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沟沟里如何种出金苹果?

2009-07-31王田利

果农之友 2009年7期
关键词:静宁果业果品

王田利

甘肃省静宁县聚天地之灵气,挥地域之优势,集万民之智慧,凝大众之财力,经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建成了甘肃苹果栽培第一大县。全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出口基地,至2008年底,全县果园总面积4万公顷,占耕地的40.8%,户均0.43公顷(6.5亩),人均0.086公顷(1.3亩),建成了7个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专业乡和60个专业村。2008年结果园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建成了7个果园化乡镇和60个果品专业村。2007年全县果品收入上百万元的村达71个,上万元的户达1.1万户,667平方米收入最高的达3.6万元,户收入最高的达15.8万元。依靠果品产业增收,全县14.5万人脱贫。

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静宁苹果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得到了社会和消费者的肯定,静宁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等单位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苹果二十强县”和“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静宁苹果以其个大、色艳、质脆、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极耐贮藏运输等特点,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静宁苹果多年来一直稳稳的占据着广州、深圳、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国内高端市场,并成功地出口到了东南亚、俄罗斯、欧盟等国际市场,先后多次参加大型果蔬展览展销推介会,成纪富士等产品获“2008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等13个大奖。精品静宁苹果已是国宴的首选,静宁苹果走进了中南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贮藏、贩运、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建成涉果规模型贮藏营销型、包装配套型和加工增值型龙头企业27家。年贮藏能力达15万吨,加工转化能力达7万吨,形成了贮藏、贩运及果汁、果酒、果醋加工业门类齐全的延伸产业,全县持证果品经纪人有300多人,有3000多人从事果业技术服务、果品贩运,季节性果园用工达30万人,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果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服务、信息、交通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静宁的果业发展,无论在扶贫开发,贫困地区脱贫,繁荣农村经济方面,还是产业扩张,基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均是可圈可点的。

静宁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将苹果栽的满沟满叉,满山满坡,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笔者利用工作之余,对静宁果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笔者认为,静宁之所以会将果产业做大做强,主要在于:

1资源优势与产业项目相结合,保证了苹果产业的持续发展,释放出了巨大的效能

静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环境条件很适宜苹果生产,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空气干燥,降雨稀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优越,劳动力成本低廉,极有利于进行精品果的生产,优越的条件造就了静宁苹果巨大的生产潜力。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果业的发展高度重视,顺应天时,市场和民意,始终把发展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整合项目资源,多方提供资金扶持,落实优惠政策,调动发展果品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果业的顺利发展。

2基地扩张与效益提升相结合,加快了产业的发展

静宁苹果产业发展坚持基地扩张与效益提升两轮驱动的发展方向,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提高产业的凝聚力,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性强的果业示范带、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促进了产业由点到线到面的拓展。由于种植苹果与种粮相比较有绝对的高效性。激发了全社会发展果业的热情和干劲。使得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由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初期的零星栽植到2002年1.33万公顷,2008年4万公顷,形成规模发展之势,由刚开始时单家独户种植到整村整乡镇的栽培。在静宁南部的李店河流域及中部的葫芦河流域已实现了整村整乡镇向果业的转移。全县已建成了7个果园化乡镇和60个果品专业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为静宁苹果的市场化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生产基地与市场的直接对接。

3传统务作经验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促进了产业整体的提升

在静宁苹果产业的发展中,将传统的务作经验与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静宁干旱缺水,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将农业生产中的沙培栽培措施移植到果树生产中,有效地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成功的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外地引进的覆草技术取得了同样的效果,特别是薄膜覆盖的推广,由于具有成本低,省功,保肥节水效果好的优点,极大的化解了生产难题。为了克服有机肥源短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不足,静宁群众就地取材,土壤施用油渣、玉米面等,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果实品质。为了克服土壤板结,活性差,通透性不良,影响树体生长的矛盾,静宁群众一锨一锨的将土壤进行深翻。为了克服光照不良。果树难成花的难题,静宁群众冒酷暑,一个枝条一个枝条地进行拉枝。在落实好这些传统的常规务作措施的同时,静宁积极发展现代果业,走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建设全国优质苹果基地和重点出口基地,促使了果业的全面提升。

