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2009-07-30曾丽敏
曾丽敏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倍受关注。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班主任及其专业化问题也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当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大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已经习惯了凭经验工作。因此,班主任工作要从经验型走向专业化,关键问题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定位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队伍中的重要一员,首要任务是“育人”。但实践中,德育往往摆脱不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实,致使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定位逐渐迷失,价值取向有失偏颇。特别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升学率的过分关注,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班主任工作成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一切以学习成绩的提高为中心。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应该回归“育人”本质上,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班华的观点说,就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关怀”。
二、树立专业化理念
1.“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方向决定方法,目的决定手段。教育的对象是人,施教者也是人,所以“以人为本”理应成为现代教育价值观。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本”从哲学上讲就是“根本”的意思,具体包括三层含义:①人是目的。人是自己活动的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②人是关键。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中,人永远是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③人是主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人总是扮演主体的角色,必须而且只能把人作为人对待。体现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就是要始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作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发展的学生观。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差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本质中有一种发展的趋势,还有一种倒退、害怕发展、不能自我实现的反趋势。如果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以及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人的才能将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班主任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不断地给予学生自我实现的感觉和愿望。但现实中,许多班主任看不到这种发展趋势,习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一碗水看到底,使学生永不翻身,这是一种“扼杀”。②看到学生发展中的差异。首先要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到学生在智力发展类型上的差异。其次要看到学生在自我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了解自我发展的阶段和不同阶段将面临的危机。由于每个人的这种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不可复制的,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个体发展中,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发展中的危机,在学习中学会适应,在经验中学会调适,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发展。
3.开放、民主的班级观。这里应该注意两个问题:①放弃管理主义思想,确立指导、引导、辅导的班级管理观。在“管理”后面加上主义,就变成了意识形态的东西,意思是将作为活动目标的基本手段的管理活动绝对化,并将这种管理手段本身作为目的。现实中班级管理常常被误解为仅仅是“管”,其实班级工作更多的是“理”,说到底是“导”。②建立“让全体学生当家作主”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班级管理目标。班级中班主任是“家长”,历来是天经地义的。但当我们审视班级的性质、功能及其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时,我们就发现“家长意识”与现代班级管理格格不入,班级因学生的到来而存在,因学生的毕业而消亡,班级因学生个性和谐发展而生机勃勃,又会因为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而变得死气沉沉——班级是学生的。所以“让全体学生当家作主”成为现代班级管理的永恒的主题。所谓的“当家作主”就是让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这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最终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4.成熟的自我观。①班主任要树立关怀所有学生的服务意识。②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在悦纳学生的错误中超越自我。③要正确对待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评价,致力于塑造一个身心健康、不断进取的自我形象。④作为班主任教师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树立职业理想,勇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化解工作的疲劳,享受职业创造的快乐。
三、转变思维方式
很多中小学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存在两个明显而巨大的缺点:一是感情色彩。就是他们所说的、记住的往往都是自己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一些材料,很少进行横向的扩展性询问,更没有纵向的历史性的追问。二是缺乏逻辑性。只问“怎么办”,不问“为什么”,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教育方法往往单一、片面,达不到教育效果。班主任工作要走向专业化必须彻底摒弃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要勤于思考,从为什么开始,自己分析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一旦原因找到了,那么距离教育方法的发现也就不远了。
(责任编辑付淑霞)