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对策与路径探究

2009-08-04王新芹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问题

王新芹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经济增长,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着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教师队伍建设滞后、资源配置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应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体制,落实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问题 发展策略

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取决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而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在农村,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至关重要。

一、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长期存在着定位狭窄、单一应试性、惟城市性、偏离农村等问题。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需求脱节,表现在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偏难;缺乏同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内容陈旧,适应现代化的新内容较少;灵活性不强,缺乏农村特色,未能很好地完成培养有一定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农村劳动后备军这一重要任务。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农村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不能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从数量上看,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小学、初中的教师必须有中师、大专的学历,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农村中小学离这一要求还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再从质量上看,差距就更明显,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究其原因,关键是这些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理论修养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当然,这也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

3.教育资源配置薄弱。现在,多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还与国家要求的标准相差很大,现代教育设备少、教学手段简单,基本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造成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由于信息不通畅,一些边远农村中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学科研活动,一些农村教师在常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所创新。从硬件上来看,农村中小学仍有2000万平方米的危房。很多学校没有正规操场,没有体育馆,无法满足农村基础教育正常的教学需要。

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但同时在课程改革、教师生活待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校长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深刻认识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才能寻求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1.落实新课程改革

现在,农村基础教育的学科课程传授的是普遍性知识,这种以普遍性知识为追求目标的课程,不能切合农村的生活世界和农村青少年的需要,降低了基础教育对农村社会进步、对农村青少年的生活幸福和身心发展应有的作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造,应当遵循两个基本方向:第一,改变普遍性知识的编排与呈现方式;第二,引进、补充必需的新知识。农村中小学课程至少应该在三个层面上满足农村中小学学生的需求:第一,为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第二,为不能升学的学生回到农村提供现实劳动力做准备;第三,为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做准备。只有这样,农村教育的根本宗旨才有可能回归农村人口自身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课程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及其教育质量。为了扭转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有必要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教育,重新认识农村教育,使之受到公正的对待。这样,我国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起到强国富民的作用。

2.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成长速度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更加令人担忧。近几年,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3.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废除重点学校制度,取消等级评估。对中小学进行等级评估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管理部门制订了严密的评估体系,把公办学校划出层次分明的等级,并且根据学校的等级,给予不同的待遇。将中小学等级化容易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从而不利于中小学的均衡发展,损害教育的公平性。等级评估还容易引发学校为评比而盲目攀比、弄虚作假等种种不良现象发生,也容易驱使教师、学生对高等级的过度追求,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为真正推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取消各种形式的等级评估。

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是公共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而在基础教育阶段,这种合理性表现为,基础教育应为所有儿童创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我们国家在发展基础教育上,一直是扶强不扶弱,各种优惠政策向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严重倾斜。办好每一所中小学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责,政府提供的办学条件要基本平等,这样才能给学校提供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推进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能有效约束政府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一所中小学校,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能按照法定的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从而在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这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推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首要的一步是科学合理地制定中小学基础设施基准。中小学办学标准作为行政法规,是资源配置和规范化管理的依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按此建设和管理中小学校,努力使所有学校都达标。中小学基础设施基准的制订既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性;既要考虑教育平等,又要考虑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此外,要限制过量的建设投资,遏制少数学校在办学条件上高投资的攀比现象,制止追求“奢华”的不良风气。

此外,还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考试、评比、升学为衡量办学质量的僵化模式,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基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建立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洋,李然.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5):67-68.

[2]陈小娅.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J].求是,2006,(1):35-37.

[3]周洪宇.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基础和实现途径[J].新华文摘,2005,(14):7-9.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问题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