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初探
2009-08-01程剑雄
程剑雄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这次历史科课程改革通过精选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
在教学工作实践中,笔者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多方面激发学生的高昂情绪,保持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一、从课堂教学角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题引入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听一些趣闻轶事。如果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和可能,有节有度地介绍一些故事、典故,既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长期以来,我在备课时,很注意搜集这类资料。例如,介绍远古人类时,先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可找到不少与历史学科有联系的现象。教学中,精心选择一些相关现象,不仅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也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在教学屈原这个历史人物时,我从端午节吃棕子、赛龙舟这些现象引入,迅速地调动了学生高昂的情绪状态,无形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教学活动之中。
在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我一直不断地在努力,上课伊始,用故事、趣闻、悬念、诗词等方法,引导唤起学生的情感。图片、幻灯片、投影、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丰富了这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再现了历史的真实画卷,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高昂,进入最佳状态,激发了学习兴趣与热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创设情境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表明,良好的环境、愉快的心情是学好知识的因素之一。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布阵设疑,注意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环境,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和意境的展示,制造相关的气氛,进而揭示课题,不仅能激发情绪、培养兴趣、诱发学生多方面思维,而且使教学情境交融、积极、乐观。比如,在教学保护环境问题时,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了“哭泣的地球老人”,叙述时语重心长,配以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图片,营造了一种沉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唤醒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3体验成功
让学生体验成功离不开因材施教。现实教学中,我们要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循善诱,对于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特别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更应该多给予鼓励,让他们顺利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滋味。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多创造条件,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摒弃了诸如“你不懂”、“你坐下,别浪费时间了”这类伤害学生自尊、怯场的语言。在教学中善用激励、赞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4辩论演讲
教学不同于演讲和辩论,但把演讲和辩论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当演员,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初中生易激动、喜争论,自我表现的欲望比较强烈,这为辩论演讲的引入课堂提供了可能性。通过辩论、演讲,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在教学曾国藩人物评价和洋务运动是非功过时,我指定部分学生事先动手搜集资料,组织了课堂辩论,参加者情绪高昂,旁观者摩拳擦掌,教师加以指点,“欲知详情,学习本节就可知晓”,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之中。
5巩固复习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全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印象和认知,要把知识加以巩固、消化,需要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复习、归纳小结。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也可指导学生操作,如教学秦汉与匈奴关系时,就可指导学生列表归纳;也可进行犹如体育课中的“整理运动”,让学生的机体、情绪得到放松;也可留下问题、悬念,引导学生思考……种种方法,为的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能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这样,一堂课下来,让学生感到有所收获,无形中也加强了学生的学科兴趣。
二、从课外活动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课程标准》也在其“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中指出: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1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在我校比较受重视,在课外经常组织,并配以图片、多媒体手段,这就更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如关于禁毒讲座,大量采用了林则徐禁烟斗争的资料。台湾问题讲座,批判了“两国论”,也教育学生明白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我校也经常邀请机关工委的老同志作专题讲座,如讲述惠安暴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学生很有兴趣,使得学习历史知识的求知欲更强烈。
2学习乡土历史
乡土历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尤甚,它们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生活中,学生对乡土历史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教学中应适当穿插讲授。笔者在课外活动及第二课堂活动则更多地讲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教学宋元社会经济及郑和下西洋时,向学生讲述了泉州港的辉煌历史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灿烂历程。教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时,笔者给学生讲述了惠安地下党革命斗争故事历程(以惠安县机关工委编写的《螺声》一书为主)。
3专题活动
众多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专题活动最受欢迎。笔者不定期地在学生中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如举办故事会,要求故事主角与讲述者同姓,或举行成语、典故故事会;编演历史短剧,如大泽乡起义、文成公主人藏等题材,学生自编自演,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发挥得淋漓尽致;搜集古钱币汇总展览,学生搞得有声有色;与美术兴趣组合作制作泥活字,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绘制抗日战争图片或合作绘制连环画,学生加强了列抗日战争的认识,也吸引了不少学生主动参加。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得到锻炼。教学实践活动的举行,也是一场开放式的学习竞争,竞争机制贯穿于活动课的全过程。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4历史园地
充分利用学校设立的历史园地专刊,介绍趣味历史;组织了不同主题的历史手抄报、黑板报评比活动,学生作出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主题、材料等方面适当引导,定期开设“时事溯源”,把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与学校广播室配合,挑选学生撰写的优秀历史小论文给予广播、表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其他方面
教研组不定期组织知识竞赛,观看有关历史知识的影视片,学生踊跃参加。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参观名胜古迹、革命遗址时,适当介绍当地的人物、事物,讲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由此产生的学习兴趣持久而稳定。
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乐于学习,首先必须培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