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辩证法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009-08-01

甘肃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辩证法心理健康教育

关 锋 赵 魏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A)—0010—01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这正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校的心理教育应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为基础,紧紧抓住以“矛盾”为核心的辩证发展观,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践证明,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需要,采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用矛盾的观点武装学生

其主要内涵是要求学生承认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最后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善于剖析自己,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弱点,又能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并能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看自己容易绝对化,好走极端,要么认为自己什么都行,要么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学生甲是个独生子女,学习生活一直相当顺利,自认为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例如,他有不良的卫生习惯,衣服穿脏了也不洗,头发长了也不理,不拘小节,有时甚至穿着两只不同式样的袜子来上课。同宿舍的人对此十分反感,有的甚至用刻薄的语言讽刺、挖苦他。时间一长,学生甲感到十分孤独,但又不敢向任何人透露自己内心的矛盾,整天苦思冥想怎样对付挖苦他的人,以致上课走神。该生自知存在心理上的障碍,就前来咨询。我们经过仔细调查,决定对他采用三阶段疗法。第一阶段用宣泄疗法。在老师的耐心启发和诱导下,他充分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第二阶段用理性情绪疗法。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我们给他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是如何对待它。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即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心理素质,帮助他摆正自己的位置。第三阶段用行为治疗法。要求他不断完善自己,控制自己。在班主任的督促下,该生改变了不良的卫生习惯并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几个星期后他穿着整洁,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在好转,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

二、 用质量互变原理对学生进行毅力培养教育

缺少意志、毅力是中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现在,大多中学生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生活,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与决心。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表明,学生应重视量的积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但是为什么要去做,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怎么办,这就不仅是一个理论教育问题,还需要解决一个心理驱动问题。做,就要有毅力,就要吃苦,要持之以恒。因而,质量互变观点的教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教育,就同培养毅力的心理素质教育密不可分了。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时,我选择了乒坛名将邓亚萍的事迹,在教学中突出分析她从4岁起在乒乓球运动生涯中坚强的意志和非同常人的毅力,教育学生要敢于面对困难,以顽强的毅力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部分中学生中存在着“习惯成自然”、“机械的因果决定论”的陈旧思想,在顺利、成功时不能够居安思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又看不到光明。这些思维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乙原来数学成绩优秀,一次参加全校数学竞赛中因发挥失常,失去了获得奖学金的机会,情绪一落千丈,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数学成绩直线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谈话中告诉他逆境能提高个人的认知感受能力,没有对事物深刻认识就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更不能有所作为。逆境带给人身心的劣性刺激,但能促使人对自身和周围事物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并加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有过苦难生活经历的人,具有较高的挫折耐受力。通过这些道理,使他认识并懂得这一道理,后来老师和家长合作,一方面帮助他学习书本知识,另一方面重视对他人生观的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一年后,他的数学成绩显著上升并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猜你喜欢

辩证法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