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清嘉庆道光时期的制度性腐败

2009-08-01张国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嘉庆道光制度

张国骥

摘要:清嘉庆道光时期官场全面腐败,从根本上讲,是君主专制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封建文化结下的恶果,是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官场缺乏选贤任能、优胜劣汰的制度保障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制度问题,可以说是一种制度,陛腐败。

关键词:嘉庆;道光;吏治腐败;制度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9)03-0118-06

清嘉庆道光时期,作为指导和规范封建官员为官从政的道德准则,如仁政爱民、忠君爱国、廉洁奉公、公明勤俭等从整体上失去了对官员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官员作为一个群体,并不遵循这些道德准则,贪婪之辈,无能无知之辈,野蛮残忍之辈,还有敷衍塞责、唯唯诺诺和钻营逢迎之辈充斥官场。他们贪污腐化,醅烈虐民,欺骗蒙蔽,消极怠工,漠视民生,致使贪婪与权力相结合所产生的腐败无能与权力相结合所产生的平庸无知与权力相结合所产生的昏聩,野蛮与权力相结合所产生的虐政在整个社会随处可见,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官员最腐败无能、最平庸昏聩、最酷烈残忍,也是最漠视民生的一个时期。清嘉庆道光时期吏治已经全面腐败。为什么此时吏治出现全面腐败,腐败的性质是什么?我认为,清嘉庆道光时期吏治腐败主要是一种制度性的腐败,是封建专制制度、封建道德文化和官僚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道德禁欲主义与吏治腐败

官德为做官之本,然而,嘉道时期用道德禁欲主义苛求官员,却使官员对廉政的践行失去了人性基础。儒家对官员为官从政的道德要求,到了“存天理,灭人欲”宋明理学时期,变得十分僵化,官员如果完全遵守,那么,他们就必须摒弃一切人的感情和愿望,连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往往也被看成是不道德、有玷官常的行为。在嘉道时,官员们因正常的饮酒听戏而受到处分的不少。在某种程度上,此时的朝廷大有用道德约束来代替各种激励的倾向,以为只要在道德上下功夫,官员就可摒弃一切杂念,忍受清贫。事实证明,依据这种思想制定的官吏管理制度往往不切实际,难以持久。道德禁欲主义在实际生活中不仅不能促使大多数官吏做好官、清官,反而使当时的好官、清官生活得异常艰难。

被嘉庆皇帝称赞为“半生唯独宿,一世不贪钱”的朱王圭“门庭卑隘,清寒之况,不减儒素”;大学士董诰,父子历事两朝,未尝增一亩田,一椽屋;王鼎清操绝俗,死之日,家无余资;以廉操著称的傅鼐,死后,二妾寡居,稠粥不给;巡抚觉罗吉庆,每于署中购屋三间,仅避风雨,室设长几一,椅十,宋儒书数册,判事,见客、起居和饮食均在其中;书麟在安徽当巡抚,尝隆见热河,惟乘一敝车,用布单包扎衣被放在破车中,随身只带三个仆人,请客仅两个菜;巡抚荆道乾做县令时,穿的是破衣败絮,吃的是粗糙粟米;巡抚岳起,曾从外任到京时,居无邸舍,病死于僧寺,妻子纺绩以终。

由此看来,上至高官政要下到芝麻小官,要不折不扣地履行廉洁奉公的道德准则,就得像这些官员那样贫寒得一无所有,房子破烂不堪,穿着破棉袄,甚至死于荒山寺庙,老婆连粥都喝不上。

用这种道德禁欲主义苛求官员,当时就有人持有异议,认为这种做法违反基本人性。思想家魏源就说过:

“常人畏学道,畏其与形逆也。逆身之愉而使重,逆目之治而使黯,逆口之荡而使默,逆肝肾之横佚而使平,逆心之机械而使朴。无事不与形逆,矫之,强之,拂之,阏之,其不终败者几希矣。语有之: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乌有终日摧山填壑而可长久者乎?”

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条对于官员来说,容易导致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少数官员谨守情操,但他和全家必须忍受清寒之苦;另一极端是大多数官员根本就不把这些官场道德规范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而只是挂在口头上,所谓“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实际上,这种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大小官吏充塞于当时整个官场。

二、低薪制度与吏治腐败

嘉道时期的官员实行低薪制,这种低薪制使官员对廉洁奉公的践行失去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这一点是与用道德禁欲主义苛求官员相联系的,低薪制度的理论基础是道德禁欲主义,低薪是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来要求官员的,可以说这是道德禁欲主义在官员薪俸制度上的体现。

清代在职官员所支禄米及俸银为数极微,薪俸不够,以致暗中受贿勒索。清代的腐败陋规之所以盛行,与清代官员的低薪和办公经费不足有密切关系。这里我们仅以低薪制和捐廉扣廉制度为例,来看看制度与官员贪腐的关系。

1,低薪制。清代官员的薪俸特低,有人称是“亘古未有”,有人说是刻薄寡恩。一品官俸每年不过180两,每月只合15两,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雍正时规定官员有“养廉银”,督抚每年较多,但知县要看缺分如何,每年给养廉银几百到一千多两不等。而到嘉道时期,养廉银其实已是有名无实。两项相加,地方小官每年也不过几百两,这样地方小官本人的生活从表面来看似乎已够维持,但考虑到如下几种情况,却不免捉襟见肘了。

一是供家养仆。不管是什么官员,他都有亲友,妻室儿女,父母,兄弟,姐妹,外姻,有的还有奴仆和宾客。在政治上,官是他们的保护伞;在经济上,官是他们的生活依靠,而官员也觉得这些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这不但符合儒家的亲亲原则,也是生活逻辑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一个家族如果考上一个进士或举人,或者捐纳得官,在他录取之前,或者当官之前,这个家族往往竭尽全力支持他,有的甚至拆屋卖田以供其获得功名,走上仕途,因此此人一旦做官,就有还不尽的人情债和经济债,一旦上任,如果薪俸不高,就必然利用职权贪污勒索,其亲友便会一起谋划如何捞取尽可能多的私利。时任编修的洪亮吉对此曾有人木三分的评说:

“里中有为守令者,亲友慰勉之,必先为之虑日:此缺出息若干,此缺应酬若干,此缺一岁之可人己者若干,而所谓民生吏治者,不复挂之齿颊矣。于是为首令者,其心思智虑亲戚朋友妻子兄弟,奴仆媪保。”

地方大吏养廉银虽然较为丰厚,但他们身边随员众多,开支庞大。如在鸦片战争中因战败而被革职的闽浙总督颜伯涛回乡时,“随帅兵役,抬夫,家属,舆马仆从近三千名”,致使漳城地方官共用四百桌酒席招待。这近三千人中有的应为临时雇请,但大多是长、短期的随员,这些随员大都无经济来源,靠主子过活。以当时官员的薪俸水平养活如此之多的随员,光靠自己有限的薪水是远远不够的,其必须从各方面中饱私囊,甚至贪污受贿。

二是供奉上司。地方官不管是封疆大吏还是芝麻小官,要想长久地在官场混下去或者升迁,不巴结上司是不行的,特别是要巴结京官,因为官帽子掌握在中央。要巴结,不得不用金钱,这是一笔可怕的开支,因这笔钱没有定数,少了肯定无效,多了肯定有用,所以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例如嘉庆时的钦差大臣广兴和周廷栋派到山东和河南审案,要地方官送银共十万多两,致有“周全天下事,广聚世

猜你喜欢

嘉庆道光制度
嘉庆真是被雷劈死的吗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一道光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教皇帝说话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某些单位的制度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前后三鼎甲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