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称呼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2009-08-04吴俊敏

魅力中国 2009年14期
关键词:翻译文化

吴俊敏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5-125-02

摘要:称呼语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的称呼语体系,因此称呼语能够反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研究了英汉称呼语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翻译造成的巨大困难,认为在翻译称呼语时,应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心理特征,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称呼语;文化;翻译

一、引言

称呼语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根据交谈对象的年龄、职业、身份、地位及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来选择恰当的称呼语,使交谈双方能够愉快地进行下面的谈话。“称呼行为(address behavior)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它可能是社会中权势(power)性和平等(solidarity)性的象征”,因此,分析和比较英汉中的称呼语,揭示蕴涵在这些称呼语中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促使译者在翻译时,更好地传达蕴涵其中的文化信息,从而使目的语的读者通过这些称呼语的翻译,更好地了解源语言的文化,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

总体说来,英语中的称呼语相对简单、泛化,而汉语中的称呼语相对复杂、严密。这其中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和历史渊源。

二、英汉称呼语的分类及其翻译

由于英汉语言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英汉称呼语也各有各的特征及分类方法,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些差异极其翻译:

1.姓名类的称呼语

汉语称呼语中,“常见于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同龄或年龄相仿的人之间”,如学校里自己的同班同学,单位里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事,或者是自己的朋友都可以直接称呼姓名。当然,如果双方的权力地位不同时,即使年龄相仿,也不能直呼其名,一般情况是,权势高的一方可直接称呼权势低的一方的姓名,如领导对下属,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

英语称呼语中,用名字称呼对方比较常见,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孩子可以直接称呼其父母,甚至祖父母的名字。许多学生可以直接叫老师的名字,老师们对这种做法并不反感,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或过于随便。

中国较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表现出一种权势取向,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而西方社会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类型,是一种平等式社会关系的标志。汉语的称呼语讲究“长幼有序”,喜欢以“老+姓”来称呼长者,“老”字代表着见多识广,表示亲切随意。如“老王”,“老李”。而“姓+老”多称呼那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表示敬重对方,但是英语称呼语中很少见到“old + surname”的称呼方式,因为在西方文化中“old” 意味着体衰、保守、无用、失去活力和创造力等等。

2.表示亲属关系的称呼语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比较复杂严密,这是农业社会以家庭为核心的经济方式以及封建等级社会伦理宗法观念的产物。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政治模式决定了汉语亲属称谓重血缘宗亲,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都有严格的区分,以示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究其原因,西方社会没有受到封建等级社会的这些束缚,较早地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自由,平等,独立”,家庭结构也比较简单,亲属的称谓也比较泛化。

汉语亲属称谓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喜欢对非亲属关系的社交对象使用亲属称谓,如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年龄比自己大一点的朋友的妻子,称为“嫂子”。这种称谓亲切温暖,能够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出于礼貌和尊敬,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邻家的年长者。而英语中没有这些繁琐的礼节,这些汉语的称呼语直译成英语会让人费解。

汉英亲属关系称呼语的巨大差异,给翻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汉语称呼语中“长幼有序”,论排行,在英语翻译中往往省去,比如杨宪益、戴乃迭译鲁迅的《故乡》中将“杨二嫂”译为“Mrs. Yang”其中排行老二省去了,“嫂”也省去了,这只是汉语称谓语中用亲属称谓来称呼街坊邻居的独特现象,不宜译成“sister-in-law”。他们把鲁迅的《风波》中的“赵七爷”译为“Seventh Master Zhao”,“爷”在汉语中是对有权势的人的一种敬称,而非英语中“Grandpa”的意思,译文将“爷”译为Master,保留了排行老七,可能是为了凸显汉语文化特色。

3.表示职业的称呼语

汉语中许多职业都可用于称呼语,如老师、医生、护士、工程师、会计,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英语中称呼这些职业的人一般用“Mr./ Miss/Ms. + surname”, 因此在翻译时,我们不能把李老师译为“Teacher Li”,王工程师译为“Engineer Wang”。 4.对陌生人的称呼

汉语中对陌生人的称呼语,有“先生”、“小姐”、“太太”、“女士”、“师傅”、“同志”、“朋友”、“美女”等等,当然也有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陌生人的,尤其用于想拉近和对方的距离,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经常听到这样的称呼,“大哥,帮个忙吧!”或者“阿姨,请问附近有邮局吗?”交谈双方都不是亲属关系,用亲属称谓只是想缩小彼此间的距离。

“‘先生的应用客体类似于今天的‘白领”,多用于脑力劳动者,是正式场合的一种敬称,而“师傅”多用于称呼体力劳动者。“师傅”刚开始只用来称呼有技艺的老工人、厨师、汽车司机等,现在却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称呼,不问职业,不分男女,都可以称“师傅”。

在西方,称呼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有时甚至没有称呼语,而用一些词语,比如“Excuse me, Pardon me, I say there”等用语,来引起对方的注意。有时说Hey;或 Here;或 you,there等用语,语气上不太客气。在翻译时,有些称呼语,比如“大爷”、“大嫂”、“大姐”之类的称呼可以省去不译,直接说“Excuse me”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即可。

三、结语

称呼语带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翻译时比较难处理,我个人认为翻译称呼语,既然要进入目的语文化系统,成为目的语文化的一部分,合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心理较好,以免造成文化冲突,避免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其他民族。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申小龙.社会文化与语言变异[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3] 陈晓春.拿什么来称呼您,陌生人[J]. 修辞学习,2005.4

猜你喜欢

翻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