Mw),其中TCDij表示i、j两国间贸易结合度指数,Xij表示i国对j国出口额,Xi表示i国出口总额,Mj表示j国进口总额,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TCDij>1表明i、j两国贸易关系紧密,TCDij<1表明i、j两国贸易关系松散,TCDij越大表示i、j两国贸易关系越紧密,反之则越松散。表1为中日两国间近年来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由表1可知,中日之间贸易结合度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中日平均TCD为2.64,略高于日中平均TCD的2.57,即平均来看中国对日以来程度更大。而从2002年开始,中日TCD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而日中TCD则相反,即中国对于日本来说在贸易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而日本的地位则在下降。尽管如此,从各年TCD指数与平均TCD来看,中日贸易依然非常紧密。综上所述,中日双方在贸易中紧密程度很大,但中国重要程度正在提升。
投资方面,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各年日本对华投资依然较大,2003-2007年间日本资金占中国接受资金的比重在5%-9%左右,且此比重正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日本对于中国在投资上是重要的,但重要程度正在下降。而中国对日投资较少,占其总投资额比重也较小(2004-2007年各年比重分别为0.27%、0.14%、0.22%、0.15%、0.47%),这说明日本并不为中国资金所青睐。中国是现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在投资方面,前期接受了大量的投资,资金相对饱和,因此在来可能接受国际投资空间会萎缩。这定会影响日本对华投资,可以预见的是,日本对华投资在未来会继续下降;而由于中国经济富有活力,很多资金都会出现跨国界倾向,因此,中国资金流入日本会增加。
从经济影响方面看,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日本经济复苏有重要影响。目前日本正处于第三次长周期扩张阶段,而这次扩张的特点为,前期衰退严重而扩张期实际GDP增长缓慢。日本出口迅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华出口迅速增长。日本在2002年较上年同期出口增长了6.39%,这样搞的增长率在日本2003年的复苏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同年日本对华出口增长了32.3%,而美国出口只增加了1.1%,对欧盟出口却下降了1.89%。在2002年日本出口的6.39%的增长率中,中国贡献了2.48%。而在以后,日本经济要全面复苏,也离不开中国的拉动。
三、中日经济合作智猪博弈分析与经济合作政策建议
从第一节两国经济合作的智猪博弈模型中,可以得出结论:在经济合作中获得更大利益的一国,将在构建经济合作关系过程中付出更多成本。
在第二节的分析中可知,中国和日本对于对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双方进行经济合作的收益更大,因此进行经济合作是双方的最优选择;而从经济合作的各个方面看,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中国的重要性正在提升,而日本正好相反,在经济影响上看,中国更是日本经济摆脱困境,实现复兴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综上所述,中日都是现今国际上较大的经济体,而中国更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两国之间进行经济合作对双方而言益处都较大,而从各个方面的收益上来看,日本得到的收益要大于中国得到的收益。因此,根据本文第一节分析得出的结果,在中日经济合作中,日本应该承担较大成本。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给出推进中日经济合作相应的建议:
政治上,建立互信机制,剔除存在于双方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具体说来,应该在政治上消除双方之间的抵触情绪,日本应该正确的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取得中国人民的信任;双方都应培养民间的和平与互信的思想,拉近两国国民的距离,为中日贸易创造更多机会;作为近邻,中日之间对领土主权的争议以及能源方面的冲突与竞争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双方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并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让其影响两国互信的关系,在安全保障问题上应该采取合作的态度,确保地区稳定的局势;日本应该对国内右翼势力进行干预,不能让他们影响两国和平友好的大局,在台湾问题上,应该确定立场,不应当以粗暴手段干预中国内政,影响中国和平统一大计。另外,日本应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双边谈判中,双方都应采取合作的态度,拥有更长远的眼光,共同确定更适合双方长远发展的谈判范围。
经济上,采取合作态度。双方应有步骤的开放市场降低壁垒,采取精诚合作的态度,由于双方发展水平场规模的不平等性,日本应该在贸易上给中国更多便利,例如降低农产品保护门槛,缩小彼此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从而为未来双方能更好的合作,获得更大利益打好基础;在投资上,日本应该抛弃所谓“中国经济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的观点,努力加强投资上的合作,从而提升日本在投资上的重要程度,为以后中日经济更好的合作创造机会;应采取各种合适的手段,消除双方阻碍双方经济合作的障碍,例如双方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双方贸易投资和人力资本的不平衡;努力通过合理手段消除由于双方不同汇率制度给经济合作带来的阻碍。
在国际上,努力处理好各方关系,将其对经济合作的影响降至最低。中日汇率制度安排决定了中日经济关系的非独立性,双方现行对美元的汇率制度造成了中日汇率的扭曲,这对双方资本流动和双边贸易产生的分工收益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双方应该有步骤的改革汇率制度,消除不利影响;另一个影响中日经济合作的重要要素是美国因素,由于美国的霸权地位以及其在东亚的利益考虑,它并不想中日之间形成良好的经济合作,而中日必须意识到双边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要区分轻重缓急,妥善的处理对美关系,将经济合作的阻碍降至最低。
具体来说,中日经济合作可以首先从能源建设、金融合作、环境保护、人力资源、信息制造业、服务业以及旅游业等领域开展,慢慢克服既有制约因素,循序渐进的推进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朱·范登伯格、让·梯若尔:博弈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关雪凌、肖平: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8(5).
[4] 江瑞平:当前日本经济形势与中日经济关系:2007[J].日本学刊,2008(1).
[5]王可: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J].北方经济,2006(10).
[6] 刘鸿洋: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9).
[7] 江瑞平:中日经济关系新动向[J].现代国际关系,2006(4).
[8] 郭凤兰、魏冬梅:论中日经济关系发展及促进对策[J].河北企业,2006(2).
[9] 江瑞平:中日经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J].日本学刊,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