4产业认证与市场开拓相结合,加快市场化步伐,实现产品向商品的转化

苹果生产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商品化,静宁在果业的发展中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进行基地和企业论证,以取得市场准人证和静宁苹果的身份证,全县先后进行了2万公顷绿色果品,200公顷良好农业规范和2533公顷出口基地的论证。论证面积占到了全县果园总面积的57%,静宁苹果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良好农业规范和出口创汇4张国家级名片,全县果品商品率在90%以上,优质果率超过60%。认证常津公司等出口企业5家,为静宁苹果与国际市场接轨创造了条件。依托已注册的“成纪富士”实施名牌促销战略,积极参加各种展览、展销会,适时举办果品交易会,开展对外宣传推介,静宁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果品营销市场持续扩大,不仅稳稳地占据国内广东、深圳、成都、北京等高端市场和俄罗斯、东盟等国际中端市场,而且在2009年春季实现了向欧盟出口,开始进军国际高端市场。

5品牌创建与市场秩序整顿相结合,加快静宁苹果的流通

通过参加展览、展交会“成纪富士”等产品先后荣获“中华名果”称号,各类龙头企业和果品经纪人在产品经销中自觉应用“成纪富士”和“平凉金果”品牌,使用“平凉金果”静宁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专用标志,使用专用包装箱和专用版面,进一步提高静宁苹果的知名度,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平时严格

市场监管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果品技术市场、农资市场和果品经营市场的治理整顿,建立果品准入制,强化果品质量监管。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果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由于静宁苹果近年来市场呼声甚高,市场中屡屡出现外地苹果冒充静宁苹果的现象,静宁曾多次组织果业、工商等部门进行维权活动,坚决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同时着力创造宽松的交易环境,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强卖欺客等现象,吸引客商。努力创造公平、合理有序的流通环境,增加果品流通。

6果业规模发展与现代物流相结合,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后增值

产业化是现代果业的必走之路,而基地、物流与加工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基地规模发展为现代物流打好了基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基地的发展壮大。静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果业,通过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积极扶持了一批与果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能够带领果农进入市场的龙头企业,恒达纸箱、常津公司、通达果汁等现代企业的建成。提高了产业的自保能力和竞争优势。27家大型贮藏企业及1841处地下通风贮藏库通过预冷防腐,及时入库冷藏措施的落实,提高果品的贮藏性。使80%的果品实现了就地贮藏,有效地避开了采后销售高峰期,实现了就地增值。

通达果汁、成纪酒业、鸿菲醋业、沁园春酒业等加工企业的相继建成,大大地提高了加工能力,使年加工能力超过25万吨。龙头企业的建立,促使了果品由单一的鲜食原料生产向贮藏、加工、出口多元化方向发展。提高了产业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

现代涉果企业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静宁果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果园新植速度由2003年以前的每年3333公顷,提高到2003年以后的每年6666公顷。

7服务体系建设与技术推广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始终是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静宁适应新形势,探索新形势下果业推广的有效方式,通过“基地+协会+农户”的特殊方式,疏通技术推广途径,及时推广新技术,县上先后成立了果业局,24个乡镇成立了果业技术服务队,组建了10个县乡绿色果业协会和23个村级果业分会,建成了静宁苹果网,静宁苹果采购网。服务体系的完善。架起了与广大果农沟通的桥梁。提高了全县果农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进程,提高了产业的科技含量。

8技术创新与民间经验相结合,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30多年来的产业发展,静宁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栽培管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静宁在完善产业技术体系时鼓励技术创新,广泛吸纳民间先进经验,制定了《“静宁苹果”地方标准》、《静宁县绿色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体系,形成了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和“树形改良。测土配方,均衡施肥,保肥节水、综合防治,单果管理”等提质增效技术,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静宁果业果品
BURNING ISSUE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果品也有气候品质证书了!
辽宁果业技术装备融合发展研究
静宁苹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西省寻乌县果业转型期融资问题研究
邮购光盘
如何包装让水果卖得更远?
文化之地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