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下透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
2009-07-31卢汉鑫
卢汉鑫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从管理工作系统分析科学发展观下科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用多学科视角探索了大众化高等教育高职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为科研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等方面谈谈一些观点。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院校;科研管理
作为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起步很慢,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很多方面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科研表现在科研是学院发展的动力等理念认识不足,在科研定位、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科研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深入细致分析,寻找可操作性的科研管理工作方法是解决目前高职科研瓶颈的关键所在。
1 科研工作存在的常见问题
1.1学院对科研定位不够明确。
1.1.1科研知识贫乏,科研能力偏低。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不懂科学研究方法。部分教师虽有较强的科研欲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经验,但遇到科研就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选择课题、搜集资料、整理素材、撰写开题与结题报告;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和可行性实验报告。
1.1.2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认识不足,“教与研”结合不紧。很多时间和很多场合只是在提“产学研结合”时顺便提一下,但对于“研”有什么作用、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定位等问题却十分模糊;有的干脆只提“产学结合”而没有“研”,似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可有可无。科研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许多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意识不到科研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导致高职院校整体的科研无积极性。
1.1.3教师对科研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科研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即可,没必要搞科研。很多教师没把“科研”与“就业”、“人的素养”紧密联系起来,对于适合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错误地认为那是企业和行业的事,与高职院校关系不大。
1.2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较低。
1.2.1年轻教师居多,实践技能不熟练。职称层次低是制约教师总体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学历层次明显低于普通高校。据有关资料,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34周岁以下的教师所占比例均超过78%,教师队伍的科研素质整体不高。这些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但对高职院校科研力量的形成确实产生了影响。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副高职称比例不足22%,难以起学科“领头羊”作用。
1.2.2重学术论文发表,轻技术应用开发。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文化积淀少,学术氛围差,真正有兴趣、有能力搞科研的领导、教师很少,大多数教师没有科研压力,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能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发展高职院校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科研工作存在着“功利”的倾向,一些教师科研目的在于职称评定和成果奖励,一味追求写几篇论文,有的教师的科研热情具有极大的功利色彩,因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也就是说科研工作在“功利”思想引导下,呈现一种短期推动效应。从高职院校面对的现实看为评职称而搞科研,一旦职称问题解决,科研工作也就宣告结束了。
1.2.3科研工作时间难以保证,特别是专职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没有充裕的时间搞科研工作。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生师比严重超标,而教学硬件如教学所需的设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课时严重超标成为普遍现象。外聘教师居多,有的高职院校的系部只有几个专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法抽空搞科研。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有机会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获得科研信息。
1.2.4教育应用研究型科研少,科研项目只停留在肤浅的教学方法上、研究方法陈旧。
(1)传统教育方法多,实用性研究型少。在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立项中不难发现,科研立项课题大部分为教育科研,很少有科学研究课题,即使有也是较为肤浅的教学中所涉猎的知识内容,即便有创新形式但内容缺少创新,专家一眼就能看穿是没有太大价值的课题。
(2)科研手法陈旧,内容缺乏新意。部分高职院校科研课题85%为教育科研课题,为应付评估盲目立项,出现一种“立项热、研究冷、结题空”或“重立项、轻结题”的高职科研现象,立项后很多教师就松了口气,以为完成任务,或结项草率。
鉴于上述现象,各级各部门在近年内出台高职院校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高职科研工作。2006年教育部16号文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于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论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入制度。对高职科研工作应以科学、可持续性管理。
2树立科学发展观,确定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思路
应瞄准教学研究;立足于高职教育教学这个层面;必须坚持与企业结合为生产服务。
2.1立足于应用研究。
作为高职院校,其科研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立足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层面,而且科研的主攻方向不应该放在理论研究上,而应该放在应用研究上,其主要精力应该去研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手段、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改革,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这样一些问题上。
2.2瞄准教学研究这个目标。
