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坠落》:索马里缘何战事频仍
2009-08-04杨茜方刚
杨 茜 方 刚
比起《拯救大兵瑞恩》的美国主旋律大片,《黑鹰坠落》既没有站在美国中心,也没有站在道德高位,而是反思了美国在索马里地区的干涉政策。震撼的战争场面,讲述的了一个忧郁、悲伤的故事。
近来,索马里地区因为海盗猖獗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贫穷落后的非洲国家,索马里因为军阀割据导致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而战争也使该地区安全形势日趋恶化,国际救援组织被迫撤离,难民数量不断上升。
为了求得生存,索马里出现越来越多的海盗,大肆劫持来往船只。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动军舰护卫船只安全,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欲以武力打击海盗。于是,不断出现的武力对抗行为,使该地区的矛盾日益激化,随时有升级为区域战争的危险。这不禁令人想起那部记录90年代初美军插手索马里内战的电影《黑鹰坠落》。同样的地区,不同的时代背景,其实隐藏着同样的问题和矛盾。
战争真的能为索马里赢得最终的和平吗?
歧见:为谁而战
《黑鹰坠落》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美军的视角叙述了一场发生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残酷血战。上世纪90年代初,多年的军阀战争导致索马里地区饿殍遍野,仅难民死亡人数就超过30万。势力最大的军阀头目艾迪德控制了首都摩加迪沙,并抢劫国际救援组织运送过来的救援物资,企图以饥荒为砝码赢得军阀战争。美国派出2万士兵保护救援物资并协助联合国部队维持和平。1993年4月,美国刚刚撤兵,艾迪德便向联合国部队宣战。8月底,美国派出精英部队——陆军反恐部队、游骑兵部队及一六零特种作战航空营前往摩加迪沙,计划推翻艾迪德的军阀统治。美军计划用三周时间结束任务,然而战争持续了六周也没有结束。电影描述的就是发生在1993年10月3日的一场激烈战斗,这也是造成美国最终被迫撤军的关键事件。
游骑兵队长被问到为什么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因为索马里的政局动荡,因为有30万人在屠杀中丧失生命,因为这些人没有受到教育,因为这些人只知道相互仇视,所以他觉得,“应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个世界。”
美军抓获了为艾迪德供应军火的商人,在美军盖瑞森将军与他的对峙中,可以看出双方对战争的不同理解。军火商认为他们是以内战的方式来创造属于他们的独立自主的明天,而盖瑞森将军拎出血淋淋的30万死亡人数,义正辞严地指责这是一场“种族屠杀”。他们都全力以赴地去捍卫自己的信念,而双方观念的矛盾预示着战争一触即发。
接下来,镜头转向美军阵营,与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呈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士兵的乐观和自信。他们打来野猪,烧烤聚餐,有说有笑地拉家常,完全没有战争前的紧张气氛。镜头一转,一位艾迪德组织的民兵拿着步枪,朝着日出的方向默默祈祷,与美军的轻松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他们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是不同的。美军抱着一种能够轻松完成任务的优越感行事,而索马里民兵们则抱着为捍卫家园而视死如归的心态。美军人员大多是年轻的军事精英,他们很多人并没有接触过战争,对战争--的看法比较抽象,而长期深陷战争的索马里民兵,他们更明白战争的残酷。
美军得到情报,艾迪德民兵组织的两个重要头目将出现在哈瓦地界的巴卡拉市集,盖瑞森布置了周密迅速的抓捕计划。美军士兵自信可以按计划在1小时之内解决战斗,因此准备工作简化了不少一减掉水、夜视镜等长期作战用品,这为后来战斗中装备不足留下了隐患。
意外发生了,由于准备不足和情报错误,美军陷入了包围。更遭的是,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军队击落,其中一架黑鹰上的全部官兵当场死亡,另一架黑鹰的驾驶员陷入索马里军队控制区。被隔绝在摩加迪沙街头的美军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队,一方面又要想办法解救黑鹰上的队友。
黑夜渐渐降临。在充满敌意的城市中,这一小队美军仿佛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随时会遭遇灭顶之灾。他们与索马里军队发生了激战,结果美军有18人阵亡,73人受伤,索马里军队有上百人阵亡。一场原本计划1小时完成的突击行动,变成了15小时的漫长煎熬。
