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感悟二则
2009-08-04张新实
张新实
高处不胜寒
一个地方的主官处于决策的核心地位。通常总如影随形地碰到很多事,要你去拍板、决策,别人都以你的意志为服从;还有那无休无止的大会小会,总要你最后讲话总结,还有最不愿称的“重要指示”,大有一言九鼎之势。
这在别人看来是很风光的事,而我的体会这是最伤神、最费力、最无奈的事。你必须熟悉各领域的情况,了解各部门的业务、通晓各方面的知识。否则,说外行话,别人要耻笑你;说平泛话,自觉无趣没味;说了错话,更是耽误工作影响事业。
所以,你必须慎之又慎,苦苦思索,大有日思夜想、呕心沥血的味道。即便这样也不能保证句句正确,事事无误,你的言行必须经住心秤衡量、实践考验、历史检验。
还有更艰难的是,你有时必须在短时间甚至瞬间作出决策,说出决定,一时很难判断事情的真伪,预料事情的后果。如果身边有人将主观偏见、甚至幕后交易也作为资料或背景提供给你,你可能就钻进了陷阱中。
一旦话说出去了就如泼出去的水难收,写成批示就成为白纸黑字有案可查。自己被当成了“挡箭牌”、“挡风墙”,出现问题还浑然不知,代人受过,既成事实,悔之不及。
民间曾经有段子刻画出官场这种生态:“错了能认错的是科员,错了能推给别人的是科长,错了能找到理由的是处长,错了不需要认错的是局长,错7众人都说没错的是市长,永远没错的是伟大的书记。”
这并非好现象,但实际又存在。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到并非“居高声自远”,更多有“高处不胜寒”之慨。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处事,以“谦虚谨慎、三人为师”的精神好学,以“不耻下问、躬身调查”的办法研究,以“知错必改、亡羊补牢”的措施修正。多些说话做事的调查研究,多些决定决策的听取意见,多些处理问题的科学民主,力争使自己有长进、少犯错、不误事,这于公于私都是有利的。
“官腔”的潜意识
常常听到机关有这样的腔调与作派,“我说不能办就不能办”,“你回去,过几天再来看看”,“这事不好办,除非你能找到人”,“这事你去找某某人,我办不了”,“这事我跟你讲过多少遍了,你不要再来找我”……不胜枚举。
大凡这类“官腔”都发生在与人民群众有密切接触,而又有一些权力的部门和岗位,有时随意的几句话,会让请求解决问题的人气上好几天;繁琐的一道程序,让上门办事的人跑上好多趟;甚至以权谋私留下活话,让请求办事的人琢磨着怎样请客送礼敲开紧锁的门。所有这些使人们对机关作风、干部官风、地方政风产生不良印象,“一颗老鼠屎败坏一锅粥”,非得下决心整肃!
“官腔”的背后都是“官本位”思想作祟,一些人當上公务员就觉得高人一等,再有个一官半职就更觉得了不起。坐在窗明几净舒适宽畅的办公室内,对待上门办事的人对待普通的老百姓,总是有那么几分优越感,居高临下,我说你听,我办你服。恰恰忘掉的是自己的地位是谁给的,工作的职务用来做什么的。
如果我们不下决心治治这些“官腔”、“官调”,从大的方面讲,官员与人民群众形成隔膜的阶层,“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从小的方面讲,宿迁永不停歇的软环境整治和民主评议行风等严格的“治吏”,也会重拳落到你的头上。勿谓言之不预也。
在即将开始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中,我们将利用一段时间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不妨就从“官腔”查找起,看看自己,看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腔调与作派。也欢迎经历过办事不便与不快的人民群众帮助我们查找,坚决整改,最终形成一个凤清气正、透明高效、诚信服务的机关办事环境与机制。
(作者为中共宿迁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