高职教育在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后,教学中的问题(课题)便凸显出来,如生源的多样性问题,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教材建设问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管理等等问题都迎面而来,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课题,亟待研究,急需解决。但研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些问题甚至是关键性的。
2.3坚持与企业结合,为生产服务。
作为从事高职教育的院校,教师中还是有一批具有技术开发潜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专家,他们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同时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要鼓励他们大胆走出去,深入生产现场,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中的一些急需解决,亟待研究的课题。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必需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的研究内容,确定合理的研究方向。应将研究重点定位在高职教育教学层面,瞄准高职教学改革这一目标,坚持应用技术研究这个方向。
3科学发展观下的科研管理工作的拓展
3.1明确高职院校科研的作用。
3.1.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科研和教学是“源”和“流”的关系,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队伍水平,通过科研教师将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不从事科学研究、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教师就难以激活教学,就难以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将是一句空话,这样的教师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很难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教师如果不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不了解自己所在学科的前沿动态,不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就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可以说,一个不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同样,科研工作搞好了,学校活力就会增强,培养的人才质量也将明显提高。科研工作成功与否,会使原本实力、水平相当的学校不断拉开差距。一所学校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小,同科研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开展科研工作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打造品牌。
3.1.2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既有较丰实的知识,又掌握较先进的技术。要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就必须要求教师同生产第一线保持密切联系,要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教师要拥有对先进技术的发言权,就必须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时,教师通过科研活动,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自身的物质待遇。事实上,有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没有科研的支撑是难以办到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具备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现场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关的研究活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的高职院校通过设立校内科技园,或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提高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创新意识逐年高涨,每年举行全校性一次届技能节,学生创新项目逐年增加,2008年全校学生技能立项共32项,学生展示自己发明创造的各项产品。
3.1.3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
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几年的实践中不少学校已经尝到了甜头。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近一、二年的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该院在省部级立项的课题有近14项,如广东省“十五”规划课题,该院有4项立项,都是关于高职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到课程改革、专业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管理、素质教育等方面。这些研究本身就是从教育教学中来的,其研究过程及成果又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与此同时,通过研究还锻炼了教师队伍。2008年该校把科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已见成效。2008年该校以校级课题立项为切入点,深化校内教研科研工作。针对学院发展中的问题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在立项评审中,向特色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重点项目倾斜,本年度实现校级课题立项达75项,其中教研立项26项,科研立项17项,学生创新项目32项。2008年在省市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160多篇,比2007年翻了一番,2008年科研项目立项比2007年增加了200%。在2008年第四届学校技能节中展示12个项目的内容。该校参加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的第四届全国技能大赛中,三名得三等奖,七名得鼓励奖,两名教师被教育部评为先进个人。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院取得省部级纵向、横向项目14项,获得研究经费十多万元,学院配套经费11.85万元。
