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求发展凝心聚力铸辉煌
2009-08-01胡茂林
胡茂林
〔关键词〕 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6(A)—0007—02
创新办学模式,为贫困学生解决困难
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增强办学活力,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快发展、大发展。
一是校校联办,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2002年开始,我校同天津精通职业技术学院、育英职专、南开职专开展了联合办学,学生毕业后在天津就业,打开了环县学生外出就业的局面,使学校在困境中见到了曙光。同时,我校还积极争取中央电大、陇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在我校设立了基层工作站。
二是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积极与东莞联德电子厂、深圳比亚迪公司、珠海三灶思泰电子厂等大型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真正实现了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三是零学费入学,开展工学扶贫活动。我们针对近几年环县持续干旱、农民歉收、许多贫困学生面临失学的现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让经济困难的学生先零学费入学,然后利用两年学习期间的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到工厂、企业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近3年的活动中,有2471名学生受益,创收3410万元,生均收入达到13800元。这样既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无钱上学的问题,又能使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营造宣传氛围,使学校招生走出困境
近几年来,我们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对招生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县每年召开的教育工作例会上,教育主管领导就学校招生工作作了专门安排和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县职教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将环县职专的招生人数纳入各乡镇初中的年度考核指标。要求各初中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前景和优势,引导初中毕业生向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合理分流。
除此之外,我们每年提前着手,利用环县电视台、环县电信局、移动公司、环县职专网站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化媒体,采取打广告、发短信、贴简章、送挂历等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国家职教政策家喻户晓。考虑到环县地广人稀、信息闭塞、职教政策很难达到人人皆知的现实,我们派出招生宣传组,进乡入校,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同时,我们利用“省委组织部帮扶的‘1+2贫困生”、“省扶贫办实施的‘两后生”、“比亚迪公司挂牌的委培生”等项目实施的机会,实施项目带动策略,保质保量,给学生免费发放校服、床单被套,对外县籍学生报销路费,使学生和家长能切切实实得到实惠,看到希望,从而扩大社会影响,赢得群众的口碑,起到隐性宣传的目的。2008年招生1703人,学校的招生工作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办学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由于职业学校生源基础差,底子薄,学生迷恋上网、打架、逃学等坏习气较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面对种种现状,学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内部管理。
一是加强政教管理。由一名副校长负全责,政教处抓落实,全天候值班检查,并雇请2名门卫、4名楼管从早操到晚休轮流值班,实行封闭式管理,杜绝校外闲杂人员随便出入。学生宿舍实行“星级”文明达标管理制度,并把每期达标情况纳入班级班风综合考核之中。
二是实行“校中校”的管理模式。根据专业及年级把学生分为7个年级组,每个年级组由1名中层领导包级,并选派1名骨干教师任年级主任,教师、学生由年级组统一管理。学校对各年级组、各班级实行定量考核,奖优罚劣。这样既调动了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良好管理机制。
三是与军校、警校联手,共建和谐校园。近年来,学校同县武装部、公安局、武警中队联手,对新生进行严格的军训,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彻底的治理,带领学生入军营,聘请公安人员搞讲座,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共同建设和谐大校园。
四是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通过对内培养“双师型”教师,对外引进专业骨干教师的措施,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
五是以质立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教务处人员亲自抓教学,在学生中选派教学督查信息员,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形成了“讲规矩、守纪律”的良好教学秩序;通过开展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学生技能大赛等活动,形成了“讲质量、比技能”的良好教学氛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
搭建服务平台,让毕业学生安全就业
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就业质量的高低是职业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我们把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所有入校新生,均与学校签订了经县公证处公证的就业协议。无论是顶岗实习还是毕业后就业,都是在学校进厂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来安排,让学生就业搭上了直通车。为了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学校还在学生就业基地诸如深圳市龙华区、东莞和珠海三灶等地设立“环县职专学生就业服务站”,对就业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建立了就业学生回访制度,为每个学生提供两次就业机会。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农民工培训基地”、“环县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庆阳市农村贫困劳动力输转培训基地”的职能作用,把困难当机遇,以机遇创效益,扎扎实实地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好农民工的输转就业工作。三年来,在我校毕业的1300多名学生,100%就业;受训的7800余名农民工,就业6100余人,大多数岗位稳定,收入较高,每年创造近7000万元的经济收入,惠及本县的21个乡镇,为环县脱贫致富,建设和谐新农村注入了一支生力军,起到了“职教扶贫”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回顾环县职专的发展历程,二十多年来,学校一路开拓进取、凝心聚力,实现了办学模式、招生、就业三大跨越。这三大跨越式发展,为环县职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