影片最后,盖瑞森将军看到躺在地上的士兵身上汩汩流淌的鲜血,痛心地俯身擦拭。参加过战斗的他们,也被这场战争所改变。—位美国兵说,“之前有—个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要去参与别人的战争,你自以为是英雄吗?我当时不知道该说什么,现在我的答案是‘不是。我不想当英雄。没有人想当英雄,只是有时候为形势所逼罢了。”
“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终结”,影片是以柏拉图的这句名言拉开序幕的,人们也最终在《黑鹰坠落》电影落幕时看到了战争的无奈。
困局:索马里“泥淖”
这场战斗,美军死亡18人,73人受伤,两架黑鹰直升机坠毁。战争的另一方,艾迪德的民兵组织死伤上百人。而战争的最大伤亡,却是被迫卷入战争的索马里平民,死伤多达1000人之众。索马里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加复杂。影片开头盖瑞森将军在和索马里军火商的对话中强调,美军干涉索马里问题的原因是这里正发生着“种族屠杀”。
索马里问题到底是“内战”还是“种族屠杀”,站在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军队作为外力插足,势必会引起索马里人民的强烈反抗,战争也因此变得更加惨烈。无辜死难的平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他们的生命被肆意践踏。这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美军亲身参与的又一场“屠杀”,而美军自身,也悲壮地成为战争的牺牲品。电影中,美国企图以战争的方式来钳制暴力,以暴制暴的做法最终没能结束战争、带来和平。
回到现实中,近来为打击索马里海盗的猖獗活动,各国采取了各种反海盗的武力行动,有效缓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各国也已意识到,反海盗行动可能会导致海盗“暴力升级”。在2009年4月12日美国击毙3名海盗之后,一名海盗头目扬言,要将美国列为“势不两立的头号敌人”。他说,“哪个国家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将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这说明,国际社会如果纯粹采取军事行动介入索马里问题,其效果是值得担忧的,甚至会激化与各国的矛盾。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深入了解索马里战争发生的原因。索马里地区的各种问题由来已久,原因也错综复杂,而贫困和军阀混战是根本原因。长期以来,物质资料的极度匮乏迫使平民无奈地变为暴民,以武力抢夺那极其有限的生存资源。生存和战斗被划上了等号,这就是索马里人艰难而残酷的生存方式,他们已然习惯了这种竞争。而国内常年的军阀混战,导致索马里缺乏有力的统治政权。正是索马里深刻的社会政治危机才造成了内战不断的局面。如今出现的海盗问题,也是这些危机的延伸。因此,如果不解决这些危机,即使战争能够征服军阀,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统一的政权,还是会不断有民众揭竿而起,为生存而战。影片中民兵头目对被俘的美军士兵这样说:“在索马里,杀人就是谈判。你们真的以为抓到艾迪德将军,我们就会放下武器,接受美国式的民主,或是停止杀戮吗?我们只知道,没有胜利就没有和平,杀戮不会停止。这就是我们的方法。”
美国企图为索马里人民带来他们所崇尚的和平、民主,自由,企图通过战争来促进索马里政局的改革和发展,可事实上,社会变革应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内而外自然发生的,外力的强制改革并不符合其社会发展现状,反而招致憎恶和反抗。影片后半部分曾出现一幕发人深思的场景:5名美军士兵遭到索马里民兵和普通群众的围攻,他们群情激昂地向美国士兵扔石块,充满了仇恨和报复。为解放索马里人民而戰的美军,却成为人民的敌人,这是多大的讽刺。索马里人民所要的民主和自由不是美国式的,而是真正适合索马里社会的。
对于索马里海盗问题,除了对海盗行径的谴责和打击之外,更应当借此对人类的生存困境进行思考。在这样一个资源紧缺的世界,人们依赖各自的竞争优势求得生存。没有丰富的资源,肥沃的土地,索马里人企图利用他们的海域所有权换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他们无可奈何的生存方式。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放弃部分落后国家的发展为代价,否则这种发展会带来种种隐患,海盗事件只是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