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

2009-08-01田淑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会计专业课

田淑华 伊 虹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典型调查,发现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突出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以会计实验室建设为核心的全方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会计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该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2.041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2-0117-02

针对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项调查与研究。调查工作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进行“中小企业对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的问卷调查与访谈;二是对企业聘任新会计专业毕业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典型调查,发现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突出表现在动手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会计实验室建设为核心的全方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会计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该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

一、调查实施情况

1.“企业对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的问卷调查情况

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设计了“企业对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的问卷调查表。为了节省被调查者的时间和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只设计了4个问题。调查表的第一个问题是了解被调查者单位的规模情况,因为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会有所差别;第二至第四个问题主要调查企业对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为了填写者的方便,对每个题目设计了5个选项。

从2007年8月开始,笔者陆续向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经营者发放了该调查表

,收回有效问卷45份。从接受调查人员的单位看,13%的被调查者为中型企业的财务人员,67%的被调查者为小型企业的财务人员,20%的被调查者为需要会计核算的个体工商户,因此该次问卷调查更多的是反映中小企业对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在第二个问题中,对于企业对财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得分最高的依次是税务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成本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和审计知识,分别占31%、28%、18%、14%和9%;在第三个问题中,对于企业对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得分最高的依次是手工会计操作能力、计算机会计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财务决策能力和处理中英文财务报告的能力,分别占27%、25%、24%、18%和6%;在第四个问题中,对于企业对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得分最高的依次是实践操作能力、表达社交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分别占27%、20%、19%、18%和16%。

从调查结果看,中小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重点掌握税务与财务会计知识,具有较高的手工会计操作能力、计算机会计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那么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上述能力的情况如何呢?为此,笔者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典型调查。以下是该次典型调查的详细情况。

2.企业聘任会计专业毕业生情况的典型调查

从2007年7月至11月,为了该课题的研究,笔者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开始时,恰逢一家汽车修理厂新开业,聘请了一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担任会计。于是笔者对担任会计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动手能力差,无建账能力。

企业开业一个月后,笔者进行了第一次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企业的会计账簿仍未建立,税务登记亦未办理,会计只是将发生的业务做了记账凭证。笔者告诉她马上办理税务登记,还要尽快把会计账簿建立起来。两周后,笔者又去了一次,税务登记已经办下来了,会计账簿仍未建立。因为经营者要掌握企业开业及运转初期的经营情况,笔者帮助学生建立了总账,计算出了当期的经营成果。建账时,笔者发现该学生的会计实务知识实在缺乏,根本不了解账簿之间关系。为了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仅有总账是不够的,笔者要求该学生自己将明细账建立起来,一周后笔者再去工厂时,发现该学生建的明细账不正确,例如材料明细账,她只设置了油漆、配件等几个账页,并没有分品种设置明细账。总账与明细账的设置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学生这一点都不了解,反映了日常会计教学的缺陷。

(2)不会成本计算,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

9月份的经营期结束后,笔者去该企业了解具体的成本计算情况,结果发现会计核算工作仍然很粗,没有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不能提供具体的成本核算情况。笔者去企业时,发现该毕业生正在翻一本成本会计教材,说实际同理论差距太大,无从下手。成本会计课程中主要以制造业为主例,成本核算的对象为产品。而该企业从事的是修理劳务,成本核算的对象就应该以企业所从事的不同劳务为核算对象,例如钣金、修理劳务等,成本核算分别计算钣金、修理等业务的成本就可以了。这不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们的毕业生经过成本会计的学习与实验,完全应该做到这一点。

(3)不会财务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该企业在经营的前几个月,由于会计的经验不足,每月月末只是编制了简表。经营者要求会计从10月份开始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并做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对会计资料的综合运用,要求分析者具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该会计能把报表编制下来,但不会财务分析。

通过对被调查企业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手能力差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现行的会计教学在这方面的确存在许多弊端,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高校会计专业基本设置的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为主干专业课,辅之以会计模拟实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许多专业课教师认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主要靠实验教师,专业课教师只要讲好课就可以了。这是认识的误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实验教师是不够的。我们目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之处。现在的实验虽然在实验室中进行,但是学生用的是模拟实验教材,在凭证和账簿中登记,实质上就是做一个大作业。我们在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应该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师应该做好课程设计工作,在课程设计时做好实践环节的安排。1.分析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会计学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弄清各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而能够独立地进行操作演算。根据该教学目标,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2.进行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应该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情境创设开始于教学过程的起点。在传统的会计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开始不是从会计的情境开始,而是从理论上的记账原理开始。学生首先接触较为抽象的记账原理、会计分录,然后要学习如何将记账原理应用到工业企业的资金筹集过程、生产准备过程、产品生产过程、产品销售过程和财务成果的核算。这样的学习过程完全靠老师讲授、学生想象。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首先接触到生产过程,即实物流转过程,然后接触各过程的原始凭证。情境创设的另一个方面是情境创设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参观生产过程后,回到课堂上进行会计学基础的讲授时,情境的创设可以自由选择。教师可以将账簿、凭证、报表放在讲台上,也可以带学生去会计模拟实验室。近几年,各院校基本上都建立起比较规范的模拟实验室,实验室基本上都是按照实际工作场景设计的,比较接近实际。如果有条件,建议会计学基础课可以完全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进行。

3.协作学习环境的创设

会计课程的实务操作性较强,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会计实务有关的内容接受较慢。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一方面通过实际业务情境的创设,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的图表使学生对会计业务过程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创设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案例教学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在会计的案例教学中,授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比如可以事先设计案例,先由各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讨论时间可以是几分钟,也可以是整节课。现在许多出版社出版了较多会计模拟实验教程,教程的设计都尽量地接近实际。建议教师在运用教程时,不要让学生独自进行,而是让学生组成固定的会计小组,进行角色分工,各个小组进行教程的操作,考核时以小组为单位,真正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在协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贡献。

此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教师考核时应避免采用传统的闭卷笔答模式,探索符合会计课程特点的考核方式。平时应根据进度采用开卷考核,主要测试学生各个环节的掌握情况。期末让学生针对一个企业完整的会计实务进行操作,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会计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