3.1.4有利于实现“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培养一线岗位急需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在这个方面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产—学—研”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机结合,校企之间如何才能构建一种新型的关系,学校应该如何适应变化的形势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课题。“产—学—研”,由教育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快速转型。在科研管理奖励制度上,加大技术应用性课题的奖励力度,不仅能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寻找技术应用性课题,而且能以企业兼职教师为纽带将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带到学校来。科研项目在学校先立项,成功以后,再向企业推广应用,推动产学研结合,达到校企双赢。“校企合一、产学一体”,促进科研工作开展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是集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不仅能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场地。教师可以从事与专业岗位相关的基础技术、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和交叉技术复合应用研究,达到培养队伍和增强内力的目的。这样可以将学校投入的科研经费转变成学校实训基地的资源,又能满足教学实训和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型骨干教师,做好“学”与“研”的对接,使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得到提高,促进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践表明,开展科研工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世界500强的迅达电梯合作进入蜜月阶段,实行校企新模式,电梯专业毕业生经过严格训练后,100%持证就业上岗。
3.2树科研品牌,强制度管理,提高院校竞争力。
3.2.1科研课题专业教研室负责制。
高职院校的教研室应对所属科研项目进行有机管理,教研室负责人对课题技术带头人及项目研究进行监督,主要考核他们对本专业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工艺开发能力。通过他们培养骨干教师(科研成员)进行专业应用性技术研发,形成一支“产学研做”一体化的教师队伍,以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3.2.2科研纳入教学常规工作量,科研工作数字化管理。
高职院校科研量化管理,每个课题组结项后算入项目负责人的课时工作量,发表论文也归当年度的教学工作量,这不仅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而且也激励了教师从事知识应用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研究;培养了教师实用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技术应用开发水平和业务能力。依据科研水平高低、经费多少,折合成科研工作量,这样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评价和考核教师。
3.2.3科研工作鼓励走出去,走纵横向联合的科研道路。
首先是拓宽立项渠道,机制约束,管理从严。约束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对科研行为的规范,无论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都必须进行约束,否则,将给科研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从每所学校对于课题立项、管理等文件中都可以看到一些约束条件、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这就是约束的一种体现。如有的学校的管理文件中规定:凡列入学院科研计划的课题,实行课题组长(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组长对课题负全部责任。又如:有的学校规定实行科研项目进行汇报制度,无论是纵向和横向课题每半年必须填写《课题载录表》、《科研进度检查汇报表》,报到科研处,然后由科研管理部门汇总向学院领导汇报,纵向课题还要向上级有关机构汇报。对纵向课题无故逾期或延期后仍不能完成研究工作的,逾期满三个月后,即视为自动撤销该项目,科研处启动撤销手续,停止拨付课题经费。这些措施无疑都是"约束"科研行为的一些具体措施。然而制定约束机制也必须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管,引导其正常发展,但不能管得太死。
3.2.4建立评价机制和评估体系。
一是评价制度,一是评价机构。评价制度是基础,它首先提供评价标准、方式、步骤等操作方面的要求,如对成果的等级、论文的档次的规定,对一项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评价,对一项成果的价值、应用性的评价等。评价机构主要指它的人员构成、它的工作方式、它的自身素质等的总和。它的整体实力将直接影响它的评价水平和评价的“深度”和“效度”,从而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对于这种机构,它首先应该是一个学术组织,其中的人员应该是学术带头人,应该由教授、副教授领衔,它必须拥有独立工作的权利,同时又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也就是说它的责、权、利应该十分明晰。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学术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审议学院教学科研发展规划,审议学院的专业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审议学院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决策,受院长委托对涉及重要学术问题的其他事项进行论证和咨询;负责评定学院的教研成果,审议教研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监督项目的实施;评审、推荐各类纵向教研科研项目的申报,审议重要的教研科研横向协作项目,评审、推荐各级各类教研科研成果,负责对高级职称申报者进行评议、推荐;推荐各种学术荣誉人选。学术委员会对学院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5科研工作鼓励走出去,走纵横向联合的科研道路。
首先是拓宽立项渠道,机制约束,管理从严。约束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对科研行为的规范,无论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都必须进行约束,否则,将给科研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有时甚至给学校带来很大的损失,科研行为主要指两方面,一是科研的能力问题,事实上,从每所学校对于课题立项、管理等文件中都可以看到一些约束条件、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这就是约束的一种体现。其次是无规纪不成方圆。如有的学校的管理文件中规定:凡列入学院科研计划的课题,实行课题组长(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组长对课题负全部责任。又有规定:结项后一个月内必须把经费核算,结清。又如:有的学校规定实行科研项目进行汇报制度,无论是纵向和横向课题每半年必须填写《课题载录表》、《科研进度检查汇报表》,作为课题研究的必备材料以作结项的基本要求。再次对纵向课题无故逾期或延期后仍不能完成研究工作的,逾期满三个月后,即视为自动撤销该项目,科研处启动撤销手续,停止拨付课题经费。这些措施无疑都是“约束”科研行为的一些具体措施。然而制定约束机制也必须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管,但不能管得太死,其约束的本意在于“规范”科研工作而不是将其“卡死”。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不再是一种理想和口号,而是成为一种共识,成为一股科研的浪潮。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现实性、特别性,科研管理也要与其协调发展。科研管理工作的定位应以技术应用研究为主线,政策上引导教师针对专业岗位进行应用技术研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不断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理论,从人才培养、科技应用、社会服务三方面提高科研的社会贡献率。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于意见.教高〔2006〕16号.
[2]王德山.科学发展观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与评价的研究.职业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